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编码其C端重复区的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原核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对P113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13蛋白与猪肺炎支原体黏附素P97蛋白高度同源,并具有相似的C端重复区;该区域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成功获得表达,重组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经纯化的重组蛋白与抗绵羊肺炎支原体全菌血清发生结合反应,表明P113蛋白是良好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2.
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对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1601株外膜蛋白及M1601株全菌蛋白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并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抗血清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血清进行了比较,以筛选M1601株特异性的外膜蛋白。结果表明,存在于外膜蛋白中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0.0和49.7 ku的蛋白是其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也是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区别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性抗原,这一结论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疫苗研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113蛋白是绵羊肺炎支原体重要的免疫原。为了制备针对P11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P11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1株P113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426,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结果显示,该株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128 000,亚型为IgG2b,轻链类型为κ型,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所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培养物的检测下限为100 CCU/m L。该方法可以从感染动物的鼻拭子样品或肺组织中成功检测到绵羊肺炎支原体,与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25%,明显高于支原体分离培养的方法。本研究制备的P113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荧光技术不仅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为进一步研究P113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黏附相关蛋白,通过对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基因组编码的假定的膜蛋白基因(0297)进行扩增,并连接到pET-32a(+)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以可溶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43ku,将该重组蛋白命名为P0297。用纯化的P0297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蓝色的细胞核周围有重组蛋白的绿色荧光存在,其外形与细胞膜的红色荧光基本重合,表明P0297对山羊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黏附作用。夹心ELISA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0297的黏附作用与蛋白浓度成正比,并且黏附作用可被多克隆抗体阻断,说明该重组蛋白的黏附为特异性黏附。上述结果表明,P0297蛋白是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一个黏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筛选出特异性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分子检测靶标,利用全基因组BLASTn筛选出绵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蛋白基因序列,再运用NCBI线上Primer BLAST程序,选择G/C含量较高的4个靶基因设计11对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筛选到一对针对靶标728序列的特异性引物728 2F/2R。用该引物对53株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15株其它支原体和18株常见反刍动物细菌的DNA进行扩增,并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282F/2R只能从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DNA扩增出288 bp目的片段,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已发表方法相比特异性更好,更适合于绵羊肺炎支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表达含有绵羊BST-2B(o BST-2B)基因的重组蛋白,用RT-PCR方法扩增绵羊肺细胞的o BST-2B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4T-o BST-2B。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o BST-2B蛋白。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o BST-2B的多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制备的o BST-2B蛋白及多克隆抗体,为研究o BST-2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羊传染病的致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绵羊肺炎支原体膜蛋白P130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根据基因功能预测注释,绵羊肺炎支原体(Mo)P130蛋白显示编码大小约为130.5 ku,本试验以Mo全基因组为模板,使用PCR扩增Mo P130的基因片段,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选取P130主要抗原域P130-3(693 bp),构建P130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130-3,并转化至BL21菌,在0.8 mmol/L IPTG和37℃条件下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以P130-3为诊断抗原,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Mo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表达的P130-3蛋白经鉴定大小为43 ku,与预期值相符。P130-3-ELISA方法阴、阳判定临界值为:D_(450)值=0.238,该方法与口蹄疫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极强的特异性。组内变异与组间变异均小于5%,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推出的间接血凝法对2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两者的符合率在90%以上。本研究建立的Mo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Mo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优化并合成牛支原体的p48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上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16℃低温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表达的大小约66ku的重组P48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P48蛋白致敏戊二醛和鞣酸处理过的绵羊红细胞,建立了检测牛支原体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重组P48蛋白致敏红细胞的最佳质量浓度是20~40μg/mL,牛支原体超免疫血清抗体效价达1∶2 048~1∶4 096。该方法对牛肺疫、牛巴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牛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里奇氏支原体感染、大肠杆菌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33%。与国外商品化的牛支原体ELISA试剂盒相比,平均符合率为96.15%。对833份田间血清和1 084份乳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是15.37%和19.56%。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可用于牛支原体抗体水平检测、牛支原体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免疫原性蛋白,建立牛霉形体的快速诊断方法,利用二维凝胶(2-D)电泳、Western-blot分析及蛋白质谱分析,筛选出一个免疫相关性蛋白P51。以牛霉形体中国分离株Hubei-1为模板,扩增了p51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T32a-p51与牛霉形体阳性血清的Dot-blotting试验结果为阳性,而Western-blotting试验结果为阴性。以pET32a-p5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试验表明其能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牛霉形体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灭活疫苗免疫的阳性血清不发生特异性反应,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表明P51可能是牛霉形体特有的一种构象依赖性免疫相关蛋白,是一种有前景的诊断用抗原。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鸽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根据F基因CDS序列,设计原核表达引物,扩增F基因功能区片段,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NDV F(924),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出约60ku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目的蛋白的最佳诱导时间为6h,最佳诱导温度为42℃;提取并纯化包涵体蛋白,用其免疫BALB/c小鼠,采小鼠血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上述结果表明,缺失疏水区的F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表达的重组F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1.
为克隆和表达尤氏泰勒虫OPRT基因的功能区片段,并对重组OPRT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以反转录得到的尤氏泰勒虫cDNA链为模板,PCR扩增出OPRT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把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进行优化表达,对诱导表达的蛋白纯化后用Western-blot分析它与吕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阳性血清是否发生交叉反应。结果显示,OPRT基因获得了不可溶性表达,最佳表达时间为6h,最佳表达温度为28℃,且表达的重组OPRT蛋白分别与上述2种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OPRT同源基因也存在于吕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HisJ基因的可能相关功能,扩增HisJ基因,并通过同源性比较构建HisJ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利用相关软件对HisJ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HisJ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isJ基因全长77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TH0426株HisJ与维氏气单胞菌属同一分支,具有信号肽、跨膜区,属于膜外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经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菌可表达出融合性蛋白,并且以10‰的体积接菌、IPTG终浓度为1.0mmol/L诱导8 h表达效果最好。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HisJ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被成功表达且能被小鼠抗HisJ蛋白血清识别,表明表达的HisJ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对HisJ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与致病性、耐药性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快速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EF-Tu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含有EF-Tu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其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扩增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5 copies/L,在5×104~5×109稀释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测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临床肺组织样本中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105/134,78%)与基于P113基因的q RT-PCR方法的相符,而对鼻腔棉拭子样本的检出率(27/50,54%)略高于后者(25/50,50%)。对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山羊肺的病变部位、病健交界部位和无明显病变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1/6、6/6和4/6,确定肺的病健交界部位为最佳采样部位。对采自四川、新疆、青海的439份表观健康羊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8%(61/126)、63%(103/163)和75%(113/150),提示受检羊群仍存在严重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带菌感染情况。该方法的建立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与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扩增了猪肺炎支原体(Mhp)R659株黏附因子P97基因,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acAd5CMVK-NpA上。在脂质体介导下将PacⅠ酶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pacAd-P97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cAd5 9.2-100共转染AD-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P97,用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P97蛋白在AD-293和PK15细胞中的表达。之后,用Ad-P97抗血清检测Mhp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Ad-P97在仔猪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P97基因由3 339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 113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重组P97蛋白可在Ad-P97感染的AD-293细胞和PK15细胞中高效表达,但Ad-P97不能在PK15细胞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Ad-P97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抑制Mhp对PK15细胞的黏附作用,诱导免疫仔猪产生Mhp凝集抗体。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安全、高效的Mhp重组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微小隐孢子虫P23基因真核重组质粒在He 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产生情况,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基因组DNA进行P23基因扩增;将扩增产物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VAX-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 VAX1-P23,转染He La细胞,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技术,验证重组质粒在He 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p VAX1-P23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成功地扩增了长度约为336 bp的微小隐孢子虫P23基因;双酶切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构建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 VAX1-P23中外源基因序列和插入位置正确;间接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p VAX1-P23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在He La细胞中被成功表达;小鼠免疫重组质粒2周后,即可检测到抗体产生,直至第8周试验结束。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 VAX1-P23,该重组质粒能在He La细胞和小鼠体内表达,并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反应,为进一步开展隐孢子虫P23蛋白特性研究、研制抗隐孢子虫病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鹦鹉热衣原体的MOMP基因经PCR扩增后与pET-22b(+)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通过IPTG诱导表达MOMP蛋白,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被成功表达,分子质量大小为40 ku,经溶解、透析纯化后,重组MOMP蛋白纯度为91%,能与鼠抗重组MOMP蛋白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与鹦鹉热衣原体阳性血清呈强阳性反应。重组MOMP蛋白与ISA201佐剂乳化制成鹦鹉热衣原体亚单位疫苗,免疫绵羊后抗体效价高达1∶4 222,用强毒株攻毒后保护率达100%,表明此鹦鹉热衣原体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山羊痘病毒L1R蛋白的免疫原性,将山羊痘病毒的L1R基因克隆到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挑取阳性克隆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进行纯化,将纯化的重组L1R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淋巴细胞增殖和微量中和试验研究重组L1R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多克隆抗体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约为26 ku的目的蛋白,其可被山羊抗绵羊痘阳性血清所特异性识别。重组L1R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其多克隆抗体能够中和山羊痘病毒,从而证实山羊痘病毒L1R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绵羊肺炎支原体(Mo)特异性抗原靶标,并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利用Pulldown实验结合LC-MS技术分析,筛选Mo的抗原靶标并进行表达纯化,使用Western-blot试验分析纯化蛋白的反应原性;免疫小鼠,分析蛋白免疫原性、制备免疫血清,建立基于靶标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筛选出的Mo pdhD蛋白的分子质量为71 ku,该蛋白与稀释度为1∶4 000的Mo阳性血清仍可以发生反应,免疫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102 400,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不与绵羊痘病例等的阳性血清产生交叉反应,批间及批内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在12%以内,与IHA法符合率可达82.5%。可见,Mo pdhD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免疫原性,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性能良好,可用于Mo的血清学诊断,为进一步研发Mo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45W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出多头带绦虫Tm45W基因。将扩增产物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Tm45W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45W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显示,Tm45W基因全长为813bp,其开放阅读框为765bp,编码255个氨基酸,与多头带绦虫新疆株多头蚴45m基因(序列号:EU326106)的部分序列同源性为90.60%;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为45ku,与脑多头蚴病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后第1周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45W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35天达到高峰。结果表明Tm45W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能引起机体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16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技术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Tm16基因,将扩增产物亚克隆入pET32a(+)载体中,构建pET32a-Tm16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16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Tm16基因序列长569bp,包括1个399bp的开放阅读框,与已报道的Tm16基因(序列号:EF672036)的序列同源性为99.8%。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69ku,与脑多头蚴病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1周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16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5周达到高峰。结果表明Tm16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脑多头蚴病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