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李金龙  武俊伟 《求实》2016,(9):38-4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关注的重点领域。历次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更多的是在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关系,唯"占有比例"式的财政体制改革模式似乎被"锁定",带有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某些鲜明特征。要消解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困境,可以从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复位;跳出中央控制与地方积极性的二元思维,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熊波 《学习月刊》2009,(6):15-16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渐由事权、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集权型财政体制向事权、财权逐级划分的分权财政体制演化。由于没有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合.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成为了一种导致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体制。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调整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配置格局,重塑政府间财政关系:同时.科学设计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地区间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镔华 《党课》2009,(5):88-91
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本次地方政府债券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冠以发债地方政府名称,具体为“2009年××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债券(××期)”。债券期限为3年,利息按年支付。这是我国首次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4.
从央地关系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奇迹,需要与财政激励变迁的主线相衔接,在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财政包干制时期,放权让利与财政收支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直接动力;分税制改革后,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成收入的激励下,“经营开发区”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所得税分享改革之后,对营业税和土地财政的倚重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主要动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扩张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向“经营债务”的嬗变。展望未来,应依据新发展理念确定改革路径,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释放央地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骨架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重要财政制度,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平衡机制,转移支付制度对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较为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尚弱,分税制的位移效应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愈来愈依靠土地财政,借助扩张性或违法性土地征收方式,以解决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低进高出"的炒作土地方式是地方政府权力寻租产生的温床。通过土地批租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增加税收、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融资债务,是土地财政的三大主要途径。土地财政造成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易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调,加大政府融资风险,侵蚀农民权益,危及社会稳定。缓解土地财政之弊端,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分配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者身份,合理矫正地方政府短期土地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8.
政治系统论视野下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财税角度来看,村庄村提留“自给自足”的投入模式被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所取代.国家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模式有:项目制、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性转移支付.文章用政治系统论梳理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改革路径.我们把乡村社会力量的整合视作政治输入,纳入到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中.项目制、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转移支付等等为政治输出模式.项目制实践目标的偏移实际上是政治输出的“脱靶”,定向性转移支付就是整合社会力量的政治输入、政府信息处理和政治的“瞄准”式输出.我们认为,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方向在于如何在项目制和定向性转移支付的投入模式上,通过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政府对村庄的定向投入和村庄内部社会力量的自我组织,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和高效.  相似文献   

9.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两改一建"的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体制(收入划分)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支出管理),形成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财力与事权、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体系等仍然影响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增加,成为完善财政体制的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协调配置政府财力与事权,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层级;调整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财力保障基础;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健全财税运行体系;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摆脱基层收支困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税制的实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地方财政改革及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途径: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地方税体系;加大农村生活与服务设施的投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推行费改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部门收入变为地方公共收入;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体系,减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化已经成为趋势.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减税让利”到1 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再到《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说明了财政分权对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如何采取恰当的途径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财政分权的结构,使中央集中财权与地方财政分权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配套性转移支付是一种重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由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在实施这一政策当中存在着所谓的“钓鱼”与“反钓鱼”博弈的现象.这一现象给财政资源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对地方财政的自主性、地方公共服务有不良影响.应当逐渐使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关系达到平衡,将配套性转移支付逐渐向财力性转移支付转变,并加强对专项支付的监控,这是未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陶 《学习月刊》2012,(22):13-1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湖北建设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意义出发.就财政转移支付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应发挥的功能.以及与主体功能区相协调的湖北财政转移支付新思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风险不断积累,极易引发财政风险乃至金融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但缺乏法律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运用《预算法》、《公债法》、《政府投资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来构建全方位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法律制度,真正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地方政府财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其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也包括地区之间及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直接补助.据此为进一步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进行全面的剖析,笔者就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和规范进行探讨,以求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9.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 ,中央对省、省对下都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其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财政补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任立湘 《奋斗》2001,(3):52-52
转移性支付,又称转移支出,英文表示用Transfer,原意为“转移”、“转账”后被应用于经济理论而成为西方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转移支付”若不加任何限制词,它是指货币收入主体之间非交易性的货币变换关系。在“转移支付”中,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译为财政转移支出,原意是财政资金的转移,是广义转移支付中的政府转移支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