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交叉学科。法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法律现象;社会学家也运用社会学理论来阐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法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非常广泛。一个世纪以来,法社会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一个世纪以来不少法学工作者开始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解释法律现象。但是由于中国法社会学的研究起步晚,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学者关注理论甚于关注社会现实,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甚至相互脱节。因此,要想与世界法社会学家进行对话,推进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还需要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2.
著者伯恩斯坦在该书《中文版序》中介绍说:“《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一书已出版三十余年,从那时起,所有社会科学以及我们对社会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不过,我仍然相信在这本书中所形成的论旨——一个适当的社会政治理论必须是经验性的、解释性的、批判性的——已经被证实了。这并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理论,而是社会政治理论的功能的三个方面。为了能领会我在这本书中所说的,我们需要重建其(社会政治理论)历史脉络与智识脉络。”  相似文献   

3.
本书主要从犯罪学、社会学和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犯罪预防”这一语焉不详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前和历史上对犯罪预防,特别是与社会控制密切相关的争论与探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价。在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探讨方面,本书的论述超越了传统的国界,在对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批判的基础上,拓展了犯罪预防研究的新领域,构建了令人振奋的犯罪预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则论者把法律仅视为裁判规则,并把国家法作为法律的垄断者,坚持国家法中心主义。埃利希则以作为科学的理论法律社会学为武器,对法律规则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埃利希指出,规则并非法律的本质,法律实质上是一种秩序。法律诞生自社会共同体的内在秩序。这些生成和维持团体内在秩序的习惯和惯例就构成了所谓的“活法”。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本书阐述的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本书的论点是,国家权力必须依然是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然而,若不同时分析生产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中存在的国家权力,就不会有国家理论。我还会论证,国家这个概念只有当人们将它与‘市民社会’联系在一起加以使用时,才有意义,反之亦然。就此意义而言,本书所提出的国家理论有赖于国家-市民社会分立的使用和发展。因此,本书对‘市民社会’这一范畴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一部对被征地农民问题、土地征用问题行进行法社会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在占有第一手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围绕“征地事件”这一主要场域,以“角色一事件”为分析策略,展现了被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征地部门和村官等的各种作为在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书封底《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件社会学理论为参照,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双重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由于现行刑事立法赋予法官享有一定的定罪量刑自由裁量权,刑事法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法官自由裁量权受诸多案件社会结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研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其决策方式的顶尖学者。在本书中,他们系统地描述和论证了“态度模型”,并用其来解释和预测最高法院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批评了另外两种解释最高法院决策的模型:法律模型和理性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9.
法学的邀请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但大多数人都对法律知之甚少。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法律的功用、法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成为一名律师、法律自身吸引人的地方,及其在社会组织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认为我们应该理解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来改进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共青团职能转变具有合法性、必然性。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政策上和法律上的依据。依据政治社会学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共青团在政治方向上响应党的号召所应该拿出的行动,也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转变自己的职能,通过社会功能的实现来实现政治功能的良好契机。共青团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转变自身职能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并找准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纯粹法社会学是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和方法论模式,布莱克的<法律的运作行为>是纯粹法社会学的必读经典之一.布莱克主张使法成为可以数学性处理的一项变量,对法律行为进行量化的纯科学的研究,用一些命题说明法律在每种情况下的量和样式,并说明法律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即分层、形态、文化、组织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命题只陈述社会生活而不涉及个人本身,它说明法律的行为,仅此而己.但问题是存在纯粹的法社会学吗?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规则可能存在聚合现象也可能竞合还可能相互冲突,法律解释就是化解这一尴尬处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学法律解释方法立足于法律的社会效果,社会目的或社会利益成为进行法律解释的重要尺度,但也并不否认法律自身的效果。社会学解释方法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书适合作为社会学和刑事司法方向的大学本科犯罪学课程教科书。它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有趣的方法,并且通过体系的创新来适应传统犯罪学课程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尤其该法第76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引起社会大众和法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学者们的热烈探讨和争论.该法实施两年来,第76条的实效究竟如何?文章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法律实效理论的分析框架,创造性地提出法律实效评判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依托权威性的"社会事实",兼采经验实证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该76条在运行中取得的良好实效,展示该法律在实现社会控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和守法意识,坚持依法办事,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的联系要回溯到法学和社会学的关系中进行理解,从法的社会学研究到比较法的社会学研究不仅经历了比较法本身的复兴,同时也见证了法社会学和法教义学的理论之争。在理解比较法的教义层面和社会层面时,最好的先例或最佳的理解途径便是法社会学当初融合法学和社会学的事实经过,因此比较法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可能性可以在历史中寻得。而与之对应的现实性难题则不妨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案例中进行理解,毕竟法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对象是作为法律修改源头的社会事件本身,在这个层面上,比较法的法社会学研究也不能闭门造车,脱离社会现实而空谈教义。  相似文献   

16.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罪问题的研究。全书共分10章,主要分析了犯罪的社会学内涵,犯罪的社会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区等人的直接生活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规避作为法律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制度,也许并不普遍地存在;但作为法律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却是世所共有的。本书聚焦于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现象,依托法律选择的基本理论,考察两大法系国家的实践资料,从产生根源入手,首次提出法律规避只能发生在内外国法律之虚假冲突的条件下的基本命题,以此作为全书的主线,多角度论证和检验,并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论。本书认为,法律规避现象只能发生在“虚假冲突”的情况之下。  相似文献   

18.
彼得·凯恩在该书《序言》中写道:“自帕特里克·阿蒂亚写作本书第一版至今已经30年了,而自我荣幸地被要求为本书的未来承担责任也大约年15了。”“本书旨在对法律教育和社会争论作出贡献。更准确地说,将本书作为法律学术研究与写作范式的影响,远比依然注重以分析方法学习案例和法规的法律教育影响大。”“就社会争论而言,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两年来,第76条的运行实效究竟如何?作者从法律运行实效的视角,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法律实效理论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法律实效评判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依托权威性的“社会事实”,兼采经验实证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该76条在运行中取得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20.
吸毒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城市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和谐。本书就是以南京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南京)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防成瘾的社会成因之社会学研究成果。本书运用了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试图分析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久吸不戒)、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成因,并尝试建构了吸毒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