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检验戒毒工作成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戒毒工作水平,更有效地探索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2012年,我们在全省劳教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强制隔离戒毒解戒人员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切实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治挽救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职能。为检验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成效,深入推进全省戒毒矫治模式改革创新,省戒毒管理局与公安厅禁毒总队联合对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2009年以来江苏籍戒毒回归人员戒治操守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一、专项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相似文献   

3.
《法治纵横》2013,(24):62-62
本刊乌苏讯 通讯员 斯雯 为切实发挥戒毒康复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戒毒康复相关处理措施,充分调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治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戒毒康复工作水平,乌苏劳敦所、戒毒所康复期管理大队对戒毒康复的强制隔离戒毒人  相似文献   

4.
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戒毒场所系统的教育矫治,取得了较好戒治效果,可当他们回归社会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后续照管,导致复吸,致使所内教育成果功亏一篑。为有效破解戒毒人员高复吸率这一难题,司法部推行了以"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机制的建立,为戒毒场所巩固所内戒治成果、有效降低复吸率开辟了新路,指明了方向。一、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执法监督的范畴很广,本文所指的是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依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施毒瘾戒治、身体康复、行为矫治等执法活动的监督,包括依法对戒毒人员考核奖惩、诊断评估及所外就医、另行处理等重要执法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1.2011年9月28日公安部令第117号公布2.自2011年9月28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戒毒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  相似文献   

7.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8.
徐卓超 《法制与社会》2011,(35):214-214
随着《禁毒法》及《戒毒条例》的公布与实施,对于吸毒人员如何进行戒治与康复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对于吸毒人员来说进行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只是戒毒的开始,而非戒毒的终止,更为重要的道路要在其走出大墙后完成。但是目前社区戒毒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主要问题与相关的建议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法治纵横》2014,(18):58-58
近期,乌鲁木齐第二教育矫治局(第二戒毒所),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了31名强戒学员,第二戒毒所医院继续扎实有效做好人所学员的健康体检工作。通过严把体检关,确保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人所强戒人员的身体状况情况.对人所后的防病治病、医疗诊治、戒毒康复等工作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为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梦 《法制与社会》2014,(10):56-57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一种行政强制手段,伴随着《禁毒法》公布已经实施了近六年,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这类特殊人群的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研究强戒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本文通过资料查找、座谈、问卷等一系列调查,以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戒人员和部分民警为样本,对目前戒毒所内强戒人员权益保障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从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完善和执法监督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娟  王永红 《政府法制》2014,(10):56-56
自山西省戒毒系统开始收治自愿戒毒人员(下称自戒人员)以来,收人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系统上下公认的制约自愿戒毒工作(下称自戒工作)发展的两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已成为摆在全系统尤其是“一所三中心”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创办“山西省戒毒康复示范所”为目标,坚持“高标定位、规范运行、科学戒治、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自戒工作特点及模式,着力在拴心留人上下功夫做文章,开创了自戒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禁毒法》颁布以来,诊断评估工作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省、市、自治区强戒所普遍开展开来。作为一项新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强戒所在实践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碰到了一些难题,诸如:诊断评估奖励面太小,诊断评估办法操作不强,诊断评估流转周期过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4,(4):95-96
近期,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遵循戒毒规律,探索戒治方法,形成“两个三分、六大手段、一个平台”的“2361”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机制再造。  相似文献   

14.
《禁毒法》和《戒毒条例》明确了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适用条件和实施程序,但对强制隔离戒毒与戒毒康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之间的对接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了将立法精神和法律制度转化为戒毒实践中的行为规则,形成更具现实意义的戒毒工作体系,降低司法成本,提升戒治效果,近年来湖南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大戒毒大矫治"的视野,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探索建立和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与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和社  相似文献   

15.
彻底戒绝毒瘾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吸毒人员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期四段五步"的戒毒流程,切实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开展与公安、社区、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戒毒领域的合作,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这一顽疾面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探索创建戒毒实验班,就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禁毒法》,以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劳教戒毒,并对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功能重构、体制重构和法律重构,建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戒毒工作流程。《禁毒法》的理性在于对吸毒行为和吸毒人员有了更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从降低复吸的实际出发,用人文关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13,(2):F0003-F0003
天堂河强戒所秉承“人本、阳光、科学”的理念,以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中心,以强化民警队伍建设为根本,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建机制促长效,为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成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解除毒瘾",明确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以及医疗机构自愿戒毒五种戒毒措施。但是法律仅对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之间对接做出了规定,对其他戒毒措施之间对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康复这三种戒毒措施的衔接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业务文选》2013,(28):3-12
1.2013年4月3日司法部令第127号公布2.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跃  任建通 《法制与社会》2011,(30):205-205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由于对毒品的依赖性比较强,在戒毒的过程申,总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经常使戒毒工作处于半途而废的状态,出现很多次的反复.本文剖析了戒毒人员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矫正措施,为提高强制隔离戒毒的效果,尽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