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改革舆论、改革方案做得无论有多好,最后都要以落实程度来论英雄。为此,要制定一个文化体制改革完成情况的验收标准、判别尺度  相似文献   

2.
周虎城 《同舟共进》2012,(11):21-22
【汪洋:"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2012年9月12日在佛山举行改革相关议题现场会,顺德行政体制改革与南海农村综合改革的经验在会上被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广东现在面临的许多困难不是因为改革造成的,相反是因为改革不深入、不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波普”与清贵张纯颖近些年来,“文化”一词被炒得沸沸扬扬,世间万物皆可归入不同范畴的文化领域,其结果是个百姓不胜其烦,引专家学者失笑,文化的内涵倒少有人去计较了。其实现今的中国,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高层次意义上的文化可以说是呈上升...  相似文献   

4.
肖明清 《求索》2014,(8):15-18
当下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是社会舆论的热点。中央领导有改革的决心、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新一轮改革"舆论场"的形成背景。主流官方媒体自上而下宣传改革,抢占舆论制高点;"民间舆论场"自下而上进行改革诉求,网络围观倒逼改革;"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高度融合凝聚改革共识,创造了有利于"改革舆论场"的传播环境。"改革舆论场"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媒体深刻改变舆论传播格局;政府牢牢掌控舆论导向;双向互动畅通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5.
回顾从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到党的十八大基本完成改革的阶段性任务,这段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既有明确的“路线图”,又有具体的“时间表”,是“自上而下”进行动员部署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10,(5):22-25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多个省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呈现许多创新之举,文化改革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问题是当前国人及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几年前某歌星的偷漏税行为被新闻媒介曝光后,名人偷漏税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传媒热点中的焦点。近日,针对被新闻媒介“炒”得火功的“打假”英雄王海的“打假索赔”行为,有人提出疑问:“王海纳税了冯?”这个问题提得好。对于收入并不很高的国人来说,月收入800元薪金就得依法给国家纳税,而据传媒报道,“英雄”王海仪1995年9月25日在京城一家商店购买假票夹即获赔1000元,却未闻其纳税与否,前后二者进行对比,提出“王海纳税了吗?”这样的疑可是有道理的。欲问王海是否纳税,首先应…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前半个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外发布,“文化兴国”战略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近一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字眼频频见诸媒体,成为社会热点。中国的文化战略正迎来大布局的时代。 去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仇和落马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因他曾是舆论炒得很热的所谓“改革先锋人物”,“仇和新政”作为一个改革典型案例,当时就引发很大争议。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有一些像仇和一样的所谓“能吏”纷纷落马。他们往往手握重权,个性鲜明,干事高调,敢于推行改革,一时博得满堂彩,但最后往往悲惨收场。高调“改革先锋人物”陨落,令人惋惜也引发人们反思。不可否认,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在施政过程中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大多依靠个人的强势、任性和专横,缺少规则意识,不按套路出牌,不受制度约束,无限制地扩张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10.
辜胜阻 《人民论坛》2013,(12):29-30
改革需要理论支撑,行政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驾马车"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当前要顺利推进经济改革,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要。政府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做好自身的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一些困境和矛盾使改革举步维艰,亟需理论突破和思想观念认知的深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以解放和保护文化生产力为诉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文化产业为轴心重构文化体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荣伟 《世纪行》2013,(3):41-41
中国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启动。很多人关注这次行政体制改革“到底会撤并多少机构”,把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看成是部委之间的权力重组,甚至把撤并机构多少当成是检验改革力度大小的标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而非简单的机构撤并。更有人把这次“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到了“革命”的高度,“这一次改革并不是部委间的权力重新分配,而是一次放权革命——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民众放权。”  相似文献   

13.
“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的一项高新技术,曾被媒体炒得很热。但新近传来信息,说“克隆”出来的羊衰老得很快,生命很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克隆”技术的价值。立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也很热衷于搞“克隆”,结果发现其立法质量也是大有问题的,“克隆”出来的法也往往没有多大生命力,应当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制”机构改革是近期召开的新一届两会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并被普遍认为是政府改革的新起点和新突破口。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进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些当然都是良好的愿望。但是,如果“大部制”改革仅仅停留在裁减或合并机构的表层,恐怕很难完全实现上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戴劲松  张双武 《半月谈》2003,(11):28-30
求解“三农”难题,任务最置在乡镇;改善干群关系,压力最大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最多在乡镇。乡镇体制改革己成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热点之一。面对现实中诸多困境,人们在思索,乡镇改革如何才能“突出置围”。今年初,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对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探索。改革犹如一场强烈的“地震”,冲击着旧的体制和思维,在干群中间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6,(5):1-1
文化体制改革是硬化中国“软实力”的根本出路,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略,也是中国改革从侧重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推进,其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极具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穷庙”何以出了“富方丈”张宝江这些年来,怪事颇多,有件怪事就被新闻媒体炒得火热,一些国有企业,职工看不起病,揭不开锅,而厂长、经理却是“洋车照坐,洋酒照喝”。试想,一私营企业,如果经营失败,老板可能纵身跳楼;外资企业,业绩不佳的经理,往往被砸了饭碗...  相似文献   

1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卫生等体制改革后作出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召开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此后,文化体制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上海,作为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行试点地,已经走过了三年的改革历程。今年七月,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冒着高温酷署前往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电影集团等试点单位,视察本市文化体制改革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强调——  相似文献   

19.
张爱国 《政策》2010,(2):41-41,60
2008年.天门市被确定为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天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改革契机,不等不靠,大胆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当年8月,天门市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受到中宣部等四部委的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浦北县在全力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解放思想,放宽视野,积极探索和思考构建大文化格局,着力打造文化大县,以大文化促进大发展,从全局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浦北县的文化建设获得空前繁荣和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县、全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