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中国民法的法典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大陆民法法典化运动,反映了近代社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法制统一的政治需要以及法律科学化追求,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所导致的民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司法解释或判例规则所具有的实体法功能,却形成了反法典化的思潮。但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本质层面的问题。中国民法必须法典化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现民法规则的体系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而在于对民众心理所发生的巨大影响及对于中国政治民主和法治进程的巨大推动。  相似文献   

2.
由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海坤和副教授黄学贤合著的《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下称《法典化》)一书于1999年8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将行政程序法典化与行政法治、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的大背景紧密相连。我国在90年代才开始注重和研究行政程序,这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的主题虽然是论述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相关问题,但却始终都强调行政程序法本身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它产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政府,将民主和自由协调起来,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取得…  相似文献   

3.
郭振杰 《河北法学》2004,22(6):31-35
在简单清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表现后,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背后的原因,并在深刻探讨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法律背景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法典化提出质疑,得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民法法典化的厚重可靠的社会、学术和政治条件根基这一结论,在此结论下,提出法律界人士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摒弃民法典的神化功能,真正面对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制在实践中的有效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单清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表现后,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背后的原因,并在探讨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法律背景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有关问题进行反思,认为目前尚需要进一步奠定民法法典化的厚重可靠的社会、学术和政治条件根基;在此结论下,提出法律界人士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摒弃民法典的神化功能,舍弃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可能会获取的一时荣耀,真正面对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制在实践中的有效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民法法典化呼声高涨的今天,要理性对待民法法典化问题,在制定之初就要注重方法论的正确选择。本文简略探讨了中国民法法典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民法典的非神话化、本土化、适用化和分步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中国民法法典化曹诗权陈小君高飞中国民法法典化不仅是一项紧迫而深远的现代法制建设工程,而且是一项多元而广阔的历史性法文化建设。围绕这一建设,必然交织着继受性法文化的吸纳、传统性法文化的继承和时代性法文化的创新三位一体的交融同构。近几年...  相似文献   

7.
"法典化"是近代以来出现于英美法系之外的大陆法系及其他各国法治建设的一场运动,即使以判例法为中心的英美法系也在这一场运动中逐步向大陆法系靠拢.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典化运动开始降温,并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以民法典的编纂、实施为契机,是否将"法典化"推向其他部门法域,也在中国法律界引起了热议.从法典化的早期史可以得知,古代世界五大法律文明都有曾经编纂成文法律的历史,尤其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不仅出现了成文法律、出现了法典和法典化运动,而且其水准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成为近代以后法、德等大陆法系各国法典和法典化的基础.人类法典化的早期史证明,法典化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重要成果,也是现代国家走向法治之路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模式与学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肖厚国 《现代法学》2001,23(2):7-16
文章首先回答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民法典的价值理性和形式理性为其提供了存在上的正当性;其次探讨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模式,指出应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最后提出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学术条件,成熟的学理研究是法典化的理论背景;同时作者还指出,民法典作为塑造世俗生活的根本规范,其功能极其有限,我们不应寄予民法典过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民法的法典化及立法构想苏号朋,朱家贤一、大陆法系民法法典化之成因就表现形式而言,大陆法系民法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民法典的编纂史。自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帝召集法学家汇纂"民法大全"始,法典化立法即成为民法的形式理性。综观大陆法系诸国,在其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由华东政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罗马法与欧洲法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于4月2日至3日在华东政法学院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匈牙利、韩国等国的11名外国民法专家,150余名来自国内包括台湾的民法专家。大家就5个议题展开了8场讨论。以下是本次研讨会的学术综述。一、大陆法系民法法典化历史经验关于民法典的基础和本质,德国学者Behrends认为,科学的成文法由众多先进思想借助政治力量引领,此过程中这些思想可能被利用和歪曲,这是法典化的风险。私法的核心是自由:自由的享有和…  相似文献   

11.
赵秉志 《法学研究》2014,36(6):181-191
刑法的法典化是统一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过程。当代中国刑法的法典化程度,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法治的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的提升密切相关。中国刑法的法典化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比较法价值、社会价值、现代法治价值和规范价值。中国应综合运用外部和内部策略,制定和发展形式合理、内容全面、科学的统一刑法典。  相似文献   

12.
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正式提出制定民法典,并提出要使我国的民法典成为总结20 世纪,领导下一个世纪的法典。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研究民法法典化的历史,了解各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以对我国民法典的主导思想、模式、体例等作出判断。本文旨在构画出民法法典化的历史脉胳,研讨查士丁尼法典编纂、法国和德国民法典制定背景及其对法典化的影响。笔者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民法法典化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民法法典化与完善我国的民商法律崔洪夫民法法典化是成文法国家的民法传统,它是一个国家民事法律完备与否的重要标志。民法法典化从形式上讲,是指将有关的民事法律按照一定的体例编纂成法典,以法典法为民法的主要渊源。从内容上讲,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民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法法典化之索源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法法典化之索源与前瞻余能斌,李国庆中国成文法的传统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就已相继出现有楚文王制订《仆区之法》(前689)年、晋国颁布《被庐之法》(前631年)和晋国士会编篡的《晋国之法》(前593条),而中国历...  相似文献   

15.
戴孟勇 《科技与法律》2005,4(4):122-125
由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研究中心与意大利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LexisNexis律商联讯、上海大学法学院协办的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我国法学界,“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是一个具有品牌性质的国际研讨会,它是中外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就罗马法、中国民商法以及民法法典化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务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曾分别于1994年、1999年召开过两届。本届会议由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和意大利著名法学家桑德罗·斯奇巴…  相似文献   

16.
德国商法法典化、去法典化与现代化:历史脉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国私法法典化的过程中,历史法学派、学说汇纂法学与法学实证主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商法也逐步实现了法典化,但却未能像民法那样实现体系化。由于自身的体系缺陷及商法的发展变迁,德国商法逐渐走向了去法典化,并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证实了其难以有效体系化。这也给我国商法立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即不必追求我国商法的法典化,而制定《商法通则》即可。  相似文献   

17.
行政程序法典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政程序法典化一直是中国大陆行政法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断言,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将会成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并将深刻影响到行政活动的方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行政立法研究组于2000年着手草拟行政程序法专家试拟稿,目前已形成框架,并已两次征求我国行政法学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2002年7月召开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政法学者们又再次围绕制定行政程序法典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法学》杂志特编辑了一组有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凡是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罪刑规范均属于刑法,故刑法典之外的特别刑法,并不是"异类的""唯一的、排他的"法律;相对于民法领域,既可以说刑法原本就是解法典化的,也可以说刑法并未解法典化;如若认为我国刑法典需要解法典化,则意味着需要将刑法典分则规定的行政犯转移到其他法律中.不管再法典化是否以解法典化为前提,由于涉及刑事立法方向的相关重要问题还没有解决,我国当下不宜对刑法进行再法典化;基于理想主义的法典观、刑法应追随民法典的观念以及刑法修正案立法方式的特点所提出的尽快对刑法进行再法典化的各种主张,均难以成立.民法典并不直接影响刑法典分则的体系安排,并非只有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国家法益的体系安排才可能与民法典相协调;将来对刑法分则实行再法典化时,可以按保护法益的类型采取小章制.  相似文献   

19.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法典化就意味着必须面对是否制定民法典和制定何种类型民法典的争议,祖国大陆在这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法典化只是手段,我们必须明确法典作为法律的意义、法典的应有功能和价值要求,而这也是选择法典化模式的指导思想。在选择法典化模式时应斟酌民法的继受性、国内研究水平、立法者与法官的素质等因素。具体而言,民法的法典化模式共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每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时机并不成熟。就现状所表露出来的立法方向而言,立法者采纳了体系化单行立法模式,并以制定松散式完整民法典为目标。这种趋向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主要形式特征之一,而它本身又是法典化运动的产物,私法法典化最终确定了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罗马法的影响和法学家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民法法典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