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影视中的"滑稽模仿"行为,又被称为"恶搞".我国研究"恶搞"与著作权侵权的关系,源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案纠纷.<馒头>所代表的"滑稽模仿"现象时下已愈来愈烈,甚至于"无所不能搞",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相关法律明确涵盖此现象,对于其是否侵犯著作权,观点不一.从实践角度看,"滑稽模仿"和"恶搞"二者长期被混合使用,已为同一含义.从侵权行为法角度并结合著作权理论,对"滑稽模仿"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和认定侵权行为标准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于丁晓春诉南通市教育局、江苏美术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中原告的著作权存在的原因、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否存在、作为人行为的主观心态以及损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笔者无意在理论上作任何分析,但对案件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损害大小的计算、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以及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援引英美、日本判例所塑造的著作权“间接侵权”理论在概念上难以自足,将著作权侵权硬生生地分割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类,却没有阐释二者在行为类型、归责原则和责任性质方面的异同性,也没有证成这种二元侵权结构在司法实践中的独特适用优势,更缺乏与《侵权责任法》关于共同侵权制度之间的沟通与缝合机制,故而不具备在中国生长的制度情景.在我国日趋完善的民事共同侵权制度之下,著作权“间接侵权”并无共存的必要和平台,其内容完全可经由著作权共同侵权的法理来阐明.实体层面,直接侵权的预备行为可由消除危险请求权和诉前保全措施予以解决;扩大侵权损害后果的行为属于共同侵权的范畴;辅助侵权可由帮助型共同侵权取代,引诱侵权可由教唆型共同侵权来实现.程序层面,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对著作权的侵害应遵循“先单独侵权、后共同侵权”的次序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对临摹作品的法律属性界定不明,实务界与理论界观点不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对临摹作品进行个案认定,承认具有独创性的临摹作品为演绎作品,可享有著作权。侵权的临摹作品仍然享有著作权,但侵权人需对原著作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判断临摹作品的商业利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取决于利用行为本身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至于过错的有无,只应影响到利用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5.
武玥 《法制与社会》2014,(14):190+192
网页快照实施了受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但这并不一定构成著作权侵权,本文通过对避风港原则、默示许可及合理使用制度进行分析来阐述是否存在网页快照侵权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是追究著作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之一。在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著作侵权后,侵权行为人是否应当向著作权人赔偿损失,适用何种原则进行赔偿,如何确定赔偿的范围和具体数额,是著作权案件审理的重点难点。正确认定赔偿损害责任以及确定赔偿数额,对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著作权侵权从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角度看,都应认定为共同侵权。搜索引擎服务商对编入自己数据库的网页需进行严格审查,否则将第三方侵权推定为主观明知或应知;由于竞价排名具有一定的广告效果,因此客观上有帮助扩大侵权的嫌疑。由此在搜索引擎服务商利用竞价排名盈利的同时应增强其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对等,减少竞价排名著作权侵权。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具有惩罚与救济双重功能,其对虚假广告行为的规制,具有其他责任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过错推定责任和惩罚性赔偿,由于大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维权激励,有利于对虚假广告侵权行为进行追诉,是完善虚假广告侵权责任的有效途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荐证者与广告主的行为一起构成共同侵权,应当对虚假广告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9.
法律视角中的山寨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现象,主要包括仿造名牌的手机等产品、模仿明星去做广告、模仿他人文艺作品和模仿水立方等知名建筑等.山寨手机采用了MTK芯片,绕过了被诺基亚等大型企业所掌握的手机的基础专利,并未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发明、实用新型等两类专利权,但山寨手机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山寨手机又因具有与品牌手机"相似的标识"而涉嫌不正当竞争、侵犯商标权.山寨明星的广告,因侵犯了明星的商品化形象权等而违法.部分山寨文艺、山寨建筑,侵犯了著作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规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目的在于保护他人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以及国家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秩序。因此,无论行为人是否取得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都严重侵犯了著作权和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也构成对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的侵害。只有设立这一罪名,才能同时对其行为的不法内涵予以全面的刑法上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