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典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典当王志刚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经营事业的蓬勃发展。典当业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行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新发挥着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完善,以及有关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使得典当行业的经营活动还处于混...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 警务公开规范的现状 我国是在没有统一的警务公开规范的情况下开展警务公开这项工作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有的地方也确实存在着按公安机关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按法规和老百姓的意愿实旌警务公开的现象,规范的缺失使得警务公开行为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当业自新世纪以来的实践中,在法规上面临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冲突等方面。自2005年商务部颁布了新的典当管理办法后,部门立法的局限性更加突出。因此,催生一部具有更高效力的典当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分析了典当业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典当法制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4.
典当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等特点。在贷款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更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常见的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很多公证处也办理了典当合同公证。但因为我国关于典当的法律规定严重滞后,实践中不少典当合同公证办得比较简单,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起纠纷。例如笔者最近碰到如下一个案例:2011年3月20日,甲典当行与乙公司签订了房地产典当合同,乙公司用其名下的房产作为当物抵押给甲方,典当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月利息为0.3%,月综合费率为2.7%,典当期限6个月,双方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  相似文献   

5.
何军 《中国公证》2014,(1):58-60
典当业历史久远,传统典当极具中国特色。当今,典当已成为一种非银行性质的融资活动,是一种介乎商业信贷与民间借贷之间的准金融行为。公证介入典当,可以起到规范、调整典当行与当户之间法律关系的作用。对于典当行为的规范,我国现行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仅为部门规章之形式,即《典当管理办法》,此外,房地产抵押典当合同作为具借款抵押性质的一种合同,也应当受到《合同法》、《物权法》以及《民法通则》之相关法条的调整。由于缺少系统、有效的特别法规范,公证实践中需要依据现行法条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典当业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多种融资方式的需求,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典当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人们在一时急需资金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筹措时,以典当物品换取融资救济,不失为一种选择。既然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范加以调整,使之健康发展,为经济生活服务。笔者拟就此谈点浅见。典当是指设定动产质权,即指出典人将其所有的合法物品交付特定的承典机构以获取典当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返还典当金及利息而赎回典当物的行为,在典当关系中建体分别…  相似文献   

7.
房屋的典当与回赎曹勇在目前住房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因历史上房屋典当而产生的房屋产权纠纷不少。由于人们对房屋典当法律关系不明确,加之历史上遗留的多种原因,这类纠纷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明确房屋典当的法律关系及回赎的期限,乃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关键。一、房屋典...  相似文献   

8.
黄南 《法人》2010,(10):45-45
自商务部、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典当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典当行的数量迄今已突破了3000家,遍布全国各地。营业额也大幅度增加,仅以上海为例,2005年对40家典当统计共完成营业额64.4亿元,38.37万笔,平均每笔1.6783万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典当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典当有关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由于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审理典当纠纷案件尚无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仅有公安部、商务部2005年2月9日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表现形式□蔡小雪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中规定,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应当判决撤销。所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是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了不应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或没有适用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从各地...  相似文献   

11.
论典当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已从我国社会生活中消失的典当业,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又重新出现。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典当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必要的补充,人们在一时急需资金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筹措时,以典当物品换取融资救济。不失为一种选择。既然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范加以调整,使之健康发展,为经济生活服务。本文拟就此作点粗浅的探讨尝试。典当的法律特征本文所称的典当,系指出典人将其所有的合法物品交付特定的承典机构以获取典当金,于约定的期限内返还典当金及利息而赎回典当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典当”,是抵押人以一定价值的财产为担保,向抵押权人进行借款的商业金融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一种抵押品的交易活动。在旧中国,大型典当曾有典铺、当铺之分。前者不仅接受动产,还接受不动产作抵押品;后者只接受动产作抵押品。按“典当”包含的内容,又分为典、当、按、押、质、代六种,典是业中规模最大者。我国的典当起源于春秋汉魏,到了唐代,典当经营成为商人敛财的一种手段。在欧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以土地作抵押的形式,称为有赎回权的买卖。当今,在发达的经济大国日本,仅东京一地就有当铺近千家;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苏联,许多城市也都有政府开设的当铺。由此可见,“典当”在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营方式。近年来,在我国销声匿迹30多年的典当又在各地陆续恢复、开办。成都、福州、温州、牡丹江、抚顺、沈阳、上海等城市相继开办“当  相似文献   

13.
典当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行业,所形成的典当法律关系具有独特性,但是现在整个典当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建议应出台一部《典当法》,以解决典当行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各种经济所有制建立起来的典当企业又在我国一些城市随之产生。从1987年全国第一家成都茂华典当商行挂牌营业,到1988年底,全国各地就发展到200余家。其中,以温州市的典当企业发展最为迅速。至1988年底,温州市共有典当  相似文献   

15.
卢显洋 《法制与经济》2013,(3):50-51,53
典当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规范该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05年商务部、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2011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比较,其提高了立法层级,强化了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风险监管。但在典当行业性质定位、某些行业习惯的规范等方面亦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典当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当是典当行从事的以物质押或抵押的放贷行为,所形成的典当法律关系是独特的法律关系,应有专门的法进行调整,我国现行典当立法存在效力层次不高、民事规范缺乏以及有待细化等问题.我国应制定一部<典当法>,以解决典当立法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昊 《法制与社会》2013,(17):238-239
因关于典当行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社会典当纠纷越来越多,致使审判实务的判定结果不同所引起的争议较大。本文在通过论述当前典当纠纷在审判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旨在找出解决纠纷的方法,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典当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典当业规范发展,根 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典当行,从事典当活动,适用 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 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 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何津市阮文俊问:我乡郭志荣于1992年起开办“典当商行”。我父亲因与郭熟悉,便应郭之邀,陆续将五万余元现金存在郭的“典当商行”。1993年8月份,当地政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2)284号文件省政府(1993)60号文件,收缴了郭的“典当商行”的营业执照后,郭继续以“典当商行”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并高息发放贷款。后在93年10月份,王天顺等人向郊的“典当商行”抵押贷款三万余元。我父亲在郭与王等人签定的“当票”中担保人栏目中签了自己的名字,当我父亲要求清退存款时.郭则要从我父的存款扣除王等人的贷款,为此,双方发生纠…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立法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陕西省根据省情也颁布了《陕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这对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司法鉴定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建设,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陕西省司法鉴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