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保护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弱势群体保护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弱势群体保护中也存在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适用对象狭窄,社会保障权利缺失,法律实施薄弱等问题.弱势群体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加强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树立弱势群体保护新理念,贯彻平等原则和倾斜保护的原则,构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及其不可漠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分析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关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重视政策创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机制对弱势群体在医疗与教育方面实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对于老年人的人权关怀。数字人权架构于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上,是科技与法律共生演化、相互缠绕的人权形态重塑。数字科技开发利用中“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出现,体现了数字人权逻辑下智慧社会治理困境的特殊主体缘由,也反映出各个数字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共生式的权利博弈关系,深入揭示智慧社会变革引发的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实质不平等问题,分析数字鸿沟诱发老年群体社会关系边缘化的风险,将有助于避免社会数字化进程中仅仅是将人作为信息处理的客体,造成“数字麻木”。从伦理性、道义性、正当性反思数字人权嵌入维度,实现从数字治理向权利保护、从不平等技术供给关系向数字权利正义、从倡导性解决策略向强制性法律保护的升级转型。对此,需分析数字技术使用中不正义行为的客观存在,植入倾斜保护原则,对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义务予以矫正,前移法律介入保护,确立防止侵害义务,推进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平权变革,凸显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温度”。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当前我国的难题。目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立法的适用对象范围比较狭窄,并且立法层次低;法律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司法救助的形式过于单一等。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首先要废除制度的藩篱,使所有劳动者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正义;还要完善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要完善、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保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法学的角度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条件,认为和谐社会应该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平等的社会、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社会、是正义与公平的社会、是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是具有统一、协调的法律制度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视维分析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途径,以其正当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合理构建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成为当前社会变革及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原则是指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如何看待、理解弱势群体社会问题,进而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怀的指导性策略。在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中,人道主义原则尤为显贵,它诠释的是对弱势群体作为人的理解和支持,表达的是社会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在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践中应秉持人道主义原则,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以符合伦理人性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怀。  相似文献   

9.
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未来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各类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障碍既有传统经济社会层面的,又有现实政策法律层面的。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必须为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着力建设弱势群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团体。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法律的本有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法律的人文关怀品质是人们认同和希望法治的重要因素。对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品质,是现代法律的本有属性和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法治的精神就是人文关怀精神,法律的人文关怀是法律对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高度关注与关怀。法律人文关怀的内容包括对社会个体物质生存、生活和精神生存、生活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弱势群体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目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却存在着法律体系滞后、救助理念落后、救济程度有限、综合性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予健全与完善,以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制约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一个论证宪政民主的人,洛克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享有天赋自由且生来平等;人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和财产安全,才订立契约、建立社会的.所以,法律是对自由的保护而不是对自由的限制;政府和法律都应该把保护人民的福利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利的现状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烨 《学理论》2009,(11):72-74
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的现状,形势严峻,问题不少,危害不小。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利的关注,并在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上予以保障,不仅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而且比任何物质的扶贫都有价值。而已有的政策和法律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利的保障明显不足,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弱势群体“体面劳动”相关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内部没有组织化,不具备群体意识。国际社会组织和国内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要从其现有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上来界定,还要看到弱势群体之中"弱'的含义特别表现为他们在发展机会上的劣势.保障弱势群体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隐患: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弱势群体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是社会隐忧的"信号".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扶助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法律追求正义与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应秉承创新精神,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弱势群体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选举权、劳动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方面均未得到平等的保护,这是对宪政精神的背离.因此,对农民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既是作为法律灵魂之平等原则的基本体现,也是我国宪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人们也不得不离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沦为环境难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环境难民还未能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其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这与社会公正的基本目标是相违背的.而构建适用于环境难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实现社会公正一个不应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发现土地在分包的过程和结果中,还存在着许多男女不平等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和政策缺少性别视角,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条款过于笼统,法律救济渠道不畅,并且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为此,建议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全员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