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理学发展的理论诠释——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理学在三十年的发展中逐步从萧条走向繁荣,从理论的单一化走向理论的多元化,并且在理论前提的变迁中日益呈现出自主性的品格,这表现为法理学的知识面貌、思维方式、论证风格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法理学在培育人们的理论思维、指导部门法学、构造法律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衡量法理学是否有用的重要标尺。中国法理学应当发展出自主性的法律理论,这就需要法理学融合多元理论、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理念并调整自己的话语方式,创造真正具有独立性思想品格的法理学。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9,(5):3-22
中国法理学七十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苏联版"国家与法的理论"时期(1949-1977年),"法学基础理论"时期(1978-1993年)和不同知识-理论谱系的"法理学"成长时期(1992-2019年)。法理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命,面对不同的理论难题,其进退兴衰具有制度依赖性。中国法理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西学强势如何因应、确立中国话语体系及研究范式、如何建立独创性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原则与法律的来源——拉兹的排他性法实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读任何一位重要的法理学家,都不止需要一种解经式的典籍阅读的耐心,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对其置身的法学主流思想变迁及其背景的宏观洞见能力,所以任何重要法理学家都有被误读的可能,但也有被反复咀嚼的必要。本文志向宏大,通过选择解读法理学家拉兹的理论,意欲在当今法理学主流变迁的思想纷呈中截取一段具有象征意义的思路,加以透彻的评价,从而传递出有关当代法理学核心论域为何的一种信息。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了背景分析方法,并力图在一种骨架探索的策略下点描拉兹的核心思想,因而不无启发意义。作者认为,拉兹是在“德沃金对哈特”的那场当今法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学术论战的激发下,以一种回应型姿态,维护和发展正统法理学的理论。针对德沃金提出的原则理论以及由此展开的对于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赋予以承认规则支撑的法律规则体系以确定性和与政治道德的区隔性的努力的颠覆式批评,拉兹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发展一种“排除性实证主义”的强硬立场(与科尔曼等人的包容性实证主义的妥协立场不同)对德沃金进行有效的反批评。这一立场的关键是,应在根本上否认德沃金有关“原则是法律的组成部分”的主张,因为通过“社会来源命题”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原则并不具有效力因此存身在法律之外,由此可以关上德沃金试图打开的法律与政治道德沟通的大门,从而维护法律实证主义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的学术研究总是和社会实践、主导性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2006年的法理学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步,这是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法理学教程》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法理学教程》评介姚建宗现代社会处于一个法治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及法制建设的若干共通性问题作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意义的概括和总结,是摆在中国法理学工作者面前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法理学作为法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和掌握各部门法学知识的入门向导,在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理论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传统至今的法理学教材,从其理论体系到内容结构上,面对当今正迅速发展,逐步完善的各部门法学,显得陈旧滞后,可以说,现今高校所用的主流法理学教材是难以担当起这门基础理论课应承担起的重任的。如何重构高校法理学教材的新体系?而什么样的法理学体系才是科学、合理、严密及协调的?无疑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回顾我国法理学教材的发展过程,建国至今,我国法理学体系及内容的发展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变迁为法理学提供了新的课题。豪埃克教授以哈贝马斯的沟通行为理论为指导,提出一种沟通视角的法理学。他认为,法律在本质上是基于沟通:立法者与国民间的沟通,法庭与诉讼当事人间的沟通,立法者与法官间的沟通等。这种沟通现在被认为是法律合法化的来源:法律人之间的理性对话是“正确”地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学是本世纪兴起的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经济法理论研究需要以法理学基本原理作指导,同时它又丰富、发展和检验着法理学的理论。法理学是各种法律现象内在的普遍和基本的规律的理论概括。法是发展变化的,法理学也必然要发展、更新。特別是当法的体系分立出新的部门法时,法理学往往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理学的历史和现状表明,迄今为止的法理学研究视野通常局限于主权者的国内法律与国内社会,没有把视野拓展到国际社会。该局限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理论根源,诸如主权观念、国际社会关系的演进规律及法学家的自身局限都是促成该局限性的重要因素。随着主权观念、国际社会关系的发展,法理学视野的拓展成为适应国际社会法律新秩序的建造、法律文化整合的客观需要。本文在阐释法理学视野的局限性及其成因、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法理学视野拓展到国际社会的纲要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理论与实践方面极为重要的概念,公共利益在法理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影响社会实践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法理学视角,对公共利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从法理学与公共利益的概念入手,分析公共利益与法理学的关系,在法理学背景下,提出实现公共利益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促进新形势下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法理学运动加速了现代法理学变迁的进程和危机。这一变化中最令人震动的方面即今于新的法理学话语形式在穿透、颠覆和使传统法律话语非中心化方面所获得的成功。不同的法理学话语的扩散已经抹去了描述与倡导之间的界线 ,使传统主义者在保持其中立和客观的法律信念时更为困难。语言和解释的新理解对法学家的幻想发起了攻击 ,这种幻想是他们在重新考察和批评分隔法律和社会整体的极端化分类时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理论工具已经被用来重新考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本质上作为一种文化媒介的法律。法律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发现 ,已经把当代的法律思…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法理学经历了一次学问传统的“断裂”。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法理学学问传统的裂痕在逐渐修复 ,法理学之自身“学术”因素得到强化 ,法理学者之“知识共同体意识”愈来愈得到彰显。但当代的法理学还面临西学强势如何因应、确立中国话语体系及研究范式、如何建立独创性理论的问题。未来的中国法理学应当培育世界知名的法理 (哲 )学家 ,应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而又能够与世界法理 (哲 )学界展开对话的独创理论与学说体系 ,应当能够反映时代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总体精神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13.
成凡 《政法学刊》2003,20(5):22-25
从实用主义哲学渊源、美国法理学传统、后现代思潮影响和社会共识与法律知识的关系等角度可以说明,作为法律学生、法学家和法官的波斯纳在采纳实用主义法理学和法律经济学的侧面参照,文章说明,更重要的参照系还是社会现实,而不是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4.
谈法理学的社会功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林喆副研究员任何理论都有其社会功用。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学科因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而居于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同层面,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功用。法理学的诸学科亦然。法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法理学即是通常所说的法基...  相似文献   

15.
"法理学"及其相关的学名,如"法哲学"、"法律科学"、"法律理论",在西方法学中的产生、运用情况,其各自的含义、具体用法及相互关系,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这些概念被移植并用于中国语境下,在用法上就形成一种较为复杂的局面。法理学及相关用语在我国名称上的演变,实际上也显示出法学思想观念上的变迁。法理学及相关用语在我国名称上的混乱显示,百余年来的汉语法学对那些植入的出自不同传统的法学基本概念未能充分消化,法理学这门学问在我国依然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尚需重新进行深刻的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加速发展的30年,同时也是中国法理学蓬勃发展的30年。30年间,中国法理学从初步确立到加速发展最终走向繁荣,在法、法治与法学研究等多方面论域中展开了理论争鸣,产生了诸多理论成果。中国法理学也同时在学科建设、教材改革、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值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30年中国法理学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求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开创中国法理学研究与教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法理学回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回顾与探寻了二十世纪中国法理学百年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客观规律。追根溯源,早在清末民初,由于西洋文明的冲击,国人法理意识就同维新变法和社会变革相伴而觉醒。民国时期,法理学呈现多元思想体系交错混杂的复合格局,既有所谓仿效西方的学院式“正统”法理学,又有以李达《法理学大纲》为标志的先进、科学的法理学。世纪中叶的社会革命催生出的新法理学,也历经磨难。如果说从五十年代“国家与法的理论”到八十年代“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开启了中国法理学迈向理性化、科学化的航程,那么,从“法学基础理论”转变到九十年代的“法理学”,则标志着中国法理学从政治哲学之法理学进化到法律科学之法理学的基本完成。而法治目标模式的确定又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理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与不绝活力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法理学是苏联传统法律理论的现代转型形式。既有苏联时期法和国家理论的影响,也有现实社会状况和政治体制的因素。与前苏联国家主义法理学不同的是,它是对俄罗斯现实政治的理论思考和法律表达;综合了传统的、西方的、现实的要素。它的特质是新权威主义法理学。  相似文献   

19.
苏胜利 《研究生法学》2009,24(3):143-149
庞德在《法理学》第一卷第一部分通过对法律史的分析与解读,逐渐有意识地建构起社会学法理学这一当代主要法理学派。探讨庞德如何建构起这一学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第一,对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主要表述的核心词汇的分析,可以追根溯源,发现其学说之诸源头;第二,审视庞德是如何认识此前法学派的缺点并对它们进行补救,可以把握其思路、内核与贡献;第三,对庞德观点的几方面质疑,以有助于正确对待庞德的社会学法理学学说。  相似文献   

20.
姚迪 《法制与社会》2011,(35):273-273
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可以独立地行使社会监督权利,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新闻自由与司法活动势必会在社会领域内发生冲突和矛盾,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原则,这同样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尚没有专门性的新闻法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现有的法律规范达到法理学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有机统一,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