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快速推进的中非合作关系正在成为呈现中国新的全球思维及其话语建构的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思想交锋的特殊领域。如何以中国的立场和方式展开创新研究,最终建立起属于中国的思想与学派的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从而在非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上实现东西方话语优势的主客场转换,中国学界还需有更开阔的思考与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力求其意义和价值最大化,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现代性的隐忧"、主体"去语境化"、公共性的漠视等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并使其趋向黯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当代社会中正遭遇严重的"意义危机",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时代焦虑"的"无意义"治疗、主体"话语自由"的缺乏对"话语意义"的禁锢、主体间"话语间距"隔绝"意义共享"等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世界遭遇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意义共生"的旨归、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话语"的解构,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的驱动下,高校已经成为新媒体理念、思维、技术、资源等要素的重要"集结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范式、体系、逻辑等在新媒体介质作用下也发生了巨大嬗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与难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包括"话语权受损""思政话语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脱节"等。  相似文献   

4.
谭梅 《求索》2012,(8):158-159,96
20世纪上半段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都有表达时代精神的主流话语。主流话语对作家来说,既是思考的出发点又将成为思考的限制。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诗歌创作为例,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主流话语模式外的个体言说作一些思考。一般来说,主流话语常常以压倒性的优势,习惯性的削弱乃至遮蔽个体言说,导致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清。因此,当时代主流话语以集体性、连续性的方式或明显或隐蔽的干涉着诗人的个体写作的时候,诗人应该坚持个人的生命经验、主动"疏离"时代主流。这样,才能免于成为空洞的主流理念的牺牲品,才能在保持文学所应有的先锋、独立、想象等艺术品质的同时,与主流话语构成理性而有效的对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德育观嬗变与德育话语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慧兰 《求索》2005,(5):134-136
德育话语是德育思想的表征,应作为德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客体。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德育话语的研究。当前,对话与交流成为普遍趋向,对仍以“听话”为中心话语的德育来说,话语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认为,随着德育观嬗变与新的德育观的建构,德育话语应走向交往与对话,话语的更新应考虑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的语境语气等各个方面,力求反映德育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一个新兴课题,近年来在学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不同历史时期话语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从话语角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研究等。但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如横向研究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多而纵向的较少,单一角度实证研究的较多而多角度研究的较少,宏观上对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研究的较多而微观操作层面研究较少,从普遍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较多而从特殊意义上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设情况,不能忽略对其话语空间的考察。从话语空间的中心主题来看,外在上它呈现了"革命""继续革命""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话语转换过程,内在上体现的是革命话语体系内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从话语空间的形式上看,在信息科技的驱动下,新话语空间逐渐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如自媒体话语空间、拟态话语空间等,它们对人们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传统话语空间的话语建构模式形成了冲击。从话语空间的关系上看,多元话语空间共存,在多种价值张力拉扯下,话语空间的博弈程度在加剧。从话语风格来看,随着理论探索的深入和政治话语的成熟,话语空间呈现出的话语风格逐渐走向亲民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客体二分、政治主题性、精神至上性和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的疏离,使其在话语实践中无法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实现,教育者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现代变迁,通过话语思维方式、话语范式、话语内容、话语效用和话语场域的现代转换以创新话语实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与话语主体发展之目的需要相契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宣传思想工作与话语的构建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这五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中国话语的构建。我们必须通过重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来促进中国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政治中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政治活动"之间游移不定,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现实窘迫,其背后则反映了学科在陷入"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争论之中的纠结与彷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探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公共性的位移作为一个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证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公众,走向学科自主与独立予以实践上的规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变革需要正确处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之间的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要勇于进入公共空间,并在其中操练话语表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话语转换,建构公众的历史记忆,促进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1.
竹立家 《人民论坛》2012,(12):51-53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权,构建并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只能是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讲话,并按照"公正的世界"和"公正的社会"思考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陶陶 《理论月刊》2005,(10):124-128
先秦两汉时期是诗学思想高度繁荣的时代,先秦两汉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起源。诗学在表达不同话语的价值倾向中隶属于不同的思想流派,并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规范;各派话语规则虽然阵线分明,有时又趋向兼融交合,呈现着某些共同的话语规范与特征;由此而形成后世诗学所遵循的潜规则原型乃至“共名”。其主要形式有言志话语、言情话语、言美话语。  相似文献   

13.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话语"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话语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壮大起来的,话语的每一次在场都确证着人的在场。中国这个"巨人",沿着"中国道路"阔步前行,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中国话语"要么"语力"不足,要么干脆"无话可说",陷入"失语危机"。中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对易卜生与王尔德戏剧的译介进入了高潮,针对其中离家出走和试图出走的女性的探讨,成为"五四"女权话语的重要内涵。出走的娜拉被奉为女性解放的最高象征,但并不能解决女性出走后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作品中那些"归来"并实现觉醒的女性亦得到读者相当的认可,并被作为解决女性盲目出走、身陷困境的一种选择,显示出"五四"语境在出走风潮之下,对女性解放的多元思考和接受。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力量,推动了中国女权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文化载体、文化环境、文化意识和文化生态等五个维度实现了突破。系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成果,及时凝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研究方向,对于拓展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存在被误读和泛化的问题,表现为把话语范式等同于言说(表达)方式、把话语范式等同于话语体系、缺少话语范式导致学科话语研究泛化。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须遵循价值性、规范性、目的性与发展性原则。其基本结构可分三层:处于核心层的价值体系;处于中间层的规范体系;处于外层的目标体系。如此划分有利于发挥话语范式的三大功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特征与边界;避免低效率的理论重复引导学科向纵深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孕育新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彭刚 《前沿》2023,(1):86-9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探讨其现实的运化从而深入指导法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践价值。思想本体同以其为依托所生成的话语之间存在逻辑关联性,以此发掘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传播的契合点和与时扩展的生长点。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本体为采样,以话语传播的参与要素为观照基点,以话语活动为视域,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话语传播过程中生发、运化的机理证成及其传播格局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海内外热点议题。国外研究考察了这一思想的提出背景,聚焦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强军思想、外交政策和政党建设等主要内容,并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统一、战略性与开放性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主要特点,探究了其海内外深远影响。这反映了国外中国研究的新动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新形象,是把握国外中国叙事体系并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必要参考。当然,国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具有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视角新颖等可资借鉴之处的同时,也不乏有较大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既是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顺利实现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迫切需要。当下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受到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严重侵蚀,缺乏原创性理论和自主性话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适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要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作为理论前提,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要方法,坚持社会发展阶段论为现实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