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案系香港股东代表香港公司向另一香港股东及他人提起的损害公司利益之诉。原告提起诉讼的基点是认为另一香港股东利用实际控制香港公司及该公司在内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等机会,伙同他人采取非正当手段,剥夺了本属于香港公司的商业机会.从而损害了香港公司及其作为股东的合法权益。但原告所称的商业机会并非当然地专属于香港公司.实际上能够满足投资要求及法定程序的任何公司均可获取该商业机会。原告在内地子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时明确要求撤回其全部投资.其与另一香港股东也达成了撤资协议。鉴于另一香港股东及他人未采取任何欺骗、隐瞒或者其他非正当手段,且商业机会的最终获取系另一股东及他人共同投资及努力的结果.终审判决最终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的公司的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公司中的控股股东、大股东以及其他实际控制人,往往利用他们在公司中特有的地位和其他优势条件,把持公司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完全忽视了公司的独立性和其他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法律不仅要设立保护制度,防止股东权利被侵害,也有必要在事後救济方面加强规定,为股东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提起司法救济提供法律依据。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内地和香港法律中的股东权益救济措施,特别是今年三月颁布实施的香港新公司条例,把两地制度进行比较与分析,望能得出相互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经济》2008,(15):65-66
一个78岁的老人,还能在三年前成功“转行”,把500亿港元变成1200亿港元,荣膺“亚洲股神”。曾几何时,这位“亚洲股神”最讨厌炒股票,十年前他便曾以恒基集团、恒基地产主席身份,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投诉,1997年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炒得过热。他所言非虚,当时受追捧的红筹股,绝大部分没有盈利支持,乱炒一通,  相似文献   

4.
借壳上市作为一种便捷的上市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黄光裕带领国美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为国内其他公司的借壳上市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是借壳上市过程中借壳方和壳公司之间的收购与反向收购过程中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等行为严重损害了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本文以国美上市为例分析借壳上市过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损害以及如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个78岁的老人,还能在三年前成功转行,把500亿港元变成1200亿港元,荣膺亚洲股神。曾几何时,这位亚洲股神最讨厌炒股票,十年前他便曾以恒基集团、恒基地产主席身份,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投诉,1997年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炒得过热。他所言非虚,当时受追捧的红筹股,绝大部分没有盈利支持,乱炒一通,最后接火棒的还是一众散户。十年后的今天,李兆基却看准香港房地产业已是微利行业,转而善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让云集于此的数以万计全球金融专才,将他拥有的巨额财富。  相似文献   

6.
小股东司法救济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公司制度不断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公司法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公司制度不甚完备,公司内部诸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公司的矛盾随之增多,有的已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有些纠纷诉至法院,因公司法不完备、有关法规不明确等缘故,法院难以下判或裁判尺度不统一。在这些案件中涉及对小股东法律保护内容的占不少比例,因此有必要对小股东的法律救济制度进行讨论,以便统一认识、准确裁判,促进我国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对小股东予以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小股东或少数股东的…  相似文献   

7.
在公司中,小股东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部分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有时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资本多数决损害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小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公司法》在完善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文章尝试分析目前我国小股东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些许个人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吴广 《广东法学》2003,(5):39-45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和风险的承担者,广大股东的积极参与促使公司制度的发展壮大,加强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保护,维护股东的投资利益,对公司制度的稳步发展极其重要。但公司制度发展到今天,董事会权力的扩张,使广大股东的权益变得极其脆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随着内地经济不断发展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内地企业之间及境内外企业之间的投资、收购及兼并现象越来越多(例如近五十年来内地企业不断进军香港市场,在香港上市或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或H股公司不断投资内地,收购内地企业或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相应越来越重要。下面简要介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法人》2004,(5)
要把产权清晰到自然人学者文宗瑜日前指出,研究对比中国、美国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可以发现,美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大部分是自然人,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而中国是国有法人.美国37个州要求工商注册登记后必须是自然人持股.香港本地发起设立的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有3个自然人股东. 与法人股东相比,自然人股东是直接的利益主体,股东所持股份与产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清晰.自然人股东关心自己所有权产生的收益,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在自然人股东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只有把产权清晰到自然人,才能建立与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才能塑造出现代公司.  相似文献   

11.
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股利分配失衡问题归根究底在于公司内部缺乏适当的权利制衡机制,存在内部人特别是控制股东侵害小股东合法利益的问题,这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结果。我国与再融资行为相挂钩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具固有缺陷。依据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公司现金分红是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的结果,只有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得以有效执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失衡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应当尊重公司自治原则,通过契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增强公司股东对现金分红决策的参与度,对大股东权利的行使形成有效的制衡;同时,强化特定情形下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发展股东强制股利分配之诉,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是我国解决股利分配失衡问题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2.
小股东利益遭到侵害具有深刻的经济、制度根源,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较为典型。而现有的法律制度中却缺乏可操作的救济措施,使这些投资者在血本无归的同时又求诉无门。保护小股东利益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我国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必须结合我国独特的资本结构与市场环境,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与小股东的事后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透视“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滨  姜旸 《中国律师》2005,(12):39-41
在中国股市完善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侵占公司利益,进而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进而维护小股东自己的利益,股东代表诉讼就成为小股东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手段。我们所代理的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的小股东状告公司高管索赔1.05亿元的案件,应当说是对“中国股东代表诉讼”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案自2004年8月2日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至2005年6月1日双方和解撤诉,虽然得到圆满解决,但显露出我国《公司法》在股东代表诉讼方面规定…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创维公司原董事长黄宏生,让他坦白交代大股东盗用小股东经费4837万港元的罪行。与此同时,新加坡警方坚决拘捕了违规操作石油期货,导致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亏损5.54亿美元的原总裁陈久霖。这两件事轰动全球,对香港、新加坡及全球在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者再次敲响了警钟。使人记忆犹新的是:2001年秋天美国能源业巨人安然公司、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曝光作假丑闻时,美国从总统到纽约证交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都采取断然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极其严厉的法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因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或公司董事、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操纵公司活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被控股股东肆意践踏。囿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受损害的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又难以运用诉讼手段在维护公司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7,(11):58-59
我是某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小股东,不久前公司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明确会议的议题为讨论公司发展方向。但我参加会议后才知道,这次会议实质上讨论的是年终税后利润的处理问题。我当即提出,由于公司预先未通知这一议题,许多小股东都未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不能决议这一问题。其他与会小股东也附和我的意见。但会议在几个大股东的操纵下,还是通过了相关决议。  相似文献   

17.
公司分立中小股东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会因各种原因引起分立 ,公司分立中小股东尤其应当给予保护 ,小股东应享有异议估价权、股份收买请求权、不作为及损害赔偿等请求权。我国在未来公司立法中应引入累积投票权、股东派生诉讼及股东投票权排除等制度以保护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搜案     
《法人》2009,(6):9-9
电讯盈科案被诉操纵股票香港法庭日前驳回了香港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的上诉,法庭认为,李泽楷和电讯盈科第二大股东中国联通去年提出以每股4.5港元的价格将该公司私有化,在通过以20亿美元将其电信公司电讯盈科私有化计划的股东投票中存在“明显操纵”股东投票的情况。长达74页的判词列举了香港上诉法庭决定禁止此项交易的各项理由。法庭表示,在收购交易中,电讯盈科的小股东没有受到公正对待。  相似文献   

19.
穆榕 《法制与社会》2010,(30):298-298
合并与分立是公司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应对金融海啸的有力手段,然而在公司合并与分立中,小股东往往成为了牺牲品。在公司合并与分立过程中小股东群体处于弱势地位是因为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下,大股东能运用其优势地位并结合公司管理阶层或中介机构对小股东进行掠夺。我国公司法在公司合并与分立制度上保护小股东利益也存在着信义义务不完整、信息不对称、提案权规定不明、股东决议制的比例瑕疵,以及股份回购请求权规定过于简略的问题与不足,所以应当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论在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在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和大股东压迫小股东的事情十分常见。新公司法根据现实生活中小股东利益屡次受侵害的突出矛盾,规定了累积投票制、表决权回避制、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表决权代理制、少数股东权制度、派生诉讼等一系列制度,为小股东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作了非常好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将成为小股东维权的重要法律武器。但是,新公司法规定的制度中,部分制度是粗线条的,尚需在具体实施时设置操作条件和步骤;部分制度本身就存在缺憾需要合理补充;而部分制度又授权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排除适用。小股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我,还需要在公司实际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扩展权利的空间。小股东扩展权利空间的最理想途径是在修订公司章程中有所作为。新公司法赋予公司更大的自治空间,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