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然而,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职能缺位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当致使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地方政府必须通过行政体制改革,逐步转变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职能和方式。明确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培育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新型合作治理机制,提高贫困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是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建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体制机制保障的需要。科学配置党政资源、合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对于实施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突破平阴计划"、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黄建洪  殷旺来 《求实》2023,(6):33-49+108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行政层级末梢的乡镇政府,其职责动态配置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常态,但其中的具体实践逻辑与机制并未得到重点关注。基于制度—行动者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强镇扩权改革历程为考察对象,提出乡镇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的“能动性调适”逻辑。研究发现,持续的强镇扩权改革为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提供了改革与发展的制度空间,但该过程以自上而下运动式放权、非制度化府际分权、非对称性权责转移、非均衡性主体参与等机制为基础,这些机制的限度易引发职责体系刚化、职责承诺失信、职责执行失效、职责结构失配等一系列的行为偏差。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原则,构建由政府职责触发、识别、匹配、评估、监督五个环节耦合而成的动态配置机制,保障乡镇核心行动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的政府职责体系,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地级市之所以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功能且无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是因为地级市政府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为此,新时代的改革战略要求赋予地级市政府更多自主权以激发地级市的发展活力: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省管县体制改革确立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理顺省市县纵向政府间权责关系、促进地级市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赋予地级市政府充分的机构设置自主权;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法治和民主以保障地级市政府自主权运行的科学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地方机构改革与编制管理的法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最终成败。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部门机构编制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依据以及刚性的财政约束,因此,应通过制定行政机关编制法,完善机构编制审批的运行程序,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数额、职位和结构比例,确立机构编制的法律责任,引进科学的编制管理方法,建立编制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律管理机制,巩固地方机构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化已经成为趋势.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减税让利”到1 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再到《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说明了财政分权对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如何采取恰当的途径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财政分权的结构,使中央集中财权与地方财政分权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活动在兵团的体现,一是兵团特殊体制必然使兵团在财力分配方面财政模式与财务模式并存;二是兵团组织机构设置与地方政府基本一样,客观上决定了兵团与地方政府承担着同样的事权,在事权的发挥中财力分配更多体现的是公共财政活动;三是财政是兵团现有城市市政府调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此要从思想上扭转兵团只有财务没有财政的错误认识,其次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强化兵团"政"的属性,增强兵团内生财力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方行政体制变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改革现有网状行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政府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共服务提供者接近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作出回应,这要求调整各级政府权力配置,赋予基层政府更多执行权力.我国应当推行以职能调整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在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职权前提下,根据职权设置行政机关.我国政府内推行"三权分立"是可行的.政府系统内权力划分要考虑决策权与执行权有效制约问题,更要通过分离决策权和执行权以提高行政效率.执行机构多元化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关系明确化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压力型行政管理体制的客观局限造成乡镇政府的角色冲突与职能异化,进而导致基层治理失效,急需进行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L县W乡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站的建立,就是通过权力的公开运行,监督和约束干部行为,实现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的政府再造。文章通过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城镇化背景下乡镇政府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受到乡镇政府财政能力的极大限制,也受制于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等、缺乏自主权的工作机制,以至于转变的内在动力不足。但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势所必然,关键是要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从增强乡镇政府的财力、改革县乡体制、转变乡镇干部观念、建立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入手,着力解决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崇州市积极利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结合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并股份量化到合作社或入社社员,着力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破解了财政投入项目"自筹资金难、经营管理难、农民受益难"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投入后,"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割管理不善、运营不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多年来,各地围绕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权、人事权、经济社会管理权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各地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试点力度,推动省管县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赋予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首先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职能边界,进而确定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领域的分工。针对省级政府职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制建设、"三定"方案、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央地间的权力运行机制等,从四个方面着手将赋予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落到实处:夯实赋予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的宪制基础;完善政府职责体系,为赋予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打下坚实的微观制度基础;规范央地间的权力运行机制,约束不当的行政命令干预行为;完善配套措施,实现省级政府履职过程中的权责对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界定为: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在财政上确保负责提供服务的地方政府具有均等支付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每个公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区地能够有机会接近法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是: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地区性不均等,这种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化滞后又表现为严重的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对策包括: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实现各种体制对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邻避运动成为一个潜在的社会冲突源,正处于多发期,已成为政府社会治理中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基于大连厦门宁波的PX项目事件研究,在考察邻避运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的治理机制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攻坚时期,一方面大量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机构编制消长矛盾、供需矛盾突出。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李克强总理"约法""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省政府明确"  相似文献   

17.
从央地关系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奇迹,需要与财政激励变迁的主线相衔接,在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财政包干制时期,放权让利与财政收支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直接动力;分税制改革后,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成收入的激励下,“经营开发区”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所得税分享改革之后,对营业税和土地财政的倚重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主要动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扩张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向“经营债务”的嬗变。展望未来,应依据新发展理念确定改革路径,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释放央地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骨架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8.
王雅君 《求实》2017,(11):24-34
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压力型动员体制下的行政发包和统合治理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官僚制(科层制)断裂和分税制条件下治权残缺以及职能异化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阻碍着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要按照现代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的平衡,特别是中央与县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平衡,建立县级整体性政府,弥合断裂和残缺的治理结构,以此提高县级政府的协同治理能力。同时,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实行行政性分权,从而增强县级政府治理的自主性和活力,推进县级政府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中国转型发展、防范风险、应对挑战提供保障。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协同高效、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着重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地方机构,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自身的阻力。党政机构职能体系统筹、降低党政机构运行成本、解决整合后的融合以及人员的分流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率先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成为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突破口,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政府自身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在职权配置的领域上,更加深入广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强化民生服务职能。在职权配置的层次上,进一步下放权力,解决好上下级政府职权同构的问题。在职权行使的程序上,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管理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