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安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公安院校人文精神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 ,以公安特色为立足点 ,以文化修养为主体 ,以崇高信念与优良道德为核心 ,弘扬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于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肖东波 《前沿》2002,3(11):62-65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华民族治国思想的继承 ,也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发展。以德治国是思想建设 ,关键在于塑造精神 ,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 ;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 ;创新精神、科学精神。高尚精神的弘扬是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景云祥 《前沿》2006,(4):209-216
城市治理中经营城市理念的引进,在实现城市管理理念根本转变的同时,也将市场精神与公共精神协调的问题迫切地提了出来。城市治理中为防止种种偏向,必须以正确把握市场精神与公共精神之间的关系。城市经营中市场精神与公共精神之间既存在冲突,又具有某种贯通。城市经营中,必须在正确认识这种关系的基础上以政府再造中对政府公共性的强调促进市场精神与公共精神的协调。而政府再造又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再造为关键、以公民参与为推动、以依法办事为保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以实践辩证法为哲学根基、以辩证矛盾观为根本方法,彰显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遵循,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核心向度。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内涵意蕴与辩证智慧,使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在理论守正与创新中孕育产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发扬、在斗争本领的涵养与强化中得到传承、在意识形态引领和争论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核心品质,强化斗争精神的矛与盾以提升斗争能力、巩固斗争精神的本与基以强化自我革命、深化斗争精神的谋与略以提升治理效能、保证斗争精神的质与效以汇聚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动力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体现出鲜明的目标指向性、内在情感性、精神聚合性以及动力持久性等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动力发挥机制包含五个方面,即以新的实践为思路的理论创新机制、以先进性为本质的自我革命机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动力转化机制、以历史规律为逻辑的自觉学习机制以及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实践推进机制。伟大建党精神动力持续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一文化精神的实现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原则,以"知行合一"为实践路径,以"礼"、"义"之用为实践规范.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这一文化精神实现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将赋予铁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吸收载人航天精神的精髓,凝练并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对坚定铁路干部职工的思想信念、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2-35
社会共同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共同体中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社会共同价值观是精神富有社会的核心内涵。"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精神富有"为内核,适应了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需求,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了全新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有顺 《前进》2013,(4):37-38
红色旅游是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山西革命老区形成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培育和提升旅游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全  刘志平 《传承》2006,(11):3-4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集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一体,以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为象征的一种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的精神风貌和本质特征,是党的先进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大力弘扬红岩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一、红岩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党…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精神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它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人才的全面教育为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怎么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要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要担当尽责、勤勉实干。  相似文献   

14.
刘坤媛 《长白学刊》2006,3(3):100-103
20世纪90年代,以钱中文先生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家提出了“新理性精神”,引起了文化艺术理论界很大反响,至今仍成为关注的理论热点。新理性精神是对旧理性的反拨,一种注入新质的理性,它以现代性为指导,以新人文精神为内涵与核心,以交往对话精神为思维方式;新理性精神为当代文艺理论重构提供了新的观念、立足点意识和思维方式,对文艺学建设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创先争优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先进与优秀、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组织等方面的统一,蕴含着六个方面的精神内涵与政治品格;以"创"为先,贵在改革创新;以"先"为核心,贵在与时俱进;以"争"为精神状态,贵在艰苦奋斗;以"优"为榜样,贵在见贤思齐;以党员为主体,贵在发扬民主;以天下为己任,贵在无私奉献。这些精神与品格,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时代体现,也是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国华 《新东方》2008,(10):37-39
一、城市精神的内涵诠释 在当今时代,精神已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战略资源。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该城市的文化特质上,而城市精神则是文化特质的核心。一般而言,城市精神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公共道德精神。公共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为着力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市民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公共精神孕育于现代公共生活之中、以公共性为基本价值信念和伦理诉求,其"公共性"的核心在于关注公共利益,追求公共价值,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精神能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来看,我国社会公共精神仍然比较缺乏;从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来看,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面临系列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亟需公共精神的关照,加强公共精神教育、扩大公共参与、拓展公共领域和完善法治体系是当前我们培育公共精神的现实途径和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形成了冲击。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以"学校-单位-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有助于回应"内卷与躺平",同时也能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