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人的本质论、国家职能论、意识形态论等提出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模式,这对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平富  苏晓云 《求索》2010,(9):135-137
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以阿尔都塞和拉康的理论来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其核心主题是把意识形态与人的生存境遇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人之生存的一些基本样式如误认、命运、自由、崇高乃至死亡都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地关联,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他的这一阐发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一个生存论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灌输论"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俄国经济派和部分西方学者歪曲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将其曲解为"唯意志论""教条论""取代论".科学批判和回应这些责难与歪曲,对于准确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的变化:在理论层面,刻意宣传"意识形态终结论",为资本主义合法性辩护;在实践中,借助全球化浪潮和第三次技术革命,鼓吹消费主义理念和方式。面对这种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努力改进、完善传统僵化、落后的说教式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淑珍  王艳华 《湖湘论坛》2006,19(5):44-45,51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是发达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西方大国推行国家霸权主义的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双重标准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人性论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论有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论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7.
王保友  王传波 《前沿》2013,(13):44-46
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论在理论指导还是实践运用中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对于传播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灌输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致使人们对"灌输论"的价值含蕴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导致某种程度的理论误读和实践偏差。因此,应对灌输理论的功能作用和客观规律做一系统的梳理,形成正确认识,防止和避免灌输实践活动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史观的本体论、追求“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到揭示两大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矛盾论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方法论,共同构成了政治哲学范畴的出场逻辑。在政治哲学范式的意蕴嬗变中,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呈现出从“意识形态”概念到“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从批判术语到建设话语、从建党理论到灌输理论的内在张力。从政治哲学视角下分析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于:要植根鲜活实践,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时俱进;把握战略需求,在破立并举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守价值立场,在规律遵循中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同时,又以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机制,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与新媒介及其要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袁小云 《求索》2012,(10):95-97
在"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意识形态几乎被人遗忘。齐泽克重拾意识形态批判的旗帜。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从自在的意识形态到自为的意识形态,最终到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存在,并着重研究了作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假定的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指出幽灵化的意识形态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场域,同时,整体性把握他的理论观点,并对其所谓的意识形态"幽灵"进行时代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及其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概念起源、内涵演变、情感色彩与学科领域等方面,与此相联系,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利益论、张力论和符号论三条进路.利益论是由马克思开创的社会学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利益冲突中的思想观念;张力论是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心理的晴雨表和调节器;符号论则是由符号学、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批判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化研究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知识、意义与权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万银 《求索》2011,(6):105-106,139
意识形态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且能够为其所开发利用以维护自身统治合理性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其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合理性之本,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一是从马克思主义需要论维度,通过界定意识形态资源的内涵来阐释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接受思想为基础,分析与建构意识形态资源的社会认同;三是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方法论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生发,以此证明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刘欣  李立 《前沿》2009,(10):26-29
"解放知识"是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个关键词,它不仅 凝聚了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部内涵,而且也彰显了其突出特点。"解放"旨在从意识形态与权力之间的隐秘联系中揭示其政治属性和实践功能,"知识"则显示了伊格尔顿对认识论层面上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执守。更为重要的是,伊格尔顿始终坚持该词的有用性,从积极的建构性立场出发,一方面力图终结"意识形态终结论",另一方面又与"意识形态中心论"保持一定的理论疏离,从而形成了其意识形态理论与意识形态阐释的独特面相。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争论及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新 《求索》2007,(2):128-13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右翼知识分子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双重层面上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西方左翼学者从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意识形态终结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严重后果的等方面做了有力的反驳。这一争论经过短暂的沉寂,在20世纪末的全球化语境下再次凸现,并影响了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中国学者对于这一思潮的研究涉及到其历史脉络、理论前景、现实影响、主要危害等话题,但是,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这一思潮的逻辑路线,理论与现实基础等方面仍然留下了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与虚伪性的双重属性,这决定着意识形态斗争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斗争面临严峻形势:国外,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四处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西方普适价值;国内,各种思潮暗流汹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大力加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构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三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好意识形态工作组合拳,管理互联网,充分依靠人民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  相似文献   

16.
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意识形态思想.首先,面对发生了重要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晚期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具体意识形态理论虽有所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坚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原则.其次,针对社会现实的不同问题,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建构了不同的意识形态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后,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将意识形态批判深入到文学、美学、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领域,拓宽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视域,弘扬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志明 《人民论坛》2012,(18):70-72
西方左翼学者的全面、深刻反思,有助于打破西方自封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真理"的垄断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国际力量平衡、国际关系格局均出现新的变化。在探究如何认识这种新变化的努力中,西方左翼学者对西方舆论界流行的"文明冲突论"、"全球治理论"和"权力转移论"三大国际关系思潮进  相似文献   

18.
“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E·希尔斯在1955年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为滥觞。D·贝尔和S·利普塞特在1960年分别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论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和《政治的人:政治的社会基础》,这两本书都认为当今意识形态的衰落与枯竭,到了终结的时刻了。西方许多社会学家、特别是美国社会学家通过历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大力宣传“非意识形态化”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成为整个意识形态潮流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集中聚焦在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背景下"向世界说明中国"成为突出难题,在思想文化大激荡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面临严峻挑战,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鉴于此,习近平同志站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战略高度,对"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这一当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课题,就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诸如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根本任务、方针、立场、工作重点、对外传播策略、创新路径、力量整合等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理论回答,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老话题"的战略视野、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辩证思维、逻辑框架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灌输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萌发,体现了经典作家认识和处理科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路。列宁通过践行灌输论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灌输论既阐明科学理论的生成机理和群众实践的发展规律,也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将灌输论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有利于厘清对灌输论的诸多质疑,发挥灌输论的当代价值。第一层次将"灌输"视为一个价值目标,解决"必须灌输"的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第二层次将"灌输"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解决"怎样灌输"的问题,属具体方法论范畴,内容随条件的变迁而变迁。灌输论是原则和方法的统一,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统一。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是从实现思想政治领导、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原则高度提出灌输论的,强调的是灌输论的原则性和强制性。只要当今世界两制并存,就存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斗争,灌输论就具有存在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