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代艳红 《传承》2013,(3):103-105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快速变革,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思想观念多元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间阶层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分层的一大亮点。从中国中间阶层的概念、产生与发展、特点及社会功能等进行归纳梳理,有助于对中间阶层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基本社会分层结构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等社会成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所有制关系的多样化,中国社会结构迅速分化,人们的社会分层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阶层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阶层的含义。阶层是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序列。比如根据人们的财富多少、权力大小、文化水平高低、职业的社会评价等等,可以进行收入分层、权力分层、教育分层和职业分层等。所以,阶层是由那些社会身份、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相同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它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劳动关系以及其他方面关系的同一性,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现代社会,职业是决定人们的阶层属性的最主要因素。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冲突的多发,与当今的社会类型和结构的变迁有着本源上的关联。社会类型由"熟人社会"转向"生人社会",而社会结构在差序格局淡化的同时,社会分层的显化促使了"层序格局"的形成。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阶层的对抗出现了几个新的动向:一是阶层对抗向虚拟空间转移,网络对抗形式已悄然生成;二是现实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常常借助网络平台这个"阿基米德支点"逆袭成功;三是文化断裂危机的浮现与加剧。  相似文献   

5.
姚伟 《长白学刊》2009,(3):105-109
当前中国的转型并非简单的市场转型,而是向由政府再分配制度、市场交换制度、社会网络资本多元共生、动态互补的综合性制度结构转型,这必然对我国社会分层机制和阶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把社会网络纳入社会分层研究,在把相对独立的社会网络分层机制作为研究主题之一的同时,综合功能论、制度建构论、网络结构观与个体建构论的分析视角,强调社会分层的网络嵌入性。  相似文献   

6.
1、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就是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变化一方面使阶级基础增强、群众基础扩大,另一方面,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其思想意识总是带有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阶层逐步分化重构成为若干不同的群体,大量知识分子打破行业、地区、单位界限参与社会流动。他们职业、身份的经常变动,使知识分子阶层的结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与此相应,当今知识分子阶层在思想意识、文化信仰上也出现裂变。这种知识分子群体及其思想意识上的裂变,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必然反映,又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并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走向"死亡"和重生。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妇女群体的分化与分层也日益明显,但无论是以往的妇女研究还是社会分层研究都对此领域有所忽视。本文以阶层视角重新审视女性,将中国的妇女划分为五个层次,对其各自的组成群体、社会地位、生存困境以及发展需求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12):18+52+85-89
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建设韩克庆在《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福利需求差异很大,而且不同阶层的福利满足程度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不但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还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由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阶层结构分化、重组,中间阶层崛起并成长。在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中间阶层呈现出独特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路径,具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首先是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其中最关键的又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多重标志。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由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以及弱势群体阶层构成。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建立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高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等,促进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49年以后,在长达20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下,中国的社会阶级分层实际上一直沿用1926年的观点。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只有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在中国原有的传统的农民和产业工人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产生、壮大有着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同时它的存在又影响着社会的分层结构和社会面貌的诸多方面。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情况以及它巨大的社会功能,这也正是社会工作能够在中国生根重要的社会基础。但是中产阶级是一种社会分层的存在,它强大社会功能的发挥要依赖第三部门这个社会实体,第三部门这个中间变量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社会阶层变化是转型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由此所带来的"二代"现象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但缺乏关于"二代"现象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通过对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角"地区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二代"群体生存现状,揭示制度变迁引发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厘清制度安排与社会分层的内生性,寻找阻滞社会流动的障碍,探究"二代"现象的制度根源,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转型社会中的"二代"现象,有助于为构建良性的社会结构提供思考方向,消除阶层间流动障碍,形成和谐、健康、良性发展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5.
阶层协调是社会和谐的轴心。中国的阶层分布怎么样?社会少不了分层,阶层是执政党的第一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执政党面前,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布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为佳,可我们的情况怎么样?有观点认为,“中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只占就业人口的15%”,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和地区里,"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的主体、民主政治的支持者、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拥护者,"中产"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结果"异曲而同工"。今天需要放下"中产阶级"的概念,来考察职业分野下中国社会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全面小康之路。中国依据职业和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富有阶层一精英阶层一知识服务阶层—直接生产者阶层—贫困阶层五个板块。在"权力"和"资本"两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的中小企业主和知识服务阶层,是我国"小康阶层"的主要部分(或称"核心中产阶层")。中国能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核心中产阶层能否和数量更为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群体联合,有效地实现其与资本和强权的对话,保证社会公平,从而建设一个有"中产"、没有"阶级"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08,(1):10-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原来泾渭分明的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多元化社会雏形显现。亿万农民进城成了"农民工",并被纳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新社会阶层崛起,"老板"、"白领"、"金领"等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中;知识分子像"散了一地的珠子,滚落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去了"。金字塔形、M型、倒丁字形……无论中国目前是何种社会结构,都指向一个问题:社会结构失衡,而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让各个阶层、群体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平等博弈,社会才有可能达致真正的和谐。如果有人问:"你属于哪个阶层?"被问者也许会一时语塞。不过没有关系,阶层也罢,群体也罢,其实都是动态的、过渡的、可变的,种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可讨论可争议的。——题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社会阶层的八大特征"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  相似文献   

19.
罗教讲 《学习与实践》2002,(4):13-14,12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化与重组。因此,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人把社会分层研究说成是中国社会学界自1978年恢复以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第三次高潮,第一次是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第二次是小城镇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但第三次显然与前两次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研究的对象更加复杂,因而在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方面要求更高,难度  相似文献   

20.
中唐以来,"富民"阶层的兴起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也成为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关键。这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