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表扬学生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有些表扬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确实“要不得”。  相似文献   

2.
表扬学生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荣誉需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有些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确实“要不得”。1.“敷衍”的表扬。如果教师表扬学生时,神情淡漠,显现出“例行公事,走过场”的敷衍情绪,就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该生的表现“不过如此”,使表扬的效果大打折扣。2.“失真”的表场。这样做不但弄得该生难堪,甚至孤立,而且会给教师自身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3.“吝啬”的表扬。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表现出的优点、长处和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给予、或不能充分地给…  相似文献   

3.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要使表扬与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表扬不过头,批评不失实”的原则。所谓“表扬不过头”,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依照事实,根据学生成绩、优点的大小,恰如其分地作正面肯定,让事实说话,使表扬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教育一片的目的。表扬过程中,如果把握不住这一原则,背离事实,夸大其词,不仅收不到良好的表扬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优秀学生来说,表扬过了头,往往会使其产生自满情绪,甚至忘乎所以而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久而久之,掩盖的缺点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表扬是教育教学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要真正使表扬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我觉得,必须注意表扬的“五适”: 适时。表扬要合时宜,注意时效性,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变表扬为动力。时过境迁的表扬,有时起不到激励的作用。适合。表扬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务必要仔细观察,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5.
谈表扬     
表扬,是宣传鼓动工作最常见的方法,也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表扬的作用是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鼓舞斗志,推动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常常受表扬,有的人几乎与表扬无缘。常受表扬的人优点容易被领导认可,而对有缺点但有进步的人,领导总认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生怕表扬会带来副作用。因此,一有荣誉还是给那些大家已经认可,没有明显缺点,又没有什么争议的人。这样往往带来片面性,好的永远是好的,荣誉非他莫属;差的永远是差的,表扬与其无关。事实上,常受表扬的人,容易受到“捧杀”与孤立,引起自满心理。而那些从来没有得到表扬的人,极易产生不…  相似文献   

6.
在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了“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一点成绩,就应该表扬,表扬越多越好,力度越大越好。课堂上往往夸奖声不断“,好”声一片。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无批评”教育,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采取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作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只有表扬、奖励,而无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表扬应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什么形式和途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不能不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一些教师的经验,这些形式和途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讲清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课的五科教材,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有的具有直接性,有的具有间接性。比如《青少年修养》的第一课就是“热爱祖国”,它以大量的生动的事实,说明祖国可爱,并亲切地激励学生“努力发扬爱  相似文献   

8.
日常教学中 ,常有个别学生有“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 ,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对此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个学生“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 ,甚至指责、训斥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培育学生创新品质的过程 ,就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 ,摈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 ,鼓励个性和独特 ,允许多元思维并存 ,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 ,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例如对匡衡“凿壁取光” ,有的学生提出质疑 :在人家墙上打洞 ,对吗?我首先表扬这位学生思维角度新 ,然后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 ,热烈讨…  相似文献   

9.
当学生在学习或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时,多数老师和家长高兴之余,先是表扬后是奖励或奖赏,但可能会忽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和环节:怎样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尝成功?我认为成功教育是教师、家长、学生一个互动的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一幅漫画上画着一位教师去买水果,结果发现卖水果的全是孩子,并且都是自己的学生,漫画题为“桃李满天下”。这幅漫画不无夸张,但却发人深省。当今社会强烈的商品浪潮不断冲击着中国各个领域,校园也泛起了阵阵涟漪。不少学生也放下课本下海经商,这个现象愈演愈烈。有的学生下海经商是自愿的,他们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吸引,被满把钞票所吸引,被花天酒地的生活所吸引……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人生的价值在干“奉献”,只记得生意经里的“发财”,失去了学生的纯真,成了拜金主义的牺牲品。有的学生下海经商是由于家长头脑中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地区在教育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希望工程”努力,校舍有了,学生有了,教师却大量流失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用初中生或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村民来“救急”。这种“越救越急”的现象被新闻传媒称之为“吕梁现象”。 吕梁地区教师流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表扬,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但究其效果,却有正负效应之分。关键之一在于是否把握住人们的心理和他们对所表扬的事物的情感。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分为“肯定情感”和“否定情感”。“肯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的喜爱、向往、羡慕的态度;“否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无动于衷或厌恶。憎恨。喜爱的态度推动事物发展、扩大、加深;无动于衷的态度将会使事物停滞不前;厌恶的态度将会使事物的发展受阻甚至被破坏。我们进行表扬,无论是口头表扬、文件通报表扬,还是评先、表彰劳模,能否达到弘扬先进、激励后进、鞭挞腐朽…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说,有些坏作品本来流行不广,因在报刊批评中被点了名,有的人为了好奇,于是想方设法弄到手看一看。不少学校反映,有的学生以前对手抄本并没兴趣,当听说班上搜出淫秽手抄本之后,却“好奇”地想看个究竟。有的教师从学生中收到手抄本,自己却关起门来偷看,这大概也是为了“好奇”吧。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除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艺术外,还应练就高超的激励艺术。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励艺术就是指教师善于发挥激励功能,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式。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激励艺术呢?1.…  相似文献   

15.
“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师资建设,师德为本”,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教学中常出现教师侵权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100次,不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准回家;有学生因迟到被罚款;有的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恶语相伤;罚站、停课、罚劳动等现象五花八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及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为什么教师侵权现象履禁不止?经调查研究有如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激励。师生之间达到心理和谐,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是和教师的爱分不开的。教师只有把慈母般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二、目标激励。明确的目标,是人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巨大动力。教师制订出明确、严谨、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师生教与学的随意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看法和信念,是固着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它直接支配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转变观念,以观念指导其行为,是加强合作,不断提高师生水平的重要一环。教师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这是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其实,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让他们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势能,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是实现创新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激励思考、交换…  相似文献   

18.
张目  孙勇 《半月谈》2004,(23):68-70
近日,本刊特派记者根据举报。对甘肃漳县大草滩中学组织学生从事危险劳动、体罚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这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经常体罚学生。致使有的学生被严重打伤。一些学生家长向记者哭诉.这所学校简直成了恶性体罚学生的“集中营”。  相似文献   

19.
好的教研论文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来的。笔者近十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悟出了近百篇研究文章,刊于各类教育刊物上。教研上的“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一系列教育教学诸现象的“顿悟”、反思和体会。如在巧妙处理教材中,增减调整取得的实效;在课堂提问中,巧设疑、创新性做法引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从中得到出乎意料的惊喜乃至惊愕;在与学生谈心教育中,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方法,或产生心理碰撞,或开启学生的心智,产生茅塞顿开的教育效果等等。这些都是在教中“悟”出教研成果之体现。不少…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