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级法院在审理一审案件的过程中,对一些疑难案件、拿不准的新型案件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请求上级法院拿出案件一审处理意见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基层法院向中级法院请示汇报案件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应予废止。首先,这种做法缺乏法律依据,并破坏了下级法院审判权的独立性。请示汇报的结果常常表现为:下级法院请示汇报后,上级法院依据请示汇报内容发表处理意见。下级法院再按照上级法院的处理意见处理案件。这种以二审法院的意志取代一审法院意志的现象,破坏了下级法院一审审判权的独立性,造成上级法院…  相似文献   

2.
司法案件分为一般案件和疑难案件,一般案件就是直接适用法律规则就能得出可接受性结论的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是一般案件,都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不会成为社会的焦点,不会聚光为舆论的中心。但是疑难案件不然,疑难案件超出了一般案件的职业性之外,它提出了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普适性问题,而非仅仅是一个法律专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事疑难案件,是人类社会自有刑事诉讼活动以来就出现的一种现象。然而,何谓刑事疑难案件,理解则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是指案情不明,难以判决的案件;第二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是指罪与非罪难以认定的案件;第三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在诉讼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罪与非罪界限划不清或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划不清的案件。笔者认为,上述几种观点均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认为,刑事疑难案件的确切概念,应该是指因证据不足或者适用法律上存在着疑难而导致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难以认定,以致久悬难决的刑事案件。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罪与非罪定罪有疑难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疑难案件。涉及问题复杂、政策界限较难把握.在定性量纪时困难较大.同时,这些案件往往社会关注程度高、舆论影响大.处理不当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为争取疑难案件处理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的统一,青岛市纪委、监察局试行了疑难案件专家论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案件请示批复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朱锦荣下级检察机关向上级请示汇报案件,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多年来,检察机关在这方面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经验,也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但从总体讲,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检察业务的开展和案件质量。请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刑事侦查中的疑难案件是指正在发生、发展和侦查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难以侦破的案件。具体来讲,疑难案件主要表现为“六难”:一是现场定位难;二是作案时间判定难;三是判明侦查方向难;四是划定侦查范围难;五是刻画案犯脸谱难;六是优选破案渠道难。疑难案件形成的原因研究疑难案件形成或导致破案僵局出现的机理,应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即案件发生过程中的缺陷性和侦查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侦查初始阶段疑难案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丰鹤 《法治研究》2012,(2):103-110
法学界对于疑难案件及其法律方法有着较为固定的看法,其实这种固定的看法是值得检讨的。以往对于疑难案件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定性疑难这个角度出发。而甚少考虑案件在处理上的疑难。相应地.疑难案件的法律方法也没有针对案件在处理上的疑难提出对策。为此,我们必须更新对疑难案件的界定方式,并且相应地对法律方法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8.
余涛 《政法学刊》2013,30(1):81-86
当前在疑难案件中,法律的正确适用是司法的核心问题及公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法律观"的差别,使得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诸多问题。从学术史及方法论角度看,学者们处理疑难案件有各种方法,但最终都依赖对"法"的正确认识及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澄清。只有在个案事实与规范的融贯中,在实践理性理论框架内,通过类推等方法,发现、鉴别法律规范才能使疑难案件得以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新型复杂疑难案件逐年增多、审判领域不断拓宽,社会转型期积淀的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语境中的疑难案件有其特殊性,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由法律自身因素所引发的疑难案件之外,还包括事实、社会影响、关系等诸种因素所导致的难办案件.与此相应,中国司法在应对这些疑难案件的过程中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其中包括审委会集体讨论、司法批复、案例指导等正式制度,以及个案请示、审判长联席会议、寻找和参照类似案件、向他人学习请教等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和运行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从而使得中国司法在疑难案件裁判的问题上展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建构,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探索并存、由科层权威与集体智慧共同保证裁决正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柯岚 《法律科学》2009,27(6):3-13
告密者案件不是一般意义的疑难案件,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疑难案件”,其中不仅牵涉到法律解释的争议,也牵涉到对法律合法性的争议。德国法院对告密者案件的真实裁决是审慎严谨的,比起哈特的方案,这些裁决更合于法律实证主义忠于法律的宗旨。拉德布鲁赫和富勒对这个案件的建议都比哈特方案更好,哈特方案并不能回避恶法非法的问题。纳粹统治时期司法沦为犯罪工具,法官丧失良心自由,这是现代社会真实的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12.
疑难案件,是指在案件侦查审理过程中,材料不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短时间不易攻克的案件。形成疑难案件的主观方面原因: 搜集证据不细致,保管不善搜集证据不细致或者对收集到的证据不妥善保管,这是形成疑难案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例如,有的侦查人员对现场勘查不细,该提取的痕迹物证未能及时提取,对已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及时检验、鉴定,不妥善保管,甚至造成丢失、变形、混杂、腐烂变质,失去应有的价值,再次取证又失去了条件,以致形成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13.
疑难案件作为刑事案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就案件构成的客观因素来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根据疑难案件的构成机理和形成的原因分析,疑难案件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侦查主体的主观因素;既有客观条件的影响,更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既有客观环境的局限,更有刑侦基础工作和手段的制约。而且,有些客观因素在侦查初始阶段通过主观努力是可以化解的。只要我们把前期侦查工作做到位,把防范疑难案件的关口前移,有些疑难案件是完全可以预防和转化的。抓教育预防,潜心研究疑难案件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14.
疑难案件是和简单案件相对而言的。案件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只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头,措施适当,疑难便会迎刃而解。反过来说,如果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当,办来办去,不仅不会解决疑难,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疑难。处理疑难案件的方法,并没有什么独特奥妙之处,只是由于案件疑难,更要求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调查,认  相似文献   

15.
新《婚姻法》颁布以来,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时,碰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法官在解决这些疑难案件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借助道德规范,试图通过引入道德话语,来解决法律疑难问题。婚姻家庭案件本身又是与道德问题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案件,道德伦理的核心集中表现在婚姻家庭关系上。这使得道德问题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十分突出,道德和法律在此互相纠缠,互相融合,互相支撑而又互相冲突,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而又难解难分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法院审理的一些婚姻家庭案件的实证考察,分析评估借助道德规范解决法律疑难案件的实际效果及其局限性,尝试叙述司法审判中应审慎运用道德话语的客观原因及理论依据,并在评析婚姻家庭案件时,尽力摒弃泛道德主义的影响,理清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正确关系,高扬法治的理念和旗帜。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文化发展、语言变迁之间的矛盾;法律的抽象性、普遍性与案件事实的特殊性、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这些都是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但疑难案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法律的不确定性。在疑难案件的解决中,法官通过法律解释、法律选择、弥补法律漏洞等方法,实际上起到了造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案件审理人员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案件办理的核心和关键,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吉林省长春市纪委案件审理室自2003年起试行《定案依据要点》制度。按照该制度的要求,在审理复杂疑难案件或复议复查案件过程中,主审人员应起草《定案依据要点》,会同审理报告一并提交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重大疑难案件,是指那些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民愤极大的案件中案情复杂,牵涉面广,难以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的案件.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公安机关提高攻克这些重大疑难案件的能力,对于深挖犯罪,贯彻“从重从快”的方针,增大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稳定社会治安大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二乐 《中国监察》2009,(20):39-39
近年来,河北省安国市为进一步整合办案力量,增强应对解决复杂疑难案件能力,提升案件审理工作水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推行特聘助审员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梁迎修 《河北法学》2008,26(2):73-77
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法官的司法哲学是案件的最终裁决者。信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官倾向于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需求,而司法消极主义则将自己定位为立法者的代理人,反对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中,基于社会转型的现实,法官在审理疑难案件时应当秉持一种温和的能动主义的司法理念,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变迁,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