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年里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与东盟合作的举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明其加强对东南亚地区影响的决心。积极促进湄公河地区的发展目标,以冀对该地区产生较大影响。首届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召开,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美国调整东南亚政策有着把东南亚作为重返亚洲的第一块基石、获取较多经济利益、抵消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等考虑;东南亚国家出于为东盟提供安全保障、希望维持地区"大国力量平衡"和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获得美国支持等目的也乐见其成。美国加强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可能会对东盟、东亚合作以及中国外交产生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印度提出"向东看"政策,拉开东进东南亚的序幕。2014年,印度进一步提出"东向行动",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印度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是在美国、日本等国推进"印太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国平衡外交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是为了对冲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的影响。印度与东南亚合作对地区的潜在影响较大,印度有可能成为东南亚地区又一重要战略力量,东亚地区秩序也可能随着相关国家"印太战略"的推进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扩大与印度在东南亚的合作,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析日本对越南经济政策及双边经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年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历访东盟5国,并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东亚的日本和东盟———坦诚开放的伙伴关系”的演讲,阐述了日本的东南亚政策。这是小泉政府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要重振亚洲外交,力图发挥地区主导作用的重要举措。在此框架下,日本加强了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影响。本文拟就日本对越南经济政策及双边经济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一、日本加强对越南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原因第一,东南亚地区国际地位的上升。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加强地区合作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共识,东盟在加快东南亚10国的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注重在东盟框…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以来,始终强调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及其他合作,致力扩大自身的经济与战略利益。"东向政策"是印度在1991年提出的。第一阶段是以东盟为中心,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第二阶段的特征则在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在该地区各国与印度间建立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当前,印度总理莫迪把印度的东向政策提升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在体系层面,加强与美国在印—太地区战略互动,与周边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建设,重视公共外交,运用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结合印度海洋战略,加深与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关系,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追求大国地位。东南亚作为当前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中心区域,在大国梦的推动下,印度将在东南亚地区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对东南亚地区秩序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潮冲击下,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发展迅猛,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一个包括东南亚10国在内的东南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之中.这一态势必将对东南亚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正在面向东南亚开放、加强与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西南地区来说,这种影响更显得直接而具体,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及时掌握.  相似文献   

7.
贺圣达 《东南亚》2014,(1):1-10
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在冷战时期(1949~1980年代末)和后冷战时期(1990年代初至今)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目前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东盟加快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大国则以不同方式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与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形式上以东盟为主体、各大国展开博弈的复杂的战略格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战略意愿,为此,需要积极、妥善地应对东南亚错综复杂的战略格局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后和反恐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 ,这被称为“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特点有 :扩大美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合作及加大反恐力度等。其战略企图是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深化反恐战争以及接触、防范和制约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 ,但将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增加了美国军事干预其他亚太事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地区主义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发展最成功的。如果说地区主义指的是“在地缘意义上接近的、彼此间有着复杂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交往、自愿的联合与合作进而一体化的过程,是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实现调节国际关系的一种组织控制形式”①,那么;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以冷战结束为界,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可以姑且将其简称为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②阶段。冷战结束前,东南亚地区主义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国家之间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家间的安排等合作形式来调节地区间…  相似文献   

10.
受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等问题的牵制,美国对东南亚地区事务无暇过多顾及。虽然美国通过反恐加强了与一些东盟国家的合作,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却在削弱。然而,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动作,高调重返东南亚。美国此举对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会带来多大影响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After Biden took office,the United States,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main framework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Southeast Asia policy,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strategic input in Southeast Asia to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First,consolidate its diplomatic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的调整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东亚政策的调整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调整的内容包括,巩固与东亚盟国的关系,重视发展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调整与中国政策的关系,无疑是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奥巴马政府对东亚政策的调整给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挑战,但如果处理得当,机遇明显大于挑战: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实践和规则的制定;为中美合作创造拓展更多的领域、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orbachev regime's strategies in reorienting 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nations of Southeast Asia. It reviews and evaluates the tactics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persuasion which Gorbachev and his advisers utilized extensively in their attempt to construct a new Soviet agenda toward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97年7月~2001年12月和2008年4月~2009年7月的月度哦计数据②为基础,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从对外贸易、股市、GDP、利率、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等角度,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危机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大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但是由于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GDP的季度增长没有太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Greater East Asia is expected to be the next theatre for world politics. 1 East Asian cooperation is rapidly developing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ASEAN Plus Three (APT) and East Asia Summit (EAS), both driven by ASEAN. Southeast Asia is a region of diverse states and cultures that brings together all the major powers of the Asian-Pacific in a myriad of strategic interests. It is thus an open arena with the potential for a variety of strategic game-playing, options, and uncertain outcomes.2 In recent years, China's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with Southeast Asia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shift as the U.S.' distraction elsewhere and neglect of the region have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an increased Chinese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role in Southeast Asia.3 U.S. analysts are concerned about what may lie behind this shift in China-ASEAN relations, how it may affect American interests in the region and how best to react to the changes. Some have expressed concerns that to avoid becoming distanced from the region the U.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utheast Asia, rather than just watching from a dist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changes of U.S. policy towards Southeast Asia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East Asian Coope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相似文献   

18.
俄格冲突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变化使上海合作组织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冲突除导致俄美对抗加剧给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严峻挑战外,当事国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对前苏联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态度,都会对上海合作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应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有所突破,在地区安全(如阿富汗局势)上有所作为,以保持该组织的良好状态和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一些有利于区内经贸合作的变化我国“十五”时期对外开放将进入新阶段。尤其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并把扩大经贸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朝鲜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进一步与韩国实现和解;蒙古新政府将继续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并首先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本在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将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软权力"内涵进行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状况进行了衡量与评估,同时对该评估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启示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