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差异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起源于我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侗族木楼起源于我国古代"巢居"文化系统,为我国古代北、南两大文化类型的不同代表.文献学资料、苗、侗民族底层语言以及苗族、侗族原始民居方式遗存等均从不同角度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论湘西苗族医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族医药与苗 族生活的关系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广泛,经验丰富,形式特殊,生动地反映苗族生活史、斗争史。它包括了苗医的辨证法则、辨病立症及防疫卫生的观点;包括了苗药的临床立方、加工炮制和各种苗乡气息的医疗法。这些富有民族医学  相似文献   

4.
试论苗拳     
苗拳,是现代汉语对苗族武功的俗称,古代典籍中载为“苗技”。就其广义来说,包括了苗族武功中的徒手与器械两个方面,苗族东部方言统称之为“舞吉保”。苗族能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东西所见甚少,唯有苗拳颇为广泛地为人们称颂,古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经过了昭通立足、开拓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其他少数民族教会、到滇川黔边苗族地区建立石川教区三个阶段。循道公会在滇川黔边苗族地区传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组织的严密和制度的完善,实行"以苗传苗,以苗教苗"的本土化方针,苗族教区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早期外国传教士的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与滇川黔边苗族的历史处境、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7.
<正>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苗药是苗族同胞长期以来与艰苦自然环境、各类疾病、伤害不屈斗争的智慧结晶。我省是全国苗族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做大做强苗药,既是传承苗族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我省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巩固发挥我省苗药特色优势,支持苗药产业加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力争取苗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8.
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苗亲属称谓是汉、苗民族制度文化某种层面的反映。汉族的亲属称谓丰富庞杂 ,体现出汉族社会家庭的多分性结构、等级观念、古婚制习俗等 ;苗族亲属称谓共同语较多 ,反映出苗族社会的鼓社制、舅权、姑舅表婚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川南苗汉从不通婚到反对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对的通婚,这一变迁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汉族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汉族对苗族的偏见与歧视,苗族对汉族的不信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成为阻碍苗汉族际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建立后各项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让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苗汉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川南苗汉族际通婚逐渐摆脱了历史的心理隔阂。  相似文献   

10.
前文已对苗族中的一个支系——“九股苗”的称谓由来及其分布区域作了考析。“九股苗”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其业绩无论在苗族历史或贵州历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在雍正“开阔苗疆”以前,“九股苗”中私有制未完全确立,阶级分化不明显,尚处于原始社会末  相似文献   

11.
苗族的服饰     
在中国西南和中南部的贵州、湖南、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苗族。这个有五百零三万人口的民族以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著称。苗族的服饰花色纷繁,过去人们曾根据他们的穿戴而称呼他们为青苗、白苗、红苗、花苗,以及长裙苗、短裙苗等等。他们的穿著往往因地而异,如贵州西北部的苗族男子,穿著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氈;广西地区的苗族男子则穿亮布(用蓝靛和蛋青调染、干后布面发亮)对襟短褂,著长裤,头裹两丈长巾;居住在湖南西部的苗族妇女,上身著大襟右袵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衣领和裤腿都镶有宽阔的花边;广西地区的苗族妇女则是上身著小领、右袝短衫,无扣,用布带系之,胸部罩一块棱形绣花胸围,腹部围一条围兜,  相似文献   

12.
四川的苗族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四川南、川西南的沪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川苗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且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其中的多数为汉族地主的佃户。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仅在清代,四川和贵州的苗族就举行过多次起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苗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它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一直被与邻近各族统称为南蛮、黔中蛮、武陵蛮和槃瓠蛮等。所以寻找宋代以前的苗族史料,只能从民间传说往上追溯,就它分布和流动的线索,再结合文献记载蛮人活动的状况,从中摘取某些部分属于苗族的史料。宋、元以后,文献上虽然出现苗的族名,但同时苗的族名又往往成了邻近某些少数民族共同的泛称。因此又给我们为要确定苗族史料,反而增加了新的困难。好在时代越是推移到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初,我有机会参加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共同发起、组织的贵州省月亮山地区民族综合考察队,先后对榕江县加宜公社和两汪公社苗族进行了实地调查。两汪公社位于榕江县乐里区北部,与剑河县相邻,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包括苗、汉、侗、瑶、水、壮六个民族共同居住的公社。两汪苗族属“黑苗”,自称“达木”,含有憨厚之意,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苗族人口有2764人,占公社总人口的50%以上。他们按妇女穿着的裙子长短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短裙(百褶裙只有七、八寸长)苗,苗语  相似文献   

15.
一、苗戏的产生 苗戏,或称苗剧,在我国社会主义戏剧百花园中是客观存在的。关于这一剧种,由钟敬文先生题名的《中国民间文艺辞典》中,有这样的辞条:“苗剧,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居住区,是在本民族民歌、舞蹈、巫师音乐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多来自苗族山歌、民歌,伴奏乐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剧目多为现代题材,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主要有《哈迈》、《友蓉伴依》、《雄当和配利》等。”辞条中未提及苗剧的产生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6.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9,(31)
正@小康杂志社:#脱贫攻坚在行动##遇见非遗##非遗扶贫##非遗保护你我同行#"边城"花垣的非遗扶贫故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有湘西苗族鼓舞、苗医药、苗族服饰……10月,《小康》记者走访了花垣县子腊村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湖南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责任有限公司,探寻非遗大县的扶贫秘诀。  相似文献   

19.
川南苗族古史传说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地区是四川省苗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全区约有苗族9.7,930人,其中主要分布在叙永县39,706人,古蔺县24,200人,筠连县11,738人,珙县11,388人……(1978年统、计)川南地区的苗族与毗邻的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同属于汉藏语系苗徭语族川滇黔方言区,他们在历史上彼此迁徙往来,联系较多,风俗习惯也多近似之处。因此,在考察他们的社会历史时必须看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苗族西部区信奉基督教的苗胞中,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老苗文字母为唱名的歌谱(可简称“苗谱”)。它已七、八十年的历史,与老苗文一样,是1905—1915年间,苗族知识分子和英国传教士伯格里等人创立的。先后多次在云南昭通及日本大量制版印刷,特别是1988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重印了大量苗文苗谱《LZC》(颂主圣歌)歌集。这种歌谱,在信教苗胞中,熟悉的人不少,本不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