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协和会是在关东军操纵和控制下的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奴化教育的政治团体。其本质是打着“民族协和”的招牌,行民族离间和种族灭绝之实。协和会在维护日本殖民统治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反动活动。在东北农村主要以“随军宣抚”、搜集情报、反共防共、插手基层政权、“国民动员”,奴役、毒害青少年等活动为工作重点。它不仅是日本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工具,而且还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对外侵略的别动队组织。  相似文献   

2.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奴化政策,不允许生产和传播任何威胁伪满"立国基础"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控制是通过《出版法》与《电影片取缔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实施的。本文分析了这些法规制定的目的、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出版法》的溯及既往条款、印刷所地点条款和《电影片取缔规则》的儿童保护条款,最终揭示了殖民主义政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进一步侵华犯苏的基地,在穷兵黩武的同时为维持伪满傀儡统治的稳定,将伪满"建国精神"与"国防"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建国精神"为伪政权进行张目的存在价值,决定了伪满"国防"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脆弱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州和附属地仍然处于日本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在日本的经济侵略中起着核心作用。回答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地经济政策从酝酿、策划到制定的全过程是弄清日本侵略的本质、动机和目的所必需。日本在伪满州国推行的经济统制是贯彻日本的国家目的,日本的需要高于一切。日伪的经济统制首先服务于军事需要。统制经济实质上是日本国家资本和日本金融资本的垄断。农村已被罩入伪满政权和垄断资本编织的大网之下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之后,为稳固殖民地统治,便以法西斯殖民文化为先锋,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控制、清查和取缔,使中华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使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任意摆布的"忠良之国民",便实施以"王道主义"、"民族协和"为核心内容的所谓"建国精神"的灌输,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毒害。并在"官制统治"下推行"泛日化",日本法西斯殖民主义文化泛滥,人类文明遭受着严重浩劫。  相似文献   

7.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8.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 日中东北开发协会是以开发中国东北地区为主要目的的日本企业界民间团体。其前身是“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它成立于1984年12月21日。1985年12月改称现名。目前,其团体会员有日本商社、银行和工厂等大约190家企业。它以促进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发展日中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末 ,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抵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积极向欧美靠拢 ,借助美国力量对抗日本 ,在东北实现了易帜。东北当局为了维护主权 ,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日本势力 ,并力图收回中东路权益 ,与苏俄发生了大规模边境战争。总之 ,拒日、反苏、亲美 ,成为 2 0年代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当局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AttheinvitationoftheChineseAssoci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CAFIU),a7-memberdelegationoftheInternationalInitiativesofChangeAssociationofJapan(IICAJ)headedbyToruHashimoto,AdvisorofJapanMizuhoFinancialGroup,PresidentoftheJapaneseBranchoftheDeustchBankGroupandPresidentoftheIICAJvisitedChinafromOctober10to16,2004.DuringtheirstayinBeijing,thedelegationmetseparatelywithMr.WanGuoquan,formerVice-PresidentoftheChinesePeople'sPoliticalConsultativeConfer-enceandAdvisorofCAF…  相似文献   

13.
on February 6 th, 2018, the Symposium of Commemorating the 40 th Anniversary of Sino-Japanese Treaty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organized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was staged at Wanshou Hotel, Beijing. Liu Hongcai,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former Vice Minister of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attended and addressed the meeting. More than 30 representatives, respectively form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All-China Youth Federation,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Japanese Studies, People's China, visiting representatives of Broad 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erty, Peace and Democracy, as well as from the Beijing branch of Japa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Council of Local Authorities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ijing. Representatives from both China and Japan made heated discussion and actively contributed to theme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nhancing bilate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ing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following is the address delivered by Liu Hongcai on the symposium.  相似文献   

14.
“满洲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东北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的重心就是强制推广日语教育。日伪当局通过建立“新学制”、强制开设日语课、增加日本人教师、编纂教科书、实施日语检定考试、开设日语学校等手段,对“满洲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便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东北大规模推行日本人农业移民,以达到土地和人口的占领,进而实现长期霸占的目的。为此日本关东军等有关侵略机构便煞费苦心炮制了一系列日本农业移民用地取得的方针、政策,并以军事为后盾,对中国东北的土地进行疯狂的强行"征用"、"收买"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其中蕴涵了人类的认知加工。东北方言多义性符合家族相似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以北中共控制区日侨俘的遣返,是东北日侨俘遣返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战败后,松花江以北地区滞留的日侨俘20余万人等待遣返。为顺利地完成遣侨,国共美三方多次会商,签订《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东北民主联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遣侨工作,从1946年8月20日至10月初,共遣返日侨俘18万余人。这一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国策的急剧膨胀,大批日本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尤其是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加剧了日本移民的涌入。至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不包括军政人员,全东北已经有150余万的日本移民定居。就中作家近百人,他们绝大多数人站在殖民主义的立场上,记录了殖民主义者眼中的“满洲”风光,描摹了他们作为统治阶级一员对“满洲”新大陆的“美好憧憬”。藤山一雄可谓最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刘爱军 《东北亚论坛》2012,21(3):121-129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指的就是社会诸矛盾以及矛盾的诸方面之间,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因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所达到的矛盾化解状态。"民生",指的则是普通民众或百姓的生存与生活。"民生"与"社会和谐"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民生问题的凸显正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东北地区社会和谐的构建,往往取决于能否切实解决普遍性的和特殊性的民生问题。不过,在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民生问题的时候,重中之重是一定要结合东北地区自身的区位优势来兴办实业,广开就业渠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否发挥出地域特色来兴办实业,是解决东北地区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代的中、日、俄 3国文化 ,代表了东北亚国家文化现代化的 3种类型 ,也代表了东北亚国家现代化的 3种类型。日本文化的近代转型是 3国中比较全面、比较彻底的。同日本相比 ,俄罗斯的近代文化转型受俄国旧传统的制约只是半转型 ,而中国的文化转型虽然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却比俄罗斯的上层文化转型更为狭窄。这正是 2 0世纪前半期在文化上 ,中国先学日本、后学俄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