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具有异质性以及碎片化特征的治理主体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量、形成一个共同体,是当前新时代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实现社区优整合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有别于滕尼斯所谓的建立在社区同质性特征之上的"共同体"概念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共同体概念,新时代社区治理共同体是一种基于主体多元化、异质性之上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形成需要利益和情感来充当横向社会联结纽带,以及需要政党来开展纵向跨领域社会整合。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有赖于党、政府、市场及社会四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作为我国城市社会的基层基础对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分类管理:城乡比较与城乡统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建设面临健全新型的社区经济共同体和培育新型的社区社会共同体的双重任务。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完善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是构建农村新型的社区社会共同体的社会性基础设施。社区分类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城乡社区体制,有利于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区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钟小强 《江西政报》2006,(22):39-41
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市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对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深圳市龙岗区"城管在社区"改革的本质是将社会力量引入到基层政府城市管理中来,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城市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在基层形成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分工合作的城市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民主自治是一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方向。它的建设与发展关乎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改革,也影响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的进程。如何改革社区行政化的倾向,提高社区公民民主意识,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提升社区民主自治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区建设塑造了城市社区体制,其理想目标是完成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共同体建设。但实践中长期存在“强服务弱治理”问题,造成其理想目标均未充分实现:基层政权建设基本实现社会覆盖,但尚未实现社会嵌入,呈现“半悬浮化”特征;社会共同体建设浮于建制社区层面,自然社区则陷入“社会失灵”。新时代的社区建设,应以构建治理共同体为抓手和目标,将重心转移到社区治理上来,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催化作用,实现自然社区社会合作和自治的实质性突破,提升居民社区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最终形成现代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教育:内涵界定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红磊 《湖湘论坛》2010,23(3):83-85
农村社区教育是为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和谐发展而对社区内所有居民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组成的综合教育体系。影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多元的,从政府行为、家庭参与度、企业参与度到师资力量、民间力量支持等方面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理顺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入,研究有利于农村社区教育投融资的具体措施;打破原有行政区划,构建城乡社区教育体系,建立"乡镇教育共同体";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资源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型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9.
在十余年全面铺开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面对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社区建设资源被非合理性占有和分配、社区建设阶段性规律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此模式在实践中却消解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社区治理困难,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失衡,引发了社区本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生活共同体重建的困难,这主要源于现代性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影响到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与社区认同的形成,更影响到社区的和谐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实现。吉登斯的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透过该视角可以发现,导致社区冷漠与疏离的社会心理原因在于居民的本体性安全缺失,但可以通过反思性实践重塑本体性安全。这一理论设想为中国的社区共同体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百步亭的社区建设实践进行分析,以回应理论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键 《精神文明导刊》2007,(9):20-21,23
1.城市社区的兴起 就西方来看.城市社区的发展主要源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这预示着,在社会正常的运行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有边界的.这就在逻辑上提出了一种可能,即社会上还应存在着一种非市场和非政府的力量.这即是公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由此可见.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演进图景.即:在路径上,社区是随着市场和政府自身的发展出现相当的局限后而产生的一种新领域:在逻辑上,社区发展体现出一种市场、国家和个人三种力量相互博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社区性质与社区建设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的取向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由于没有把社区建设置于特殊的制度环境与社会转型的现实之中,人们往往就事论事谈社区建设,没有把社区建设与培育新的社会结构力量、构建现代性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致使缺乏对国家化与行政化的城市社区建设的反思。我国城市社区的既有性质就是国家性与行政性强,行政推动型的社区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强化了这一性质,从而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本文据此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取向是居民和公民的自我组织和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13.
钱坤 《长白学刊》2021,(3):137-142
空间是理解城市诸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城市治理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空间转向"愈加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逐渐进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内涵式治理"新阶段。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社区营造事实上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生活逻辑主导,通过社区公共空间再造、公共交往再造、居民参与方式再造、社区治理模式再造等实现整个社区再造的一种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所体现的治理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的重构,破解以空间为基底而衍生的众多社区治理问题,实现社区的再造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社区建设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区民间组织这一新型的基层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成为社区建设的热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社区民间组织越来越多地分担城市治理的职能。社区民间组织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重建社会资本,并促进了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民间组织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建设,它既要以服务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来开展建设,也要以培养和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特殊的社会转轨时期,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社区.社区自身的特质决定了社区在完善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是实现社会"善治"的有效结构;是现代公众重要的社会空间,承接着新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社区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的内涵是随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网络性的系统,它是基于地域空间系统的一种生活共同体。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城市社区对和谐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城市社区正呈现出新的网络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其治理模式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这不仅缘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推动,也缘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推动,还缘于城市社区直接的多样化需求的推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城市网络的发展,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宗教、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发展社区福利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与现实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行政化倾向,社区福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福利项目定位产生偏差、社区主体性较弱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路径:一是以政府为依托的对话型发展路径;二是以市场为依托的“效率-需求”式发展路径;三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参与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区建设的“杭州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推进社区建设,改革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去年年底,省委专门召开会议,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把农村社区的建设置于与城市社区建设同等的位置。杭州是全国最早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城市之一,也是开展社区建设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本期“市县亮点”专栏,我们向大家推介社区建设的“杭州样本”。为各地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