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云龙 《传承》2013,(7):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蒙云龙 《传承》2013,(5):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崇左是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浓郁的壮族边关文化,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花山文化,散落在左江河畔的壁画群至今仍是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4.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9)
左江花山岩画绝大多数都表现为集体仪式活动,而壮族先人自古就有集众踏歌和集体祭祀必以酒助兴和以酒作为人神沟通的物质媒介的习俗。以糯米为主食和五色糯饭祭神的习俗与花山岩画反映的生产习俗相吻合。岩画内容说明壮族以水而不是以火为崇拜对象,这是壮族至今有生食习俗的原因之一,壮族传统饮食习俗是花山岩画中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在当今壮族民间延续的遗存。  相似文献   

6.
正7月15日,壮乡因为花山岩画申遗成功而沸腾了。花山岩画作为我国古代壮族先民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广泛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且让我们看看专家学者眼中的花山岩画,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等方面的价值。法国考古学家让·克劳兹教授:花山岩画非常独特,而独特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条件中是排第一位的。首先是它的选址地点,绝大部分选在临江或江水拐弯处,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其次  相似文献   

7.
正一、主体形象揭秘(一)壮族最先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艺术记录岩壁画上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是花山的核心代码、稻作文化的符号,也是壮族崇拜的图腾,更是壮族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这一伟大创举的艺术记录。壮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民族,其祖先苍梧部的先民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法已经有1.8万-2.2万年之久。苍  相似文献   

8.
敢壮山位于田阳县城东10多公里处,是壮族布洛陀文化遗址,壮族文化的发祥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族同胞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祭奠朝拜壮族始祖布洛陀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9.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第一个评审的项目——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顺利通过,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花山岩画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三个空白: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壮族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和世界独特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7月15日,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和壮族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同时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提到花山申遗成功,就不得不提为之努力奋斗多年的申遗团队,崇左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陆桂芳就是其中一位,她是花山申遗的参与者、推动者、亲历者,同时也是收获者。虽然花山申遗成功已经过去一年,但提起这件事,陆桂芳仍然一脸喜悦:"申遗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13.
项光谋 《当代广西》2005,(23):60-61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文化开发时代,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状况已成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效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花山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文化潜能。开发花山文化资源,正在并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刀洁 《今日民族》2012,(6):25-2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开远壮族多为明、清时期自相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中和营镇、羊街乡和大庄乡的30个壮族村寨中,分为侬、沙、土佬三个支系。中和营镇的小新寨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也是开远壮族传统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的村落。其村民为土佬支系。“子孙会”是小新寨壮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壮族土佬支系重要的人生礼仪,还是隆重的感恩仪式。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民从广西迁入贵州以后,受当地苗侗文化的影响,与其文化源头—广西壮族产生了不少的区别,从而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壮族风俗风情文化。通过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性的壮族文化来揭示一个民族如何在迁徙的过程中,在经历不同区域、接触不同民族后,文化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的区别,从中探讨文化"源"与"流"的发展与变异,以思考文化的采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雄伟 《传承》2011,(25):64-66
江永女性文化较为繁荣,主要包括:女书、花山庙、龙母庙、女亭、姊妹节、女红。江永女性文化是在一系列条件下产生,其蕴含的伦理价值对今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壮族先民留下了许多史前崖画、青铜器等文物古迹,以及独具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铜鼓文化,还有壮族民歌、民间古乐,干栏民居、寨门、风雨桥、各种祠庙亭塔,壮锦和多彩的服装及古籍等许多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存留在文山、曲靖和红河等州市壮族乡村的壮族典籍(包括摩经、鸡卜经等)就有1000册(件)以上,还有数百册(件)古壮剧剧本。  相似文献   

18.
正花山之城是基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对宁明发展定位、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提炼,是崇左市宁明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基调、总遵循。宁明县要找准功能定位、把握深刻内涵、依托有效抓手,全力打造文化彰显的花山之城。找准花山之城的功能定位从历史维度看,就是要打造国际性文化经济发展综合体。骆越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打造花山之城,要以花山岩画为核心,以骆越文化为  相似文献   

19.
山水八宝     
八宝有悠久的历史,是云南省壮族文化发育较早并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名米八宝米的原产地。八宝壮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有灿烂的稻作文化,培育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宝米。壮族人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风淳朴,礼仪周全。  相似文献   

20.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