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从加强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创新治理、高效治理和危机治理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向市场、社会和基层放权,推进协同治理。一是逐步厘清部门权责边界。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省政府减少厅级机构4个,省辖市政府撤销副局级以上实体机构117个,县级政府撤销副科级以上实体机构901个。2014年省政府组成部门和部门管理机构又各减少1个。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能力的提升是机构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机构改革的两大目标函数。乡镇机构改革在体现机构改革共性的同时 ,其职能的转变及能力的提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乡镇政府所处的特殊的基层政治社会生活环境 ,决定了其主要应承担本区域内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应地 ,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要实现乡镇政府能力的提升 ,必须突破体制、人员素质、财政、政府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制约 ,这也应是乡镇机构改革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政府能力·机构改革——乡镇一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能力的提升是机构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机构改革的两大目标函数。乡镇机构改革在体现机构改革共性的同时 ,其职能的转变及能力的提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乡镇政府所处的特殊的基层政治社会生活环境 ,决定了其主要应承担本区域内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应地 ,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要实现乡镇政府能力的提升 ,必须突破体制、人员素质、财政、政府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制约 ,这也应是乡镇机构改革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乡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最基层的机构改革,由于乡级政府直接与农村和农民发生联系,而当前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政策,因此,乡级政府机构改革必然与村民自治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村民自治的健全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机构改革走向成功,而乡级机构改革的成功也会推动村民自治的完善,二者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似文献   

5.
县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三年到位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实现的程度,而且直接关系到被誉为“第七次革命”的这次机构改革的成败。正视县级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顺利推进县级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和突破点一、当前县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存在...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24)
<正>自2009年开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以来,广东目前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但由于部分县级政府未履行医改主体责任、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医改工作离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最近一段时间,广东省对县级医院的医疗改革颇为关注。11月11日,《广东省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方向,要求各县级公立人民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战略定位。县级政府是承上启下的一级政府组织,抓好了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抓住了整个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建设县级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县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抓住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点,从而推动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宏  陈自强 《思想战线》2007,33(2):47-50
提升县级政府能力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政府资源,政府内部资源的充分挖掘、外部资源的汲取以及合理配置这些资源,是持续推进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坚持政府改革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由于基层政府机构设置各有差异,人员分流基数大,安置路子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即将进行的基层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挖掘安置潜力,建立公正、科学的分流标准,才能取得机构改革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这次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精兵简政。精兵和简政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主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精兵和简政,既是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县(市)机构改革与编制管理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盛仪 《政策》2003,(5):22-23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政府先后开展了多次大的机构改革。特别是世纪之交开始进行的第四次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庸讳言,这次改革仍然只是初步的,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县市级机构改革是于本世纪初进行的。相对于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而言,县市级机构改革在人员分流方面压力更大些,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这次县(市)级机构改革离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较为突出。大部  相似文献   

12.
高轩 《桂海论丛》2021,37(2):39-44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蕴含了协同学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系统整体性原理,不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的整体性;坚持系统协同性原理,不断增加政府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性;坚持系统非平衡性原理,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自组织和涨落原理,自觉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开放性原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协同学的理念与方法对我国今后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好政府机构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事关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成效和电子政务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在对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模块化"开发理念等若干对策措施,以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面对政府机构改革预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成本,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秦位强  秦海蓉 《前沿》2010,(17):136-139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政府能力上主要表现为政策能力、规划能力、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社会控制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完成民族地区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既要加强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的内部能力建设,也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关于机构改革或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问题上,“小政府、大社会”理论成为主流话语。有关报刊、网络、会议、领导讲话等都把它作为一个不容质疑的指导思想,无论是中央政府机构改革,还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都要贴上“小政府、大社会”的标签,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最优现实选择,才能够实现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但是,至于什么是“小政府、大社会”,这一理论的正确内涵应该是什么,大家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得舆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使我们很快进入到后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则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尤其是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对于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性力量.探讨如何处理后网络时代下的县级政府危机公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是我国行政组织机构的基础,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能否落实,政策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目前,部分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政策落实反应迟缓、政策实施力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对策,在于优化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均衡机制,合理设置绩效评估机制,培育基层政府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30年改革开放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政府机构6次改革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政府机构的结构与运行,重点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回顾机构改革的目标、方向与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对改革的价值与缺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范世辉 《半月谈》2004,(21):0-31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对河北省故城县来说,多年来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既是因扰县委,县政府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根本问题,该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组成后,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以乡镇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向“精兵简政”要执政能力,全县2220名乡镇干部,一举被精简分流了1209人,占乡镇干部职工总数的54.5%,这一“精兵简政”之举使乡镇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国家机关的精兵简政工作。从1954年年底开始,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后更持续不断地进行了40余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回顾新中国70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当前面临未竟的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探索在新起点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