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梅  陈浩然 《求索》2010,(9):58-60
伊格尔顿先后吸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并不断改进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他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社会权力维持和再生产的策略,并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也通过意识形态生产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文学和审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它们作为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在维护和再生产社会权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宜芳 《湖湘论坛》2020,33(1):33-42
意识形态与群众都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极其重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导致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化倾向。穿透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的文本论述,特别是把群众概念置于意识形态视域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在阐述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分别在群众的历史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等视角上展现出群众是意识形态哲学批判的依托工具,是意识形态理论类别辨析的崭新视角,是意识形态功能彰显主要对象的鲜明意蕴。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之间蕴含的奥妙所在,对于深化理解这两个不同概念以及开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袁小云 《求索》2012,(10):95-97
在"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意识形态几乎被人遗忘。齐泽克重拾意识形态批判的旗帜。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从自在的意识形态到自为的意识形态,最终到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存在,并着重研究了作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假定的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指出幽灵化的意识形态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场域,同时,整体性把握他的理论观点,并对其所谓的意识形态"幽灵"进行时代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荣清 《前沿》2010,(21):12-15
意识形态学说最初从理性的学科逻辑出发,用理性的信念凌驾于人的生存之上,形成了对意识形态的知识论路径,造成了意识形态的无根状态。马克思在对知识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深入到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从人之生存的本源根基处开启了意识形态的生活之根的回归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很不平静.其斗争呈现出尖锐复杂的局面,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7.
魏崇辉 《求索》2011,(12):123-125,262
意识形态概念缘起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预设了意识形态概念起源的根由——去蔽。这在培根、特拉西、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诠释。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个近现代事件。对意识形态概念演变过程的考察,不能无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的变化。基于这一过程的综合透析,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本文试图总结社会变迁时期科学透析意识形态的可能理路。  相似文献   

8.
伊格尔顿先后吸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不断改进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其目的是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社会权力维持和再生产的策略,并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也通过意识形态生产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文学和审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它们作为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在维护和再生产社会权力过程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政治就必须强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进程中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的现实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多方面地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其负效应,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的课题和挑战。在新形势下,一些人出现了搞市场经济只重视个人利益、唯利是图的倾向,产生了把等价交换原则推广到社会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作为意识形态发端的意识对于人生成为"人"的历史作用,考察了社会意识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洞见了意识形态还原为社会意识的历史结局,并以此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应合理地反映人类历史,而且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异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意识形态观。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晚年恩格斯剖析各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点和基本方法。在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普列汉诺夫不仅承继了晚年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而且相比第二国际理论家更显出众,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形成机制、能动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是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内在统一、坚持历史观与辩证法相互联结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结果。但需要强调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析终归属于"他"自己的理解,故而在理论的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埃尔斯特以寻求意识形态理论概念的严密性和明晰性为目标,借鉴现代心理学、社会学成果和经济学理论,结合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概念、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模型。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性实体;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应当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指导;"过滤模型"则是解决在意识形态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自主性悖论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王建香  王洁群 《求索》2008,(12):103-105
身体虽不是阿尔都塞哲学的主题,但是他思考的重要对象和基础。在其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中,劳动力再生产其实就是身体的再生产;在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中,身体是生产关系的载体,也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场所;在其一般意识形态理论中,身体是表述个体与世界想象关系的物质存在,是意识形态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确立和强化执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形势下,要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把好前进方向,创新思想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陆峰 《前沿》2009,(4):16-20
詹姆逊是当代文坛最活跃的批评理论家,美国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研究学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在文化研究重心转向文本实践之后,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领域中,不断的丰富起来。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地整合了弗洛伊德、拉康、阿尔都塞、葛兰西等人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和全球化的背景,针对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政治无意识,认知测绘,意识形态素等概念,为丰富意识形态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在“意识形态终结”提出的数十年之后,全球化背景之中,为意识形态研究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一直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基本上没涉及这一课题;列宁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内容非常有限:斯大林和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意识形态.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其探索在整体上是不成功的。真正为解决这一历史课题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理论创新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成功解决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意识形态的转型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确立和强化执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形势下,要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把好前进方向,创新思想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揭开了意识形态内涵的神秘面纱,并把这一概念推进到大众视野。然而,不少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虚假的意识"、"颠倒的意识"这一解读维度之中。实际上,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强调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在思想意识中的系统反映。它是一种属性,而不是实体。要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内涵,应当关注以下维度的分析:认识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阐释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价值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社会学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其来源、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意识形态,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每个社会形态中所必然具有的稳定因素明确意识形态的基本位置,了解其属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概念.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辨析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由有机联系、相互制约、运动发展着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社会有机体.如果把这个有机体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而加以解剖,其中究竟有哪些固定的因素存在,意识形态是否能够在其中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并展现其与其它因素不同的特色和功能呢?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最权威、最普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