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教学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教学是以对话为其精神实质的教学。在交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而是一种主—客—主关系,这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而且,在交往教学中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根基,交往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始终.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交往.构建主体间性原则、客体指向性原则、现实生活原则和平等对话原则是实现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提高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是交往教学中的两种主要交往形式.促进生生交往,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使他们在交往学习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获得整体发展.课堂教学中生生交往不可缺少.有效的生生交往学习需要以心理安全和自由、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组织引导为条件.注重生生交往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单纯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学习过程从被动参与走向深度参与,课堂生活从寂静世界走向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4.
崔万玺 《前沿》2006,(6):70-71
教学语言是教学交往的媒介,追溯其发展历史,探讨教学交往的深层意义及教育教学实际中言语困境的表现,通过对教学交往本质的重新解构,从其特殊的交往目的、特殊的交往主体、特殊的交往信息、特殊的交往介质、特殊的交往关系等方面分析教学交往语言困境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交往的若干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对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也有弊,存在着若干二律背反的现象。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交往的积极因素,克服其负面影响,以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将交往实践理念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变革、发展的哲学基础的积极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代精神、发挥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多极主体互动中个性发展需要,是谋求教育主体在理解共生基础上普遍交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利用人际吸引因素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勇 《青年探索》2001,(2):32-34
大一新生普遍感到人际关系紧张,互相之间疑心较重,有些同学存在交往的心理障碍.本文论述了新生交往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使同学们学习人际吸引的因素及规律,达到解决心理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交往作为新兴的交往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但也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特点及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教育,以及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环境影响不断加深,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官兵对外交往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管理教育必须高度关注。 一、官兵对外交往的基本特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同过去相比,官兵对外交往呈现的新特点主要有:一是交往动机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0.
徐生 《青年论坛》2006,42(6):48-51
当代学校教育师生关系的缺失主要是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扩张的结果。当代理性主义教学范式只注重调控教学过程,设计行为目标,无视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为我们解决当代学校教育中师生心理交往的缺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根据哈贝马斯对心理交往的分析,应从师生互主体性、制定或论证共同遵守的心理道德规范以及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构建心理交往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对大学生性别交往的教育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张革华 《前沿》2006,(8):46-48
本文从性别交往理论出发,指出树立健康的性别交往观念、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异性、从容应对两性差异是青年期发展的重要课题,是青年社会化和应对今后婚恋经历的必要素质。提出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性别交往的目标体系,并列举了学校思想教育应该采取的几项相应措施,试图使教育者能够从深层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婚恋行为。  相似文献   

12.
岳慧  岳鹏 《传承》2009,(14):38-39
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出发点;同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为人的科学、理性、和谐交往提供了实现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忠 《理论月刊》2004,(12):140-142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文化交往,而语言是交往的手段。它包括对话、理解、生成与共享等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游客的视角,运用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对我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东道主的交往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探索了主客交往行为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强调了东道主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基于主客交往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出发点;同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为人的科学、理性、和谐交往提供了实现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性吏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和正确对待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邱会生 《前沿》2013,(10):39-42
交往理论、公共理性和偏好转换是协商民主的三大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协商民主的主要理论渊源,认为人们通过理性的交往行为,能够互相理解、沟通,逐渐形成协商的共识。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是指在公开的讨论过程中,人们能被讲求公共利益的道理所说服。协商民主还强调参与主体偏好的转换,其转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相切阶段、相交阶段和重叠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它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各个时期.马克思立足实践,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基础的填白、本真意义的回归等维度开掘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导引,建构以交往为生成机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踔  林明 《理论月刊》2012,(7):15-20
马克思交往理论突出强调了"世界交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了"世界交往"背景下人类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在"世界交往"时代,跳跃性发展已成为人类历史的常规和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合理解释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