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要案情 王某,某公安局拘役所指导员。1998年8月10日,在该所服刑人员田某(因盗窃罪1998年4月22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六个月,刑期至1999年6月10日,在某县公安局拘役所服刑)向王某请假回家,王某批准。罪犯田某没有按时回所。王某一人找到罪犯田某的家中,发现田某在家,当即要求罪犯田某回所服刑,王某将田某带到车站,此时田某要求回家取衣服,王某轻信田桌,同意了该罪犯的要求,并且由罪犯田某独自一人回家。  相似文献   

2.
缓刑罪犯被改判为实刑的,其已执行的缓刑期间能否折抵刑期?编辑同志:某县法院曾判决一起共同盗窃案的主犯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决执行后,检察机关认为量刑畸轻,提出抗诉。经再审法院开庭审理,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王某在逮捕十个月后被一审法院释放执行缓刑,六个月后被依法收监执行。请问:应如何计算王某的执行刑期?对王某已执行的六个月缓刑能否折抵刑期?陕西省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庞明山庞明山同志: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有条件地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本案情]赵某是某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2002年3月王某的儿子因犯盗窃罪被该县人民检察院向该县法院提起公诉,赵某是该案的承办人。王某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赵某,王某为了让儿子减轻判决,送5万元钱给赵某并要求赵某在办案时给其儿子从轻处理,赵某收到钱后并虚假答应在判刑时  相似文献   

4.
[基本案情]赵某是某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2002年3月王某的儿子因犯盗窃罪被该县人民检察院向该县法院提起公诉,赵某是该案的承办人。王某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赵某,王某为了让儿子减轻判决,送5万元钱给赵某并要求赵某在办案时给其儿子从轻处理,赵某收到钱后并虚假答应在判刑时  相似文献   

5.
文中 《中国公证》2004,(2):51-51
[案情]台胞刘某,原籍湖北省某县,1949年去台湾,1997年在台湾死亡并留有遗产.刘某1940年与王某结婚,1945年生女儿刘某某,刘某某现住湖北省某县.1954年王某再婚并生育1个儿子张某.王某与张某现住江西省某县.2001年8月,江西省某县公证处应王某的申请出具了用于继承其原配偶刘某在台湾遗产的亲属关系公证书,证明王某是刘某的配偶、刘某某是刘某的女儿,并发往台湾使用.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8,(5):59-60
我的亲戚李某去年初造成王某身体受伤,被法院判决支付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5万余元。判决后,李某认为王某有意夸大病情,不赔偿王某。王某后来申请法院执行。李某自已经营商铺,收入不错,但是,其经营收入并未存进银行账户,所以法院一直没有能够执行。期间,法院曾经对李某执行司法拘留15天。最近,李某听法院的人说,如果他再不执行,法院就要判他犯有拒不执行判决罪。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份至2003年年初。涉案人王某称其认识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某(此人为王某虚构),可以借此关系把被害人化某的儿子安排到法院工作。并以此为名,先后从被害人的手中骗取钱财共计26.9万余元,后由于此事久拖未果,引起化某怀疑并让王某退还其被骗钱财。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2006年3月份王某找到涉案人李某.让其冒充副院长张某,李某在明知王某诈骗的情况下仍以副院长的身份先后多次会见化某及其家人.为王某掩盖犯罪事实真相直至案发,并在第一次冒充副院长张某会见化某及其家人后收受王某现金1万元。  相似文献   

8.
巫平丽 《中国公证》2007,(11):52-54
案例一:李某(男)和王某(女)系夫妻,二人共有房屋一处,二人感情不睦.李某未经王某同意.将该房屋卖于第三人赵某并办理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王某知晓后.以李某擅自处分夫妻共有财产为由诉诸法院.要求判决该项交易无效。  相似文献   

9.
在一例亲子鉴定案例中,进行DIS80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检验,该位点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现报道如下:案情摘要1997年10月,湖南某县学生王某(女,13岁)被强奸致孕,引产一胎儿。王某指控为李某所为,但李某拒不承认,因无其它证据,该案无法侦破。当地公安局选提取有关物证检材要求进行亲子鉴定。DNA检验1.检材受害人王某的构橡酸钠抗凝静脉血3ml,编为1号;王某引产胎儿脑组织少许,编为2号;嫌疑人李某的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3ml,编为3号。2.DNA的提取用酚-氯仿抽提法从血液、脑组织中提取DNAo3.DNA的扩增和检测取1、2…  相似文献   

10.
李景忠  汤锐 《江淮法治》2011,(16):34-35
近日,寿县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离婚后,妻子给付丈夫8万元。 2004年王某与黄某恋爱结婚,2006年王某生育一女后便外出上海务工,黄某在家务农。王某在上海务工期间每逢节假日都回来与丈夫徐某及女儿团聚.夫妻俩虽分居地.但感情也很好。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嫌疑人王某因盗窃被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他在上诉期写了检举材料。公安机关在王某家人的帮助下,根据举报材料抓获一抢劫出租车的重大案犯。法院二审以不是王某亲自协助、举报线索来源不明为由,没有认定立功情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2.
王某欠A企业50万元,双方约定王某1998年3月10日之前付清款项。到期后王某未付款,A企业遂起诉到法院,请求判令王某履行付款义务。同年4月,在法院审理该案过程中,王某死亡,王某之子张某依法参加诉讼。王某对B公司享有同年5月到期债权70万元。李某是王某的表兄,B企业的经理与李某是朋友。同年3月,B企业将全部固定资产抵押给他人,6月10日付款40万元给李某,此外B企业已无其他财产。A企业要求B企业还款遭拒,申请法院追加B企业为当事人,并请求法院判令B企业承担责任。B企业是否承担责任?A企业能否行使…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1日晚,程某夜间驾驶小型轿车在路上行驶,路遇熟人王某,便让王某搭乘了顺风车。路遇急转弯。突然“砰”的一声,程某车辆冲出道路,坠入路右侧河道中.车上两人竞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本起交通事故经认定,程某负全部责任,王某无责任。,王某的亲人认为程某应当为王某的死亡负责。程某和妻子在县城有一处100多平方米的住宅房.王家人认为该房系程某的遗产,其遗产继承人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故王家人将程某的妻子、儿女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合计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张某曾向王某借款。法院于1993年3月4日调解张某归还王某人民币2.5万元,限于3个月内付清。张某为逃避债务于1993年4月8日与其妻李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夫妻共同财产平分。张某应得的份额赠予李某,所欠债务均由张某承担。张某因无力偿还,遂在履行期满后外出不归。王某为主张债权以张某与李某曾是夫妻关系为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的财产以偿还债务。在查处过程中,对此案有以下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根据民诉法第108条规定裁定不予受理。李某不是王某诉张某借款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与王某无债权债务关系。无…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 2006年5月,某县人民检察院渎检科以本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王某涉嫌玩忽职守罪对其进行立案侦查。由于案件涉及一乡镇卫生院院长徐某,故检察机关对徐某一并立案侦查。同年8月1日,该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王某犯玩忽职守罪、徐某犯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6.
杨秉林 《特区法坛》2005,(3):47-48,50
基本案情:被告人刘某于2003年10月8日,执行职务中,酒后驾驶本单位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某县环境卫生管理站(以下称某县环卫站)无牌号且制动性能不良的东风牌垃圾专用车超速行使,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余某当场死亡,王某受伤.两轮摩托车损坏的严重后果。并造成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林某等人经济损失9万多元:一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刘某刑罚,并判处某县环卫站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林某等人的财产损失。刘某服判,  相似文献   

17.
两次事实婚姻是否构成重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懦简介王某,男,37岁,系湖南省某县农民。1977年,王某与本村女青年李某(时年16岁)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子。1989年,二人闹矛盾后李某负气远走他乡。1990年.王某与本乡另一女青年张某门寸年23岁)未办结婚登记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女。1997年,李某回到本村后得知此事.遂状告王某重婚罪、此案较为罕见.放而司法机关对此案如何定性处理颇有分歧。二、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两次事实婚姻应认定为重婚,尤其是家王某这样无视我国婚姻管理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先后两次与他人未经合法登记即以…  相似文献   

18.
聋哑人离婚     
东轩 《法庭内外》2006,(9):63-63
2006年7月11日,北京市密云县法院聘请手语老师为王某等3名涉嫌抢劫.敲诈勒索的聋哑人做翻译。  相似文献   

19.
基本案情:2002年2月,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被逮捕。该案移送到检察机关后,王某家属找承办该案的检察员(主诉检察官)李某说情,李某便为王某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该案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因发现王某出逃,法院将该案退回了检察院。李某将该案卷宗压在自己手中直到2003年初被发现,检察院遂责成李某尽快将王某缉拿归案。2003年3月,李某组织力量抓捕王某未果,为尽快了结此案,  相似文献   

20.
[案情]邹某与章女于一九八○年初结婚。一九八二年十月邹某听说章女与同厂男工王某相处较好,便怀疑章女与王某有不正当关系,并多次与章女吵架。次年四月章女向某县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经过深入调查,并未发现章女有生活作风问题。经调解,章女与邹某和好。后因邹某疑心未除,夫妻关系再度恶化,章女遂携带衣物回娘家生活,一九八四年六月再次诉请离婚。一九八五年六月经县法院调解,章女与邹某双方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六月二十日双方到县法院领取调解书时,章女签收了调解书,但邹某却要章女写出离婚后不与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