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重庆、海南、甘肃、广东等地相继出现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显然,罢工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客观存在。然而,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未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罢工手段的合法与否成为了问题。而中国一直回避罢工权问题,原因在于罢工权的政治属性以及其引起后果的影响度。不过,罢工权作为消极劳动权,应当受到宪法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罢工事件将会越来越多,罢工权入宪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2.
宪法规定,公民有罢工的自由。这次修改宪法,有的同志主张予以取消。理由是人民不能自己罢自己的工;罢工破坏生产,不利于安定团结;当前我围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再也经不起罢工闹事了。诚然,罢工的弊端很大,应当力求排除。但是如果因而取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那是不妥的。因为宪法应否确认公民有罢工自由的权利,与公民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应该搞罢工的行动,这是两个有区别的问题。即使宪法确认公民有罢工自由,那也不等于国家在任何条件下,一概提倡和鼓励罢工;公民有了此项权利,也不是一定要不顾大局,非去搞罢工不可的。  相似文献   

3.
李静 《江淮法治》2011,(16):50-50
在法国,罢工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只要公民存在民权诉求,只要利益调节机制不畅.或政府与公民对话渠道不足以解决利益冲突,公民就有权罢工。有外国媒体形容法国的罢工潮时说:“就像下雨天一样,抗议示威是法国首都日常生活的常规特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劳资冲突问题逐渐尖锐化,劳动者组织的一场场自发性罢工也引起了理论界关于罢工合法性及其未来规制的争论.许多学者草率的要求将罢工合法化,本文认为,罢工是一件社会成本极大、破坏性很强的行为,我们应该在全面了解罢工的机理及其合法性要件的基础上,审慎地开放罢工权并严格规制.本文从我国当前罢工现状出发,从权利和利益争议、罢工的合法性要件等视角分析罢工权的确立问题,并提出罢工的相关配套规制措施,以期促进罢工的合理合法规制.  相似文献   

5.
碎纸机 一个刚刚到公司工作的小伙子抱着一搭文件站在碎纸机前犯愣,这时老板的秘书经过,看到后就说:"真是菜鸟,连这个都不会用"说罢抢过文件,放到机器里按动了电源,很快文件就被切碎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权利为已任,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与斗争.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民族的生存权是中国的首要人权;它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主张保障人民参政权、劳动权与受教育权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为了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中共特别关注妇女的人权保障.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中共领导工人罢工、学生罢学、商人罢市的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卖国行为;联合国民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革命根据地,推行民主宪政,积极地实践人权.为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关于罢工的合法性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凯 《当代法学》2012,(5):109-117
本文针对我国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不断发生的情况,就我国罢工的合法性问题及罢工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并就罢工处理提出政策建议。文章认为,罢工权作为基本人权,国家已在国际公约中原则认可,并在相关法律中体现。但我国的罢工权立法尚不明确和健全,亟待完善。在我国,罢工并不违法,依其他规定来惩处罢工属法律适用不当或于法无据。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处理罢工事件,应当坚持理性对待,法治解决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4日,4000多名法国监狱警察举行罢工,抗议监狱拥挤、工作条件糟糕和经费紧张.这次监狱警察罢工是由三个监狱警察工会组织的,罢工席卷了法国的绝大多数监狱,其中120所监狱的警察参加了罢工.罢工的监狱警察停止转押犯人,禁止犯人家属探视,阻断监狱与外界的联系.警方在狱警罢工后立即到现场控制局势,在巴黎郊外封锁监狱附近道路的狱警与警察发生冲突,双方扭打在一起.在埃松省的弗勒里·梅罗吉监狱,警察为了确保押解犯人的车辆通行而使用了催泪瓦斯来驱散罢工的监狱警察.  相似文献   

9.
我国罢工立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罢工立法问题初探葛少英罢工现象作为集体劳动争议的一种激烈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罢工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此,本文就罢工和罢工立法的有关问题作初步...  相似文献   

10.
王全兴  倪雄飞 《现代法学》2012,34(4):187-193
我国现实型罢工具有劳资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混合、权利争议罢工与利益争议罢工混合、群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非法罢工等特点。鉴于现实型罢工的诸多弊端和罢工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积极推动现实型罢工转向目标型罢工,即分别采取措施,促使混合型罢工转向劳资性罢工和利益争议罢工、群体性罢工转向团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转向谈判中罢工。此种转型亦即对现实型罢工的预防。与罢工转型同步且引导罢工转型的罢工立法,其策略要点有:罢工立法的样本以目标型罢工为主;灵活处理集体合同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妥当安排集体(群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坚持罢工保障与罢工规制并重。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不接电话     
除夕一大早,灰暗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一直飘到午夜时分,还没有停的意思。H君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放罢鞭炮,心中不禁暗喜:下得越大越好,明天不用去领导家拜年了,下雪路滑,  相似文献   

13.
罢工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和基本人权,我国法律应当对其加以保护.罢工权的发展历史也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罢工权进行了规定和保护.而且,罢工权的合法化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现实需求的.  相似文献   

14.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同志都知道,旧中国在近代史上发生了不少罢工活动,如郑州的二七罢工,广州、香港的省港罢工、安源的路矿罢工、上海的五卅罢工,但是也许很少人知道,在号称"远东第一监狱"的上海提篮桥监狱,1930年也发生过一次由50多名印度看守举行的大罢工.……  相似文献   

15.
罢工权入宪的理性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法定基本权利,具有宪法权利之属性,理应受到宪障。但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关于公民罢工权的规定,这样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劳罢工权屡遭限制、剥夺、迫害和被利用。所以,从宪法的高度来保障劳动者权势在必行。因此,罢工权入宪是迫切需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权利争议本应通过仲裁和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实践中劳动者却频频采取罢工手段迫使企业满足其诉求.域外学者大多基于“团体协约相关性”理论和“争议行为正当性”理论,认为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法理学、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可见,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权利诉求本身不能证明权利争议罢工行为的正当性;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事实表明:权利争议罢工违背程序公正,甚至损害实体公正;权利争议罢工将增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对罢工行为应根据其性质,分类加以规范,即:对权利争议罢工,不应赋予其合法性,应采“禁止”规范思路;对劳动者集体行使劳动抗辩权,应赋予其合法性,并采“允许+衡平”规范思路;对利益争议罢工,可赋予其合法性,并采“赋权+限制”规范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雇佣为纽带的劳资关系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剧烈的冲突爆发时就会引起罢工行为。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都在致力于解决这种矛盾冲突以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罢工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正确认识罢工现象、解析罢工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国家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劳资纠纷日益严重的今天,罢工问题越来越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规定罢工权,主要因为其与我国的工会、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不相吻合.罢工权在我国面临着困境,但在党的领导理念、指导思想、制度及法律方面又孕育着希望.  相似文献   

19.
罢工权的保障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罢工权保障之必要及罢工之意义二、罢工权的保障三、罢工权之性质、行使要件、放弃及纠察与锁厂四、国际劳工组织及罢工权五、结语一、罢工权保障之必要及罢工之意义罢工(strike、strike action)为劳资双方互动的关系中,受雇劳工用以对抗雇主的一种手段,也是劳工行使团  相似文献   

20.
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增强,劳动争议尤其是罢工事件的发生大量增加。本文通过对罢工现象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在法律中确认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同时完善保护合法罢工和限制、取缔非法罢工的规定,设立专门的实施机构负责处理罢工案件,将罢工现象纳入法制轨道,并且提出了实施罢工立法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