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倩 《群众》2023,(12):53-55
包容性治理是近年来在推行善治理念、提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战略目标进程中出现的实践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共治”意味着治理过程的互动合作,“共享”意味着治理成果的利益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包容性治理核心意涵的全面阐释与精准凝练。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法治化具有多个维度,可以有效解决网络发展、网络规则、网络秩序等不合理,与应对"风险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的内在需要相契合。网络空间法治原则包括主权平等原则、和平安全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共管共治原则。在网络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实现网络空间法治的政策路径包括在意识形态上摈弃霸权主义和零和思维,在国际分工上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在战略目标上坚持自身网络安全与共同网络安全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逻辑"是客体现实性批判逻辑与主体能动性彰显逻辑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共享观以"实践"为运思逻辑,这种"实践逻辑"在马克思共享观中呈现为三重进路:从资本批判到"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实现经济共有的实践逻辑进路;从政治批判到"自由人联合体"是实现社会共治的实践逻辑进路;从劳动批判到"一切人的自由个性"是实现个体共进的实践逻辑进路。三重逻辑进路在实现客体现实性批判与主体能动性彰显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表达出共享发展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目前网格化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但社区网格化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行政主导、技术依赖等特点出现了"悬浮"于社区治理的问题,从而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亟需改革创新.武汉市探索推行的"微邻里"平台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引下社区网格化管理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该平台依托既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嵌入社群化、移动化、协同化元素,构建议事平台、报事渠道和办事载体,推动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开展治理以及共享治理成果,有效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之间的良性循环.武汉"微邻里"平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升级社区网格化管理,一要及时追踪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做到平台共建;二要寻找实现网格化与居民自治相融合的可行路径,推进协商共治;三要坚持服务与管理功能并重,促进社区治理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和核心动能。随着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和重心。在有效保障各类数据主体所享有的动态数据权益的同时,推动数据价值的增进与共享已经成为当前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正所谓"界定清、配置准、流转畅、保护好"已成为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法治主线。为此,亟待搭建多维度、多主体共同参与数据安全与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框架,加快建设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动态平衡的法治路径,实现两者的融合共进,以此推动新时代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保障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国家制度,从"风险-保障"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利用集体力量,化解个人风险的一种集体主义制度安排。所以说,社会保障追求合作共治与共建共享,反对完全的市场法则与个人主义行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对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据此,  相似文献   

7.
陆莹 《桂海论丛》2018,(3):108-11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社会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才能实现突破。首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配置社会治理治权,整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推动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运作机制。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德法共治,运用法律和制度规定理清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职责范围,要加强和巩固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再次,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手段的与时俱进。最后,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构建社会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角下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杨群 《前沿》2009,(6):57-60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一种包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富足安康状态,它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社会充满了活力、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使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和谐相处。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协调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智 《求索》2013,(9):227-229
政治实践生活中。长期以来实行有限选举权,只有部分公民享有选举权。随着“一人一票”平等理念的升起,理论界却也逐步关注公民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差异政治.并强调特定群体在选举中的代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公民选举权以多元共治的政治理念。在民主政治与差异政治共同影响下,“平等”与“差异”互相耦合,“多数”与“少数”两者兼顾,共同构建了良善的选举生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23)
正众所皆知,国家和地区治理的良窳在于社会的富足安定与否,而乡村小区或城市街道即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环节,从现今小区营造让居民"共谋、共治、共理、共享、共评"以至建立守望相助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同家园,其实正是"礼运大同篇"的大同社会或是论语中"里仁为美"的体现。两岸同文同种,社会发展的轨迹、面向以及所需面对的问题亦不分轩轾,就近年来小区营造所共有关注的焦点,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定义的"老人化社会"议题;包括医疗、养护、健康  相似文献   

12.
科普生态是各类科普参与主体通过良性完备的机制,实现高效协同、开放共享、共建共赢,以推动科普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复杂体系,是一个地区科普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落实"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需要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科普治理体系,推动形成活力充盈的良性科普生态,促进科普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科普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各面.其中生态经济的观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自然观、价值观、实践观的经济外化.自然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是认识生态与经济关系的本体论基础;价值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是生态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现实依据;实践观的经济外化体现为宏观、中观、微观经济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经济实践,这是生态与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背景下的一种社会治理体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我们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因此,厘清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明晰新型  相似文献   

15.
正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慎刑"思想,能够用其它法律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使用刑法手段调整,能够用较轻的刑罚手段调整的尽量不用较重的刑罚手段调整。探索中国当前刑事法治中贯彻刑法谦抑思想的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权,也是刑法自身的要求和必然归宿。一、刑法谦抑性的内涵所谓刑法之谦抑思想,是刑法应当基于谦让抑制之本旨,在必要及合理之最小限度范围内,给予以适用之法思想。此思想,系将刑法作为保护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明确提出形成人民当家作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根据这个思路,新时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和难点无疑是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权利行使过程中,政府与人民群众实现有效有序协商互动的决策和治理机制、程序、平台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持续优化成果共享机制,不断均衡社会共享格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各地区普遍面临发展成果共享不到位这一突出问题,由此对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实现共同小康构成严重挑战。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区域,广东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面临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成果、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方面共享极度失衡的客观现状,严重抑制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广东有责任也迫切需求探索一条有效实现社会共享的路径,实践表明,"共享广东"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在深化行政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广泛听取民意;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二次分配均衡发展资源,推动经济共享与公共服务共享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经历了"行政主导""社区自治""多元共治"三个层面的探索,但始终无法破解社区"共同体"困境。新时代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我国未来城乡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应以打造社区共同体为依归,以共享推进共建共治,在共建共治中实现共享。构建"价值-目标-结构-管理-技术"创新框架,强化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建立互惠互助的利益共享目标机制,从法律上重构社区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打造一支专业的社区治理队伍,推进社区治理技术的智能化,从而建立一个权责利合一的社区共同体,实现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公民作为环境治理多元主体之一,其主体意识的提升对于推进环境治理共享共治,有效解决生态问题、革新公民生态意识与约束公民生态行为,以及实现生态环境的"善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培育提升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水平不足而产生的主体困境,公民环境治理意识与行为相脱节而带来的实践困境,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大环境不成熟而导致的社会困境,生态教育与环境治理要求不一致而产生的教育困境等。培育和提升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需要转变其思想认识,养成生态道德;需要强化制度型构的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关注环境治理实践,提升公民参与治理的获得感;需要加强生态教育的力度,推进公民环境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明显增强。要顺势而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的回应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夯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公民参与,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使公共政策具有扎实的民意基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利益诉求的组织化表达,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