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罗衍军 《世纪桥》2008,(3):58-59
1990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在革命运动与1920—195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和尚需深入之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1950年代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在梳理新中国复员军人各项优待政策基础上,展示了这一独特群体的乡村生活境遇。文章指出,革命政权的历史背景,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级政府对复员军人安置问题都相当重视,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并由此造就了乡村复员军人异于常人的优越生活状态。但新政权对复员军人政治优越性的强化,却给不少乡村干部带来了危机感,并影响了其执行优待政策的积极性,最终使乡村复员军人的生活又烦恼不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城镇大战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千年之交,百年之替,现在是研究和总结小城镇发展的好时机。中国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大步发展了近20年,应该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一 80年代中期,农村大包干后,农业有了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农民向非农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需求就产生了。从农业生产力解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到乡村城市化变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近两年来,中央强调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宏观经济大局的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对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现实的个人组成.作为现实的个人,生产(活动)和交往(关系)是他们的存在方式.在这里,并不是先有活动而后有关系,"现实的个人"的"交往",即生产关系,就是"他们的活动"的前提.因而,交往是人的一种先天性规定,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内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既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又是活动的本身.马克思的论述阐明了人类活动的社会关系性质.正因如此,历史上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其动力固然源自于以物质生活资料为基础的各种需要,但就变革和变迁的实质和现实形式而言,最终无不指向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社会改革时至今日,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革亦成为这一改革的关键.而社会关系变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走出中国社会关系伦理化困境,它关系到整个社会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1954年皖西北地区的水灾救助为中心,通过对水灾后灾民悲观与失望等复杂心态的呈现,以及基层干部在救灾中两难处境和救灾实践中阶级政策的梳理,指出了1950年代的灾荒救助本质上是一项政治工程。灾荒救助的政治化表明,新政府的救灾既是生活救助,更是政治渗透,而政治化的救灾实践,则成为新政府政治理念渗透乡村生活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相似文献   

7.
"乡村"关系失范的主要表现是"过度干预"和"附属行政化";其宏观体制方面的成因主要有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等五大因素;"民主合作"型"乡村"关系以培植村民自治组织的"自组织性"为出发点,着力加强乡镇政府的微观政治、经济与文化服务功能;构建"民主合作"型"乡村"关系的理论坐标应定位于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广大的乡村组织与众多的企业组织具有太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借用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政企关系"来研究"政村关系".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兴起,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机构众多,实验区遍及许多省,情况复杂,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由政府和执政党中国国民党为主导的实验区走的是一条由上而下,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村的道路.福建"营前模范农村"属于这种类型,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有着明显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特征,具有典型范例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属于承前启后,多所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段,对后世乡村治理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此后的元明清三代,甚至及于民国时期,两宋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诸多方面都持续得到沿用和发展,特别是在建制名称和组织模式、职役制的全面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