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设立非法竞争罪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因而同样存在竞争。近几年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因此,对竞争的法律保护,就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制裁,是对竞争的法律保护。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假冒商标、假冒专利、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等,从广义上说,都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范畴。从狭义上说,不正当竞争行为指那些毁坏其他企业信誉、假冒其他企业的外观包装、假冒商号等行为。我们认为在刑法中有必要设立非法竞争罪,以完善对竞争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简介(二)杨明仑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概念上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其行为是竞争行为,但不正当,如假冒他人商品特有的商标、名称、包装等使人误认的行为,侵犯...  相似文献   

3.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特征对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目前我国大陆现行法律尚无明确规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诚实竞争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竞争行为.根据这一定义,不正当竞争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燕  蔡敏 《中外法学》1992,(6):45-48
<正> 一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十七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富论》一书中对自由竞争制度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与资本主义早期自由竞争的状况相适应,法律对竞争过程基本上持"自由放任"态度,满足于确认竞争的特权地位,而不太考虑竞争的手段和后果是否具有消极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律不干预任何竞争活动。事实上,商品流通和服务领域中的"假冒"(palm off)似乎一直是法律关注的对象。现代不正当竞争法正是从侵权法、特别是关于"假冒"的侵权法部分发展起来。 "假冒"一词的本意是以欺骗性的手段将自己的产品冒充他人的产品出售。英国16世纪的"制衣匠案"可能是最早的假冒案。当时某个制衣匠衣服做工粗糙,但是他把另一个信誉良好的制衣匠的衣服标志缝在自己所做的衣服上。购买者发觉上当后,以"欺骗"为由诉诸法庭。结果,从侵权法"欺骗"行为中独立出一类新的行为:假冒,即商人以自己的低质或者劣质商品冒充他人的优质商品出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假冒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他人商品的标识。仿造他人商品外形,以他人商品充作自己的商品,出售时的虚假说明,等等,只  相似文献   

5.
<正> 一、国外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基本情况 1.历史回顾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入其发展的高峰期开始,随着商品竞争的日趋剧烈相伴产生了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立法和司法制止不正当竞争便列入了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议程。早在1851年,法国就在其有关法律中规定了损害他人工业产权的竞争以犯罪论处;1874年和1875年,德国和英国相继颁布了商标法,主要对竞争中的商标侵权问题进行了规定。从十九世纪末期丌始,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更明确化  相似文献   

6.
不正当竞争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竞争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当行为,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见于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规定:“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为经营者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律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主要是指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违反公平、  相似文献   

7.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生产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即未经他人许可 ,在自己所有的他人生产的商品上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假冒商标行为 ,在行为主体、行为人主观态度、行为对象、行为内容、行为后果诸方面都有所不同。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 ,属商标滥用和欺诈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对这一行为的法律调整尚缺乏力度 ,应在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时予以明确规定。本文试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及法律对策作些初步分析 ,以期对我国立法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一、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意义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发生不正当竞争,这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济方式的竞争,搞活了经济.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而且呈现出蔓延趋势,突出表现为以行贿推销商品、在商品交易中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附加条件等.而在不正当竞争中,劣质产品、掺杂使假、假冒商品和虚假广告,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阻  相似文献   

9.
商标反向假冒理论与我国商标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1994年出现了“枫叶”诉“鳄鱼”不正当竞争案以来,知识产权界对商标反向假冒理论这一“舶来品”进行了深入、持久地探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有人认为“似乎难以自圆其说”,“本案判决尚有斟酌的余地”;还有人认为这“在国外是老问题,并且是已经解决了的”。正值我国商标法修改之际,对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的取舍将宜接关系到我国的立法。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这一理论,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尽可能多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的发展 假冒侵权原本属于英国普通法中的违法行为。在英国判例法中,早在工业社会初…  相似文献   

10.
广告宣传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分析范健,刘爱珍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竟争日趋激烈,以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以下称不正当广告行为)亦随之泛滥,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愈益严重。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以专门条款对广告宣传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了规定。不过,这些规...  相似文献   

11.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法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即未经他人许可,在自己所有的他人生产的商品上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假冒商标行为,在行为主体、行为人主观、行为对象、行为内容、行为后果诸方面都有所不同。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属商标滥用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对这一行为的法律调整尚缺乏力度,应在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时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经济决定了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垄断相互并存,彼此冲突和兼容。有竞争就会衍生不正当竞争,以致产生垄断。在竞争机制中,又同时存在不正当竞争和垄断。不正当竞争和垄断两者谋求达到的经济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在市场上击败对手,保存和发展自己。但两者表现形式不一样。在现实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利用虚假广告促销;限制专购;采用  相似文献   

13.
问: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经营者采用下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  相似文献   

14.
朱雪忠 《知识产权》1996,6(1):19-19,38
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该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具体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但是,有些经营者实施的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却不在这些表现形式范围之内,很难直接依照该法来制止。然而,如果这样的不正当行为构成了对他人版权的侵犯,则可以依照版权法的规定追究侵权者的责任,从而达到制止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目的。 一、制止擅自使用或抢先注册他人的未注册商标行为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属于我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可以依照该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列入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但是,如果擅自使  相似文献   

15.
<正> 竞争和商品经济是一对孪生姊妹,有商品经济,必然有竞争。有竞争,必然有不正当竞争;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和鼓励合法竞争。这是国际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一般经验.我国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在培养和发展商品  相似文献   

16.
民法的法律渊源,是指民法的实在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表现形式,是“借以将法律规范确定为实在的和强制性规范的那些形式。”①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因为法律传统的不同,民法法源也彼此各异。一般来说,大陆法系的民法渊源主要包括制定法(其主要形式是民法典)、习惯法以及学理等其他渊源,而普通法系国家的民法渊源则主要是判例法,判例法曾经是普通法系中法律的唯一来源。判例法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的主要民法渊源,与普通法系国家特定的历史背景、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及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判例法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法律特…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判例法制度。一为以英美两国为代表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制度;二为以德国为代表民法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制度。 英国是判例法制度的始作俑者。当今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各国将判例奉为法律的主要渊源,法官的裁决就是法律,承认法官的造法功能,赋予判例以法律的拘束力,并一直奉行以遵循先例原则为特征的判例法制  相似文献   

18.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形式功能确保了对非类型化竞争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的可能性,彰显了法内因素对法益衡量的决定性价值,属于一般条款的应有之义。实质功能的重要性,则与类型化条款的发达、判例经验的积累和司法权威社会认同度的提高成反比,折射出特定法治发展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对法外因素的开放程度。实质功能并非如形式功能般不可或缺。因此,有必要随时依法律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整一般条款中实质功能的权重。  相似文献   

19.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93年9月2日颁布并于同年12月1日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禁止假冒注册商标、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禁止伪造产地、禁止假冒知名商品和服务标志、保护商业秘密,对知识产权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护。如果从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入手,探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操作办法,无疑既具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我们知道,在我国已经参加的几个重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中,都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划归知识产权的范畴。《成立…  相似文献   

20.
罗马法与普通法决疑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表面看,依据具体案例制定的罗马裁判官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众所周知,普通法与罗马法并无渊源;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判例法是否继受了罗马裁判官法? 事实上,以收集在《民法大全》中的罗马法学家著述为基础建立的民法法系是与普通法系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如果说裁判官法与判例法在案例的分析、法律的适用方面有相似之处,那么,存在于案例发展结果上的明显差异却足以使它们分属于根本不同的两个法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