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动产盗窃行为入罪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政法学刊》2009,26(3):31-35
我国刑法对于不动产盗窃行为能否入罪并无明确规定,学界对此也多有争议。刑法上的“物”的概念应与民法上的相关概念衔接,不动产作为物的重要种类,同样应该得到刑法保护。从不动产的“窃占”手段特征、“窃占”行为属性、所有权变动制度以及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等方面出发,可以得出结论,盗窃不动产行为成立盗窃罪。  相似文献   

2.
戚伟 《政府法制》2014,(17):41-41
大数据时代如何构筑信息安全的堤坝?这是急需思考的时代新课题。针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泛滥等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从一个角度为破解信息安全难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商店有权对窃物者罚款吗?●殷啸虎目前,一些商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被抓住的窃物者采取“窃一罚十”的处罚方法,自行对窃物者进行罚款。大多数被罚者往往是乖乖认罚,即使有异议也无处申诉,只好自认倒霉。诚然,从传统做法来看,这“可能”不失为防止窃贼的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4.
一、软插片夜窃犯罪活动的危害特点 盗窃刑案作为犯罪活动,是一个古老的种类,历来发案基数较大。在犯罪行为上属于秘密窃取公私财物,其作案手段隐蔽,侦查工作有相对难度。而软插片启锁入室盗窃,特别是软插片夜窃犯罪活动,多数发生在半夜三更,犯罪分子以特殊伎俩无声打开司别灵门锁,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福尔摩斯的社会,人人都觉得发现真相好像很容易.很抱歉,没有学点儿法律思维,这种聪明就是怀疑的幻觉而已. 战国时期,《列子·说符》有个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相似文献   

6.
案名:胡清健、谭春雨盗窃案 [基本案情]2010年4月某天下午,被告人胡清健在绍兴市区城东乐购超市仓库,以购买上海恒扬电脑公司放于乐购超市仓库内的电脑为由.采用要求看报价单而将销售员段秀峰支开的手段,窃得价值人民币4313元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一台,后被告人胡清健将电脑藏于乐购超市仓库他处,并于数日后将电脑窃离乐购超市。  相似文献   

7.
欣岩 《检察风云》2011,(10):37-37
窃书不能算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拿这个理由为自己的偷书行为辩解。孔乙己偷书,是因为买不起书;孔乙己狡辩,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如今的读书人,买不起书的越来越少,但孔乙己却依然活着。活着的孔乙己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而且包括了机构。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不同的是,今天的孔乙己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而用上了机械化作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6,(5A):128-131
由于入室抢窃、偷盗等犯罪的严重,人们对自己的财产安全问题空前的忧虑和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像“牢笼”一样的防盗网。早期的金属防盗网没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通常安装在窗户、阳台上,这些表面防盗措施在暂时给主人带来局部安全的同时,却也给社会和自己留下了不安全的隐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在一些人看来,贪污、盗窃、杀人、放火是对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必须严惩,而对玩忽职守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却不足。认为玩忽职守是工作中的失误,主观无恶意,是好心办坏事,有可谅解之处。其实玩忽职守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是相当巨大的。首先,玩忽职守犯罪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包括国害财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有关方面的统计表明,玩忽职守犯罪呈上升趋势,单从直接财产损失来看,此类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比贪污、资窃,抢劫等要大得多,而且它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更为严重;因为一旦发生玩忽职守犯罪,常常会…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某县农村一水工采取倒拨水表的手段,在1999年至2001年间,累计窃水金额达2万余元。但这2万余元并未被该水工个人占有,而是作为溢余收入反映在村水电服务站的现金账上,其所有权属村集体所有,该水工对这笔钱无支配权。该村领导亦不知道水工拨表窃水之事。请问:对该水工的行为能否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犯罪抗制对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铁 《犯罪研究》2010,(3):26-32
在日益发达的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正如附生于经济体的“毒瘤”,吞噬着商事企业的健康活力。2009年的“力拓案”让国人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危害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中国此类犯罪的猖獗令人再度警觉。在全球范围内,侵害商业秘密犯罪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德日等国的“商业间谍”屡屡兴风作浪,给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危害。各国都力图通过一些法律来遏制此类犯罪,中国也应从着手从立法、司法、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商业伦理、传统文化等多重层面入手,来构建系统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抗制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竹怀军 《河北法学》2006,24(7):39-43
私分国有资产罪不具备"为了单位的利益"这一单位犯罪的必要要件."单罚制"不符合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发展趋势.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且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单位.  相似文献   

13.
张旭 《行政与法》2005,(12):127-128,F0003
现代社会在各种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复杂化以及高超的反侦查手段等无被害人犯罪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传统的侦查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方法以对付那些使用传统的侦查手段已无法或难以侦破的犯罪案件,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从诱惑侦查的有关问题出发,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海山 《犯罪研究》2013,(3):55-59,79
帮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基于私人情谊的小集团利益的极端集体主义,它吸收了包括崇尚暴力在内的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因素,并发展出一套秘密性的组织行为规范。帮会文化不仅是黑社会组织的文化支撑,而且也在各种社会群体和阶层间时隐时现。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帮会文化的狭隘性和欺骗性已经成为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具备自己独立的构成特征,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及背信等犯罪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与职务侵占罪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及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也有根本区别,其实质是一种基金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知悉即将用客户资金投资购买证券的商业秘密而从事的违法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司法工作人员的合法职务行为是犯罪阻却事由;职务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必须具有法律、法令的根据,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一般的、抽象的职务权限范围,具有实施该职务行为的具体的职务权限,且符合作为司法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有效要件的法律上的重要条件与方式;不宜将司法工作人员制止违法犯罪的职务行为作为正当防卫处理;对过当的职务行为,不能类推适用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7.
刑法对任何行为的惩罚都要有正当化根据,要坚持犯罪化的基本原则。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刑法都呈现泛化倾向,我国经济刑法也明显存在调整范围过度的现象。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经济犯罪的客体是国家经济秩序,这种理解难以符合市场经济本质和前行方向,容易引起经济刑法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大。经济犯罪是市场主体滥用经济自由而导致对其他平等主体或社会、国家公共利益的伤害(危险),对其法益要从实质上解释,形式上只是违反特定经济制度或秩序,不产生具体法益侵害的行为,应由经济行政法调整,不宜纳入刑法范围。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司法认定要重视刑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限缩经济刑法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18.
论个人秘密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文治  陈洪兵 《河北法学》2004,22(12):150-152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法益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是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235条第2款是属于注意规定,不是法律拟制。侵犯通信自由罪,宜设置为亲告罪。为有效保护个人秘密,应当增设一些新罪名。  相似文献   

19.
In 1976, Lockheed Corporation was charged with making secret payments of at least $25 million to Japanese officials during the early 1970s. It was alleged that these payments were made in order to secure aircraft sales contracts with several Japanese airlines. At that time, Lockheed executives claimed that Japanese officials insisted that consideration of Lockheed as a contractor would require advance payments to several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spite of this claim, Congress passed the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in 1977 which treats these payments as bribery, rather than extortion, and prohibits them with the threat of criminal penalties.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Japan has tried and convicted 15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bribery and other crimes in the Lockheed affair.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the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in regulating business conduct,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claims by Lockheed and the Japanese officials 10 years later, now that the trials are over.  相似文献   

20.
蔡艺生 《政法学刊》2011,28(3):18-23
秘密侦查指的是侦查机关采取隐瞒身份、目的、手段的方法,在犯罪嫌疑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乃至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秘密侦查的困境在于启动陷于随意、武装不能平等、裁判难以中立、程序无法公开、侦查行为的违法性和求真的悖论。现代司法的核心在于竞技,司法决斗便是此核心的集中体现。而秘密侦查具有司法决斗中竞技的理性品质,合乎竞技的经验理性。秘密侦查的竞技化有利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充分体现。秘密侦查竞技化的理性构想包括:厘清秘密侦查的两大类别——任意秘密侦查与强制秘密侦查;规范秘密侦查适用条件与原则;设计秘密侦查的概括程序和细节规制;评断秘密侦查行为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