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对去卵巢雌性大鼠脑内免疫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行大鼠背部切口切除双侧卵巢进行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切除同样大小的脂肪。治疗组用黄芪三仙汤灌胃。于4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区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中以小胶质细胞为主,星形胶质细胞次之;可见变性的神经细胞,在变性神经细胞的周边和血管周围有增生活跃的小胶质细胞;可见脂褐素。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也可见脂褐素,但较模型组少,其余超微结构基本正常。治疗组中,以上变化明显减少。结论:黄芪三仙汤能明显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抑制中枢神经的免疫炎性反应,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MAd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行腹部皮肤切开后缝合手术,模型组大鼠胃切除后给予肠内营养液能全素,芪黄煎剂组大鼠胃切除后先给予芪黄煎剂再滴注营养液能全素。连续给药7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d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荧光定量法检测MAdCAM-1、ICAM-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结中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芪黄煎剂组大鼠PP结中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芪黄煎剂能增加肠黏膜效应部位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改善胃切除术后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其血、脑组织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d,造成其对吗啡依赖,停药后给予强度为2mA,频率2-100Hz混频刺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脑组织中MOT水平。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吗啡戒断大鼠血浆MOT含量有下降趋势,而脑组织中MOT含量有上升趋势,电针后均有向正常恢复趋势。结论: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血、脑组织MOT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消渴灵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用消渴灵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胆固醇,血清过氧化脂质普遍升高;根皮苷所致糖尿病大鼠尿素氮、肌酐、尿酸也明显升高。病理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消渴灵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药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消渴灵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等多方面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桃红四物汤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Longa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的运动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部皮质组织病理变化,干湿法测定脑含水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灌注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胞质附着蛋白-1(zona occludens-1, ZO-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 MMP-9)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运动神经功能经桃红四物汤给药后呈现改善的趋势。TT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皮质组织神经元细胞质浓缩,核固缩、分裂或溶解,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晰的情况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含水率、脑出血性转化程度以及EB渗出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明显受损,桃红四物汤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及减轻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养阴润肠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使用养阴润肠方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7 d,分别记录治疗前、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AC-QOL)评分及Cleveland便秘评分。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PAC-QOL比较,在治疗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生理积分、担忧度积分、满意度积分、总分均显著减少(P<0.01);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心理积分显著减少(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Clevelan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养阴润肠方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在全身整体性调节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平喘宁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的表达,探讨平喘宁调节寒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复制寒性哮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以及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IMP-1、MMP-9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ERK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phosphorylated ERK1, p-ER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气管上皮脱落增多、气管平滑肌增厚等气道重塑现象;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气管上皮脱落减少,平滑肌增厚情况改善,气道重塑均得到适当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MP-9、TIM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平喘宁各剂量组MMP-9、TIM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平喘宁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DGF以及ERK1、p-ERK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PDGF以及ERK1、p-ER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平喘宁可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的大鼠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补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miRNA,以探讨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效应的机制。方法 经细胞性状鉴定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用含药血清干预,采用miRNA芯片检测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3 d与干预1 d的成骨细胞miRNA表达水平,并挑选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miRNA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 培养的原代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性状特征。与对照血清相比,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3 d的成骨细胞共有24个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miRNA,其中上调的16个,下调的8个。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miRNA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数据一致。结论 补肾方通过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靶基因改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法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健脾化湿法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脾化湿组。采用多因素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医传统病因“久居湿地,饮食失宜,过于劳倦”复制脾虚湿困证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UC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JP〗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健脾化湿法治疗脾虚湿困证UC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IFN-γ含量,升高血清IL-4含量,抑制1型辅助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苯酚胶浆致大鼠阴道及宫颈炎的动物模型。方法:每鼠阴道内按0.01ml/kg体质量注射苯酚胶浆,连续3d,然后观察7d,共10d,每天观察并记录外阴变化,第10天称质量后断头处死,取阴道及宫颈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苯酚胶浆连续给药3d,使大鼠阴道口红肿、有的有脓性物流出;阴道黏膜变性坏死或脱落,形成溃疡,膜下有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脓肿炎性肉芽组织或纤维增生;体质量减轻。结论:采用苯酚胶浆连续给药3d,能复制阴道及宫颈炎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湿疹外洗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皮损面积、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湿热蕴肤证积分、瘙痒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基于EASI的疗效、湿热蕴肤证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瘙痒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湿热蕴肤证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外洗方可以较好地缩小湿疹皮损面积,改善中医证候和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山楂不同极性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高脂乳剂灌胃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山楂分别用水、500 ml/L乙醇和950 ml/L乙醇提取浓缩制成提取物,在模型复制同时给予,给药5周后测定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山楂950 ml/L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山楂500 ml/L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山楂水提物组仅明显升高HDL-C水平.山楂醇提取物对中、低切全血比黏度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山楂不同极性提取物具有不同的降脂效果,其中以醇溶性成分的降脂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2例。因无法复诊脱落3例,外用老鹳草软膏局部皮肤过敏脱落2例,因发生其他疾病中止治疗1例,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分析90例,每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地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其中治疗组序贯外用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照A组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B组每日外涂1次老鹳草软膏。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估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和影响睡眠指数,8周后随访复发率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3组SCORAD逐渐降低,后一治疗时点SCORAD均显著低于前一时点(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B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CORAD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组基于SCORAD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鹳草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可降低患者的皮损程度,改善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赖氏通元穴组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赖氏通元穴埋线,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外涂氢醌乳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黄褐斑皮损面积及颜色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颜色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氏通元穴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坏死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神经细胞丢失、变性较严重,核溶解消失,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明显,并可见筛状软化灶。针刺组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药物组减轻。针刺组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较轻,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变性较少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海洛因成瘾可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观察组给予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和真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脱屑评分和总评分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能有效控制、改善鳞屑角化型足癣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晶微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4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治疗组接受纳晶微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接受自制中药面膜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皮损总积分。结果 〖JP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皮损总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晶微针与中药面膜联用的疗效优于中药面膜单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大椎穴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钙网织蛋白(calreticulin,CRT)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依赖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按重复3次“染毒→戒断”的方法复制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于实验第46天取各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脑组织,分别运用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和VTA区GRP78和CR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依赖组大鼠海马和VTA中CRT、GRP78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海马和VTA中CRT、GRP78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仅海马CRT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机制与其上调海马和VTA中CRT、GRP78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的推测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误差较大。皮肤是机体死后分解破坏发生较迟的部分。不同环境条件下死后不同时间大鼠皮肤大体、组织学的改变,为推测较长的死后间隔时间建立实验动物依据。利用皮肤大体、组织学改变可望较系统和准确地推测晚期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曲池、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其中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各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分别记录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及每周正常排便天数,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