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梅 《法制与社会》2011,(34):236-2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要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综合考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启江 《时代法学》2008,6(1):87-9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与传授,而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的精神与实质的领悟、法律信仰的确立。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法律教育的思路与模式难当此任,应紧扣新课程方案与时代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税宗瑜 《法制与社会》2012,(11):226-2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多年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对该课程的设置普遍认可,但对实效不高的教学现状也存在共识,因此各方在该课程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及相关制度配套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以回应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黄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4):224-225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运用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促进该课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现在高校全面开始的"两课"已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承担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为此高校应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本顺 《法制与经济》2009,(10):135-136
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缺失严重及法律素养急需提升的现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在深化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之上,努力开拓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推进基础课核心价值取向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龙涛 《法制与社会》2012,(24):218-219
中国入世后,“英语+法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奇缺,“法律英语”课程又受制于师资的匮乏.就“法律英语”课而言,学生的复合首先要求教师的复合,如何培养具备法学与语言学复合型的师资是当前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程诗淇 《法制与社会》2013,(33):224-225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概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章从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定位三个方面,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深入领会“基础”课程性质,提高教师自身责任意识;明确“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完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态度和看法,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道德信念和理想信念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本文为了更好的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效性,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本文从大一新生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寻求增强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在"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基础"课中运用"问题导入—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指导矫正—巩固评价"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合作、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参与行为,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群体意识;有利于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作为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两课之一,是一门集专业性、理论性、思辩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按传统的方法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试结合技工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借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经纬中。作为法律制度的农村社会保障受制于各种因素。制度发展的阶段性、法律环境的历史性和法律属性认知的渐进性。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属性呈现出从行政法、经济法到社会法演进的运动图景。在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发展的每一阶段。均呈现出相应的法制特性并反映到相关立法。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必然从“国家型”(计划经济体制)到“经济型”(市场经济体制)再到“社会型”(和谐社会),其法律属性根据这一经济基础的演化呈现出“行政法属性”到“经济法属性”再到“社会法属性”.其权利属性呈现“救济抚恤的恩赐式”到“配套发展的经济权利式”再到“基本社会权利式”的态势。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反映并决定于这一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4.
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关键,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育学生法律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做到——深刻领悟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及意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抓好第一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学校应关注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曾晓芳 《法制与社会》2012,(26):217-218
“三合德育”是“课管融合、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模式,这是惠州农业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德育老师,将“三合德育”成功引入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婚姻纠纷看似简单,实际上“拽拽耳朵腮动弹”,它往往牵扯到多种法律规定和复杂的家庭伦理关系,要真正解决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调解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调解婚娴纠纷心态要平和,忌急躁,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一“案”一策,辨证施治,方可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运用好“一听、二看、三把脉、四调解”的“四步”调解法。  相似文献   

17.
孙志明 《法制与社会》2011,(23):232-2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改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视角进行研讨,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写作”课相当重要。一个文科的大学生(当然包括学法律的),必须要“能读会写”。开那么多课,学那么多东西,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读”是吸收,由外而内地积蓄“信息”;“写”是表现,由内而外地倾吐“认识”。能“读”会“写”,能“吸收”会“表现”,这才能够学以致用,做到懂理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教委1984年底关于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教学指导性计划,法律业大在85级的第五学期开设了中国司法制度课。这是在各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法律专业都还没开这门课的情况下,由我校率先开设的。今年国家教委又把这门课作为对法律业大验收抽考的课程之一,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校根据教学改革的精神,决定在88级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设中国司法制度课。这首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法律案例教学中真实的“判例”并不多见。判例教学属于“案件教学”和“真实案例教学”的范畴 ,而不是简单的“举例”或出于理论需要的“虚拟”。为培养法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法学院”与“法院”之间法律人才的最佳对接 ,法律案例教学应当突出判例的地位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