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本位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在一个由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为主体的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下,社会福利社会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福利目标由最低标准向社会质量转变、福利对象由被动受助者向能动主体转变、福利主体由独力支撑到多元合作转变、福利机制由行政主导型向民主对话型转变,以及福利政策模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前发展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服务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在我国社会福利工作中开创了三个转变:一是在服务提供上由政府包办转向社会办(政府职能部门只负责倡导、指导,基本不管人财物的筹集、发放);二是在服务主客体上,提倡服务接受者同时又是服务提供者,改变了服务接受者只是被动接受的局面;三是在服务概念上由民政福利(民政部门兴办,民政对象享受的福利服务)向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社会兴办,社会全体有需求居民享受的福利服务)转变。社区服务提倡“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服务方向,极大地缓解了整体社会福利服务的不足,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重要发文     
社会福利 窦玉沛副部长2007年11月27日在中国收养中心《关于推进孤儿送养工作的意见》一文上批示:关注散居孤儿.推进其社会收养.是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涉及法律.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可选择一些地方试点,取得经验后.会同有关部门铝4定政策文件.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4.
国家角色的转变与新中国养老保障政策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借助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角色在养老保障政策变迁中的转变。文章发现,自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的国家收缩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了国家回归的新趋势,这一转变是社会福利供给严重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压力与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角色从收缩到适度回归的变化对理解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变迁轨迹及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变,等等。这种整体的结构性变革和发展,使新时期党群关系显现出新的特点,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党从根本上代  相似文献   

6.
杨团 《探索与争鸣》2007,(11):28-32
自我调节的市场扩展与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对立与协调,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学术焦点。第二次社会大转变以来,随着社会失序、劳资对立、政府低效、多元文化冲突等问题的激增和频发,社会政策焦点干预由单一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地转向融合经济和社会含义的"发展",这也是社会政策新思维的结果。就中国而言,当前社会政策研究的关键是培育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钱宁 《思想战线》2004,30(6):70-74
从“机构照顾”到“社区照顾” ,是社会福利输送模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新方向。“社区照顾”的发展 ,不仅是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政策导向的重大改变。发展社区照顾 ,不仅可以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老、弱、病、残、幼等弱势人群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且可以避免完全由国家提供福利支持和缺乏社会参与的种种弊端 ,同时还有助于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以人为本”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程中,学界提出了"福利社会"理念。这一理念对发展新起点上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决策,愈来愈产生着积极影响。民政部门的职能决定了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认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社会福利内涵,全面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推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意义重大。本期围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构建,辑发一些研究成果及前瞻性理论,希望能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历史的新起点,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和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典型反映东方文化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历程既具有显著相似性,又具有诸多的差异之处。本文主要以中日韩三国近代健康照顾(health care)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从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框架视角比较三国卫生保健制度,以期描述三国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制度变迁的过程轨迹、基本特征和方向,探索三国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福利政策框架的结构性异同之处、共同性规律和历史经验教训,深入探讨东亚福利模式和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功能、角色、地位、作用变化规律,为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比较政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使晚清朝廷的国际移民政策由禁止放任转为保护侨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是其政策转变的标志。虽然起初这种变革是被动的,且有诸多弊端,未能充分保证华侨不受歧视和虐待,但其影响极其深远,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就晚清侨务政策变革的实现过程及变革产生的背景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2008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数据资料和访谈资料,从养老观、教育观、医改观、住房观四个纬度探讨了现代社会下我国公众社会福利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价值观转变的原因。研究发现,普惠型是当前公众所追求的社会福利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变革引发的利益调整,中国从经济政策时代进入到社会政策时代,因而建立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政策体系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由于强调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并试图以此为核心建立当代中国的社会政策体系。本文从其基本内涵出发,分析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中国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其理论和国内外实践中表现出的局限性也不足以应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社会政策课题。为此,本文提出贯彻综合社会政策的投资性与维持性的新发展主义政策取向,坚持社会正义的原则,确保更大比例的社会投入,实现社会福利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相似文献   

13.
朱巍巍 《中国民政》2008,(12):28-30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福利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2008年10月28~29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和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研讨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事社会福利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政府官员及社会福利实务工作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以“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为主题,围绕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向、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问题、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的过程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福利制度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目标。随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思潮的兴起,构建多元福利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构建新型福利社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当前转型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应该完善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供给方面的职能;另一方面,应构建多部门参与社会福利供给的制度环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福利制度与经济社会变革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如何承担父职是全社会共同构建的,社会政策的作用至为关键。瑞典和美国的社会政策显示,由于二者对社会福利的根本目的、对亲密关系与家庭形式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使两国的父职构建路径分别属于社会民主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相形对照之下,中国目前父职构建的路径属于市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结合,亟需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困境的社会表现形式多样,困境的结构性成因错综复杂。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公民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公民个人的生活质量与整体社会质量,建立科学化、民主化与社会化的医药卫生决策模式,已成为转型期公共政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医学模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医药卫生部门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社会化和病人广泛参与的医疗决策模式、改变病人的求医模式、提高健康照顾的公平性与平等性、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不约而同”地聚焦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医务社会工作等新型学科,医学社会学对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困境和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具有重大和多方面学科贡献,如何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学学科体系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陈涛 《中国民政》2014,(4):43-43,45
<正>政策是指国家运用立法和其他手段所制定的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及其他行为或活动的基本方针、要求和规定等。无论是满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还是提高全体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都是基本手段。目前,中国已进入"社会政策时代"。所谓社会政策时代是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较为集中出现的时期。具体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重要成果的30年,也是中国社会经历价值观念最大变迁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一次充满革新意义的现代转型。在价值观念的基点上,整体主义正在逐步转变为个人主义;在价值观念的目标上,禁欲主义正在逐步转变为幸福主义;在价值实现的正面手段上,德性主义正逐渐为科学主义所取代;在价值实现的负面手段上,人治主义正在逐渐为法治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谭毅 《青年探索》2020,(2):42-53
青年政策涉及多部门联合行动,分析中国青年政策可以利用政策网络的视角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中国青年政策网络是从中观层面分析中国青年政策制定的组织间关系,以共青团中央参与制定的209项青年政策中的83个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政策网络的整体密度偏低,嵌入这一网络的机构较多,但政策议题分散,集中合作不够,稳定的政策共同体尚未形成;共青团中央占据整个网络的中心地位,在协调其他政策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策协作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学校共青团的重要地位;中国青年政策网络中的一些高频参与者具有相对较低的中介性,呈现出"被动参与"的特征;中国青年政策网络的历史演化反映出青年政策侧重点实现了从政治动员到权益维护再到系统整合(顶层设计)的转变。面向未来,需要从形成成员相对稳定的青年政策网络、扩大青年政策制定的社会资本、构建省级青年政策网络和省际青年政策网络、注重对青年政策网络的管理等角度完善中国青年政策网络,凝聚起青年政策的机构合力、社会合力、央地合力和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