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刑法制定于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既不可能将经济领域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犯罪现象包罗无遗,也不可能频繁修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刑法总是落后于经济生活的变化,难于适应当前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需要。因而国家通过修正型立法方式,即立法机关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通过单行刑事法规对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规定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或散在型立法方式,即在经济法规中,根据刑法,对有关经济犯罪作出照应性或者比照性的规定。近几年来,围绕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经济法规,注意在这些经济法规中增加对经济犯罪的刑事罚则。同时,全国  相似文献   

2.
对刑法修改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对剥夺政治权利、量刑原则、共同经济犯罪的处罚以及包庇罪和挪用公款罪的规定,无论就其立法内容还是立法技术而言,都存在诸多问题。需在刑法修改中加以完善,以增强刑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犯罪成为妨害世界各国经济秩序的一大毒瘤。不仅各国立法和司法部门十分重视有关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各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特别是刑法学家,也极其关注经济犯罪的研究。从80年代后期始,为了给国家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提供理论指导,我国刑法学界加大了对经济犯罪的研究力度,一批有关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的著作相继问世。1997年,我国立法机关对1979年刑法中有关经济犯罪与刑罚的内容进行了重要修订,这又为我国刑法学者深入开展经济犯罪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由我国著名刑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着手于修改刑法的准备工作,对以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犯罪的修改补充,将是刑法修改补充的重点之一。这里,笔者试图就经济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原则做一些理论上的初步探讨。经济刑事立法,就是将严重危害经济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法予以制止。经济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原则,就是指立法者只有在“必要条件”下,才能将某种经济危害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当前有关经济法规中能否规定经济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的争议中,从另一新的角度提出编纂经济刑法典的问题,以求共同探讨。一、有关经济犯罪的立法方式及其利弊国内外立法实践,对违反经济法规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的立法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在刑法典中以章节形式规定经济犯罪的罪名和刑罚。如我国现行刑法第七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1968年修订的意大刊刑法典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的犯罪”、1971年施行的加拿大刑法典第七章至第十章、现行西德刑法典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五章,等等。这种在刑法典中规定经济犯罪和刑罚的方式是世界各国的立法通例。第二,对刑法典进行修改、补充或就某类经济  相似文献   

6.
刘远 《现代法学》2007,29(6):176-182
经济犯罪的概念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具有评价功能,而后者对前者具有载体功能。这一命题使得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分析更具明确性。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本质问题是刑法的政治性过度侵蚀刑法的道德性。经济刑法过度政治化的约束条件主要有4个,即工具主义刑法观、民主性不足的立法程序、老一代政治家的政治情感、法典主义的立法技术。随着这4个因素的先后变化,预计经济犯罪的死刑立法将很快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经济刑法立法是国家用以惩治和打击经济犯罪的专门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经济刑法立法在该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防止和避免其产生消极作用,在经济刑法立法过程中,应该准确、恰当地对经济犯罪立法对象范围予以划分。 一经济刑法立法对象范围的划分原则 (一)经济刑法立法对象范围的划分应严格实行对象范围法定原则。 确定经济刑法立法对象范围的首要原则,就是实行对象范围法定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经济刑法立法把哪些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之中;经济犯罪的数量、种类多少和范围大小只能由经济刑法立法予以规定,其他立法以及任何组织和个…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在修改和完善刑法中,应当特别注意对打击经济犯罪规定的研究。一、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打击经济犯罪规定的必要性近几年来,经济犯罪活动同过去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刑法中关于打击经济犯罪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突出的表现在:(一)经济犯罪案件增多。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发布后,开始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经济犯罪活动曾有所收敛,但  相似文献   

9.
<正> 一、职务经济犯罪概念的分析从目前的有关著述和立法趋势来看,经济刑法的范围太广,有学者将其分为五大类:1.对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生产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2.对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3.对商品流通领域有关的经_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4.对国家财政、金融管理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5.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见孙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分则对于许多经济犯罪采取了定量的立法模式,并且,对于诸多经济犯罪,还根据量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刑罚.这种立法模式给犯罪既遂、未遂的认定带来诸多争议.在承认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前提下,应当认为刑法分则关于经济犯罪中所规定的"量"是犯罪既遂的标准.对于刑法分则中关于经济犯罪的"量"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客观方面,而应当结合主客观来认定.应当将犯罪既遂、未遂在刑罚适用上的区分,贯穿于我国刑法分则的定量、多档次量刑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罪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附属刑法立法形式得以采用的必要性为了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家采用刑法立法形式惩治和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以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有效控制。一方面.由于立法形式是立法内容的载体即外在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立法效果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法律是否尊敬,不仅有赖于它所规定的人们的行为的种类,而且取决于法律本身所采取的形式。”①因此,经济刑法立法是否能够采取适宜的立法形式,直接影响着惩治和打击经济犯罪的目的能否得到实现,影响着广大人民对经济刑法立法是否尊敬以及能否自觉遵守。由经济犯…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犯罪刑罚的立法完善——兼论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犯罪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名,刑法对经济犯罪规定死刑不具有合理性.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符合刑罚的目的、不符合国际趋势,应予以废除.对于经济犯罪的立法方案应予以完善对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中的死刑,应当从立法上及时废止;在条件成熟时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同时应该调整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加强无期徒刑的惩罚力度;完善罚金刑的适用;与此同时,增设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刑法中危险犯的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涂龙科 《法学杂志》2012,33(8):165-169
危险犯的采用及其在立法上的扩展是立法对风险社会的回应,也是经济犯罪立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近年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刑法》在大量增设经济犯罪罪名的同时,经济犯罪的危险犯的成立范围也大大扩展。同时,出于法益保护的早期化,预防社会风险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刑法中设立抽象危险犯颇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基于维护经济秩序安全的需要,可以考虑在经济刑法中谨慎地规定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的改革,需要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为刑法全面系统地修改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成熟方案。(一)应当从深层次上认识“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在刑法典中明文设立罪刑法定原则条款,废除类推制度,明文规定犯罪名称。(二)犯罪犯立法的规模应当得到合理控制,以避免刑事立法与司法出现严重脱节,影响法制的权介(三)经济犯罪有其特殊性,应在刑法典中规定一部分较为常见并稳定的经济犯罪,而将“非典型”的经济犯罪规定在相应的附属刑法规范中。(四)全面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强调对公民民主权益的保护,消除重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犯罪的本质属性来看,经济犯罪的概念应采狭义说;经济变迁导致经济犯罪发生变化,继而引起刑法变革;与财产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不同,经济犯罪有其鲜明的特点;根据刑法文本与经济犯罪的特点,我国经济犯罪的立法模式应采用集中与分散性相协调、统一性与明示式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应分类处理,刑罚配置应强化变革。  相似文献   

16.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之一)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之二),根据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新特点,对刑法有关条文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这次补充和修改,不但使与之相应的刑法条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刑法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在立法上有所突破,因此,研究这些变化及对刑法理论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这方面淡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之下经济刑法的基本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刑法是一个社会需求的反映的话,那么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就会成为安全的中继站,因此对高度危险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将成为刑法的问题定义与解决框架,刑法转而将更加重视积极的一般预防功能.经济犯罪作为风险社会中的危险源之一,危害的加剧与类型的翻新就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犯罪的基本样态.作为对此样态的回应,经济刑法出现了刑法保护膨胀化、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和刑法介入多样化的基本转型,从而形成了愈来愈浓重的重刑化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魏东  李红 《人民检察》2017,(13):5-11
经济犯罪立法原理与罪状设置具有特殊性,对经济犯罪进行刑法解释,应当注意经济犯罪的二次违法性特征和刑法解释的法律政策性限定,在行政法以及其他非刑事法律规范明确排除或者阻却具体行为之行政违法性的场合,应当对该行为作出无罪的刑法解释结论。对经济犯罪的空白罪状、简单罪状和罪状中的兜底条款进行刑法解释,尤其应当充分注意对经济犯罪刑法条文的规范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适当的法律政策性限定,切实坚持保守的刑法解释立场,审慎运用刑法实质解释方法,从实质上审查具体行为是否具备实质违法性和刑事可罚性,确保入罪与出罪解释结论的具体妥当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惩治经济犯罪的刑事法律,但各种经济犯罪仍然屡禁不止,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认为,这与我国的经济刑法的立法思想不适当有直接的联系.我国惩治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思想可以用“厉而不严”来加以概括,“厉”是指刑罚的峻酷;“严”是指刑法规定的严谨而细密.从我国惩治经济犯罪刑事法律的内容和发展状况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立法思想.1979年制定的刑法典,就专章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破坏财产罪”等经济犯罪.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这类法律规定是很不系统、很不完备、很不准确、很不规范的.比如,关于经济犯罪的含义、范围在法典中就没有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附属刑法规范表述路径和立法模式尚存在诸多缺陷.附属刑法规范的制定、修改应沿袭刑法典制定、修改的刑事立法理念,以免导致附属刑法规范之刑法精神的丧失.附属刑法规范制定既要坚守刑法基本原则理念和现代刑法新理念;为实现附属刑法规范的科学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应倡导在散在型立法模式的指引下制定附属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