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眭鸿明  王媛 《河北法学》2006,24(8):28-30
界定"业主"、"业主权"的内涵,并阐释业主权与相关权利如小区内的一般所有权、居住权、承租权、典权以及小区外的所有权等之间的关系,继而提出"业主权"法律化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小区自治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区自治组织成立难、生存难,其根本原因是自治组织的经费没有可靠保障,这严重影响自治组织发挥正面作用。解决自治组织经费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把公共维修资金划归业主自治组织管理,实现公共维修资金的保值增值,业主自治组织从其孳息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二是业主自治组织从所的管理物业共用部分经营所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三是业主自治组织向物业服务企业收取物业服务用房的使用费。如果业主自治组织向业主收取物业费,为物业企业提供了收费服务,也应当向业主自治组织支付服务费。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住宅商品化,一幢大楼内部及小区内部设施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业主权的重要性凸显,我国《物权法》第二编第六章规定了业主权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业主权"概念的合理性分析,明确业主涵义及业主权内容,提出业主权的法律保护,旨在构建完善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住宅小区遭遇规划更改之痛,业主维权历时一年有余,最终走上了民告官的路子。台州景元花园业主郭志红一年多来,一直在为小区维权的事情奔走。2002年12月,郭志红花40多万元买了台州景元花园的期房,两年后交房。这个小区在当时的浙江台州城  相似文献   

5.
潘静 《法制与经济》2009,(15):63-6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区分所有权制度以及小区物业管理等相关制度在我国也逐步确立,但是业主自治团体的法律性质在现行法中仍未明确。本文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关于业主自治团体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国国情,从法人化所给予的实益、法人制度理论的张力来论证在中国业主自治团体法人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物业小区是一个地缘共同体。物业小区采取业主自治的方式管理小区事务,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居民委员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但有的业主委员会出于某种目的,滥用业主自治权利,欲摆脱任何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造成物业小区管理混乱。此时,有关公权力机关应当根据物业管理法规的授权及时介入指导,理顺物业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7.
阿红 《公民与法治》2010,(23):21-23
常州市勤业六村是个有着11年历史的小区,原先小区内垃圾成堆,车辆乱放,被人称为“垃圾村”。全体业主愤而抱团维权,将老物业驱逐出去,并成立“追讨委员会”,与黑心物业斗智斗勇,不仅追回400万业主们的公共资产,  相似文献   

8.
业主委员会是指经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业主利益,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在业主大会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前提下,业主委员会作为其机构之一,并不当然具备民事主体的地位。目前,由于业主大会是业主委员会对外进行民事活动的最终的责任主体,所以应当赋予业主团体法人地位,从而顺利解决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业主自治与业委会监督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业主大会选举出来的业主委员会是代表业主管理小区和进行维权的重要自治组织,但实践中,二者间的冲突有成上升趋势。这除了是因为业主民主权利意识淡薄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文中分析了业主委员会存在的法律缺陷,并探讨了如何培养业主自治管理意识和建立业主委员会监督机制,以求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业主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秀 《法学杂志》2006,27(5):133-135
业主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依法对小区的物业管理享有自治权,但在我国物业管理实践中,业主的自治权益不断受到来自政府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漠视和侵害。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自主化,必须从完善相关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入手,健全业主自治权益保障体系并培植业主自治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要点提示】选聘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属于业主享有的对物业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应由业主共同决定。业主委员会未经业主大会投票而作出的选聘决定,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业主有权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12.
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智勇 《法学杂志》2005,1(3):68-70
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被大量否定和限制,造成业主权益保障的困难。本文认为,基于现实需要应认可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并着重从理论上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司法实践早日解决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的进步带动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利益冲突。物业管理制度落后于物业管理规范化的需要,涉及物业管理的摩擦频仍,案件数量急剧上升。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中国物业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笔者试从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这一层面着眼,陈一己之管见,陈述了业主团体地位之现状,粗略探讨赋予业主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区车位能否出售给非业主第三人,我国《物权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对车位流转问题的探讨,从车位权属规则、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层面分析,对限制小区车位出售给非业主第三人的合法性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组织或者机构,业主团体在我国是一个实质存在而形式缺失的概念。只有承认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才能解决业主委员会目前存在的没有实体可以依托的问题,并理顺业主团体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在立法上承认符合条件的业主团体的法人地位和民事主体资格,同时,明确业主团体内部组织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明确业主团体内部组织的相互关系和治理结构,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物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苏静 《法制与社会》2014,(8):142-143
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社区的物业纠纷也愈演愈烈,当小区的业主面临侵权时,到底会有多少的业主参与到维权活动呢?业主们到底是怎么维权的呢?不同的业主在面临维权时采取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在参与维权时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本文是从石家庄这一地区,选取了5个小区,共计32246户业主,对业主在维权过程中对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以下将对这次调研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也随之产生。其中,业主不交物业管理费和物业服务公司挪用业主共有收益的纠纷较为常见。本文通过界定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地位,认为纠纷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业主自治团体的缺位所导致的业主的权利受到侵害;因此,应当通过确立业主自治团体的法律地位来理顺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维护业主的合法权利,为业主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和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在范围上应包括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人和已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且所购房屋已入住使用的人。本文在探讨业主概念的同时,对物业使用人的概念及其准业主身份和权利范围,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在立法上没有对业主团体做出明文表述,在理论上造成主体体系不健全,在实践中造成业主权利保护不全面.对此,本文将从我国是否应当在立法上明确业主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如何确立其法律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来确认其民事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业主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北征 《法制与社会》2012,(21):111+1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也相应的得到改善,这为新的居民小区的建立与存续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条件。与此同时,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当事人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在这其中,业主委员会代表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进行的诉讼占据相当数量。然而,由于我国立法规定的缺陷与实务操作惯例等原因,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常被否认,导致一定程度上,小区业主利益难以寻求更好的救济手段。本文就业主委员会成为诉讼适格主体的探讨与寻求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具体依据两方面对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法律地位进行确认和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