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措施,在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予以确立,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诉讼制度。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赋予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该条规定过于原则,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细化的环节。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并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范围应是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项照 《人大论坛》2008,(5):28-29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关于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人员管理、运行程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规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司法鉴定是指诉讼活动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是司法活动中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保障诉讼活动规范进行,促进司法公正、服务和谐社会,笔者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构建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消费者都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写入公益诉讼内容,即新增的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原则性过强,剩下的具体制度设计工作全部依赖最高人民法院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是,公益诉讼是作为诉讼权入法的,而中国的诸多部门法中并无相应公益法权的实体法规定,公益诉讼权的规定显然是对实体法的一种超越。公益法权具有天然的社会权本质,要顺利实现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须完成公益诉讼的路径转化。以公益法权的社会权属性为据,为其寻求宪法上或民法上的权源,以实现公益法权实体法的弥补与司法配置。  相似文献   

4.
马慧珍 《前沿》2002,(4):57-58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因正在进行的诉讼的裁判结果与他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而参加诉讼的人。民事诉讼的这一制度 ,一方面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为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对此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一、《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 ,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 ,但…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涉及生态环境的案件明显增多,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涉及生态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不易。一是原告主体资格不明确。传统法律并未授权个别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适格权利。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虽然明确了机关、有关组织就公共利益的侵害享有诉讼的权利,但还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套规范。二是因果关系鉴定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军事刑事诉讼在价值取向、根本目的和司法原则等理论层面和管辖制度、诉讼方法、审判和执行程序等实践层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对依法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队安全稳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军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新一轮修订和完善刑诉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军事刑事诉讼的特殊性及战时军事刑事诉讼制度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外国有关集团诉讼制度的介绍和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作用、特征等方面的阐述,论证这一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事审判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文章主要内容是:l、集团诉讼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代表人制度;3、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证明妨碍是劳动争议诉讼领域近年来突显出的新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的专门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件,强调成立证明妨碍的关键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证明协作义务和证据保存义务,且不再区分主观状态。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设立更为合理的制裁措施,选择以金钱制裁为主,同时并不排斥诸如转换证明责任、降低证明标准等多元化法律后果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质疑民事案件抗诉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和行使其职权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民事抗诉的规定散见于《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之中。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对民事案件的抗诉制度进行规定是在 1991年《民事诉讼法》中 ,除此之外 ,最高人民法院仅对民事抗诉制度作过一些司法解释。这是当时民事诉讼职权主义诉讼结构模式和移植前苏联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物。《民事诉讼法》颁布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司法改革 ,特别是民事诉讼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民事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权利观念的逐渐增强,民事纠纷尤其是小额纠纷的案件数量迅速增加。建立一种简易、快捷、低廉的法律制度,利于保障每一个公民能够通过诉讼实现自己的权利。设立小额诉讼程序,是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从小额案件的特点以及我国现有的实践情况看,小额诉讼建立的价值取向:低成本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与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懂得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所谓“打官司”在法律上称之为诉讼。官司有民事的、刑事的和行政的,而与之相应的法律则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这三种诉讼法构成了我国诉讼法律的整体。尽管三种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的研究对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是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向为诉讼法学界所重视。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与国家的历史类型和政治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的。不同历史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诉讼制度,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证据制度。近些年内,一些学者所撰写的专著、教材及论文中对刑事证据制度作了专门的研究和阐述。大家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所实行的证据制度,在认识上意见基本一致。但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对我们国家,究竟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权是指进行公益诉讼的权力。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进行纠正和制裁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它是指国家制定的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并提供无偿法律帮助,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诉讼公平、司法公正的一项法律制度。长期以来,法律援助作为国际社会普遍推行的一项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然而就是在最近几年间,法律援助这一伸张正义、扶危济  相似文献   

16.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人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理群体纠纷的诉讼程序制度 ,它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 ,从中选出数人作为代表进行的诉讼。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 ,内容上略欠充实和明确 ;限制代表人实体处分权的落实比较困难 ,不利于代表人充分履行职责 ,造成诉讼拖延和司法资源浪费 ;代表人一方承担举证责任有欠合理。为此建议 :在民事诉讼法典中对代表人诉讼作出更加完备明确的规定 ;赋予代表人必要的实体处分权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是指通过国家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社会贫弱成员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时于经济困难和诉讼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不因经济困难和处于弱势地位而受到影响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2,(17):21-21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至此,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写入了民诉法。公益诉讼作为法律制度整体构建中的一部分,一般被认为对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具有其他制度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郎曙霞 《前沿》2004,(9):102-105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规定所要求的 ,它对于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保障诉讼司法公正有着巨大的意义。但现实社会中 ,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困扰着诉讼活动的顺利和公正。我认为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有很多 ,除有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原因外 ,其根源是法律制度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不健全、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和解制度规定得非常简单,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困难。应该从理论上明确诉讼和解的性质,在立法上从和解的时间、和解的方式、和解的效力、和解的瑕疵范围和救济等方面对诉讼和解制度进行具体的构建,并通过完善我国的审前程序更好地促使诉讼和解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