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劲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亦称醉马草,为豆 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分布于西藏各地,青海、四川部分地区也有生长。据报道,劲直黄芪能引起大批牲畜中毒和死亡。西藏自治区1976~1989年多次发生羊畜劲直黄芪中毒,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为菊科蟛蜞菊属的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及广东等省区。它在兽医毒物学上的重要性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1974~75年冬春之交,四川洪雅县天宫公社曾发生过猪、牛因牧食(或刈食)该种植物而急性中毒死亡者数例。据Gardner(1956)记述 Wedelia asperrima少量可杀死山羊或绵羊;Mor’an和Koaic(1965)报道,14头猪因放牧于生长有Wedelia glauca的草场发生中毒死亡。其后以此植物作喂饲试验,或以其茎、叶、种子的提取物作皮下注射,都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
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Hence)Keng,Stipa inebrians Hance)是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国西北和华北草原上常见的有毒植物。马属动物多因饥饿大量采食而发生急性中毒,甚至造成死亡。Hitchcoock,A.C.(1922)最先记载了醉马草的毒性,并将其正式列入有毒植物。以往文献对醉马草的形态特征,地域分布以及家畜中毒症状描述较多,但对有毒成分研究很少,仅推测醉马草中毒与生物碱和氰甙有关。本文报道醉马草中毒及其有毒成分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肉孢子虫病是由无丝孢子虫亚纲(Acnidosporidia)肉孢子虫目(Sarcosporiclia)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的各种孢子虫寄生在动物体内所引起的原虫病。肉孢子虫除寄生于牛、马、羊、猪、骆驼、鹿、犬、猫及爬行动物外,人类、鸟类、鱼类及鼠类也是寄生对象。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食品卫生,我们于1983年9~11月结合屠宰加工,采用以肉样压片镜检为主,辅以肉眼观察,对青海省黄南州的300多只绵羊和山羊进行了肉孢子虫的检查和虫体形态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6.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哺乳动物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属动物肠道内,引起棘球绦虫病;中绦期幼虫在草食和杂食动物体内发育,致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相当广泛,人、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等都可感染。棘球蚴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由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vipneumonia)引起的绵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已成为世界性分布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本病能感染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山羊。在我国陕西、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辽宁等省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1987年在甘肃省也首次确定了该病的存在。为了解本病在甘肃各地羊群的感染情况和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91年以来,对甘肃省的酒泉、阿克塞、金塔、张掖、皇城羊场、天祝、古浪、景泰、漳县、环县、合水、华池等县(市)进行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血清:被检血…  相似文献   

8.
蕨中毒指动物采食蕨类植物后发生的中毒综合症,包括马蹒跚病、牛的骨髓损伤性出血性素质、绵羊的进行性视网膜变性-失明症、以及由其致癌、致畸和致诱变性引起的各种动物肿瘤和畸形等。近年来,在我国贵州、四川、湖南、陕西、江西和广西等地陆续报道了耕牛蕨中毒的发生。耕牛中毒后表现血尿,发病率达10%,个别病点高达70%。由于发病主要是4~15岁的成年役用牛,病后引起耕牛丧失役用力,甚至引起死亡,治疗往往无效,从而招致农牧业生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化脓棒状杆菌常存于动物粘膜表面,可引起多种动物的化脓过程,特别是侵害牛、绵羊、山羊及猪,主要引起化脓性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乳房炎以及其他各种化脓病灶。在许多情况下,本菌可为继发性侵入者。在我国一些地区所发生的骆驼“脓疱病”病例中,有的分得假结核棒状杆菌,有的则分得化脓棒状杆菌。至于由化脓棒状杆菌所致绵羊的脓毒症,则较少见。兹将所遇一例的细菌学检查情况报道如次,供参考。 某实验动物场,饲养有绵羊、山羊各数  相似文献   

10.
嗜皮菌病的诊断及其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的一种动物皮肤传染病。此病由Van Saceghem于1915年首先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并作了原始的描述,当时称之为“皮肤接触性传染”。后来在尼日利亚、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印度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在美国于1961年才证明有此病流行。本病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牛、马、绵羊、山羊等家畜和鹿、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人的自然发病,家兔、豚鼠、小白鼠等均可实验感染。  相似文献   

11.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兽医微生物检验用血液琼脂或血清琼脂培养基的制备中,多采用牛、马、绵羊或兔血。笔者曾用山羊血或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巴氏杆菌,取得了满意的培养效果。为了判定山羊血在培养基中的应用价值,又以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了试验。1 试验材料1.1 试验菌 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由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1.2 营养琼脂 上海试剂厂生产,批号960702;新鲜猪胃和鲜牛肉由茌平县肉联厂提供。1.3 羊血 选健康山羊和绵羊,无菌操作自颈静脉采…  相似文献   

13.
槽盘吸虫病系由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和羚羊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寄生于羊小肠前段所引起的吸虫病。在我国这类吸虫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地区的十二个县。寄生宿主除绵羊和山羊外,邬捷(1959)报告印度槽盘吸虫还寄生于四川的小熊猫体内,最近,贵阳医学院(1976)曾在贵州的猴体内检获这类吸虫。我们于1962~1963年在贵州绵羊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山羊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于山羊表皮内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短期内即可导致羊群的严重感染。患病山羊剧痒,脱毛,全身衰竭,流产甚至死亡。多年来山羊疥螨病一直影响着山西省养羊业的发展。传统杀螨药中,有机磷杀虫药与菊酯类杀虫药对山羊疥螨病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因此,中药杀螨剂的开发研究与利用倍受关注。研究表明,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和桔皮素乙酰酯对羊螨病疗效显著。笔者对中药狼毒用于治疗羊疥螨病的效果及剂型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疑似疥螨病山羊16 0只,来自山西省…  相似文献   

15.
家畜伪狂犬病自1946年国内首次报道后,近40年来,相继又有猪、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骡、狗、猫、奶牛、鹿等多种动物发病的报告。而我省仅有绵羊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的报告(肖格波1965)于1984年3~6月,我省立北县发生耕牛伪狂犬病,作者重点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多种动物人工感染试验,病毒分离培养及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鉴别不同品种动物源性饲料,防范疯牛病及羊痒病的传播,建立了检测牛、绵羊和山羊组织种间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Mbo I、Vsp Ⅰ、Rsa Ⅰ分别对从动物饲料中检测得到的牛、绵羊和山羊组织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酶切图谱与序列结构相符;核酸测序结果表明,3种动物组织的PCR产物序列与基因库中检索到的相应序列相吻合.用3种检测方法检测牛、绵羊和山羊组织无交叉反应,检测猪、鸡、兔和鱼等动物组织均呈阴性.PCR检测的敏感性可达0.25%(质量分数),PCR检测全过程包括样品处理,可在3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7.
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或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或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在病羊的口、唇、乳房、尾根、四肢内侧等部位的黏膜和被毛稀疏处发生特异性痘疹、痘块。早期发现 ,及时对症治疗 ,病死率较低 ,一般在10 %以内 ,反之则高。1 发病情况2 0 0 0年春和 2 0 0 1年春 ,榆中县梁坪乡、韦营乡、金崖镇和城关镇 32户农民饲养的 176 1只羊中有 80 2只发病 (其中绵羊 798只 ,山羊 4只 ) ,发病率为 4 5 .5 % ,死亡绵羊 5 2只 ,病死率为 6 .5 %。2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 4 1~ 4 2℃ ,呼吸加快 ,心跳增速 ,…  相似文献   

18.
羊口疮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口疮病毒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近年来发现其也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对羊口疮病毒的病原学、基因组结构、应用研究、免疫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已鉴定的几种病毒重要免疫调节蛋白和毒力基因及其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较为深入地探究了羊口疮病毒干扰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免疫逃避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中绦期细颈囊尾蚴寄生在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疾病,多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猪和马等的肝浆膜及肠系膜处,鸡感染此病鲜见报道。1发病情况巴音郭楞州焉耆县某个体养鸡场存栏蛋鸡1300只,为全架笼养,从120日龄上笼至180日龄时,产...  相似文献   

20.
产气荚膜梭菌 (魏氏梭菌 )病是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为D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 ,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常发生于绵羊 ,山羊也可发病 ,该病暴发于马属动物尚属罕见。笔者在兽医诊疗工作中 ,曾遇到两起小区域暴发于马属动物的产气荚膜梭菌病。病例 1  1995年 12月 2 9日 ,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范某饲养的 10岁黑骡 ,晚间无任何病症进圈而早晨死于圈内 ,因死因不明而未做尸体剖检即将死尸深埋。 1996年 1月 1~ 8日 ,该村和相邻的张家庄村连续发病、死亡 18匹马属动物 (骡 15匹、驴 2匹、马 1匹 ) ,疫情上报后 ,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