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学杂志》2012,33(7)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任進 《中国法律》2012,(3):5-8,64,66
我国当前的国家机构是在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1982年宪法建立起来的。从30年来国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出的启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宪法原理为指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依法推进国家机构改革,我国国家机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30年,是我国宪法修改频率最高、幅度和力度最大的历史时期。宪法修改是对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30年宪法修改的历程,呈现出务实性、人性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缺少宪政体制优化整体思路、经济机制修补具体化、政治机制完善空泛化、修改进程被动化的不足。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改和完善,要有整体修宪计划,提高修宪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现实指导性;要与宪法解释相结合,避免盲目修宪和仓促修宪。  相似文献   

5.
赵秉志  袁彬 《法学杂志》2012,33(10):35-4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依据。但宪法发展与刑法进步之间存在互动关系。1982年至今,我国现行《宪法》历经30年的发展,在理念、制度和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指引、带动了刑法的进步。未来,我国应在宪法发展的指引下,提升刑法理念,促进刑法的宪法化、宪法的刑法化和刑法的法典化。  相似文献   

6.
20年来,特别是近13年来,我国宪政建设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应在健全宪法平稳发展机制上,在切实保证宪法贯彻实施上下功夫。在理论上,还应在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我国宪法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韓大元 《中国法律》2012,(3):2-5,60,63
30年前,全园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1982年宪法(以下简称82宪法)。30年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82宪法成为国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确立了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与目标,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退步。如何评价30年来宪法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中国社会变迁与宪法治理具有什么样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政党法制定的可能与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党制度长期在习惯法的层面上运作。历部宪法典对我国政党制度虽有所规定 ,但直到 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才将政党活动的内容、规则和依据基本确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定型的现实条件下 ,政党活动没有以成文法形式即政党法作为依据 ,呈现出明显的缺陷 :党的职能得不到较好发挥 ;党的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党建与政治体制改革不相协调 ;不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等。制定政党法要注意几个问题 :防止西化、神化和矮化党的领导 ;政党法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宪法性法律 ;政党法制建设应与违宪审查制度同步推进 ;党建要与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一、起点:1982年宪法第31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1982年宪法)颁行30年来,我国宪法实践在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这对宪法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即包括由于香港和澳门回归所产生的一系列宪法问题。1982年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  相似文献   

10.
宪法基本假设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应有基本假设。宪法的基本假设应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与互动发展中寻找。宪法的基本假设是市民社会是理性社会;政治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工具;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间适用自然法则。宪法的基本假设奠定了宪法运行和宪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斌 《江淮法治》2012,(23):50-51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行实施30周年。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普及法制教育。普及法制教育,首先应当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学习宪法,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纪念日。现行宪法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制定的最好的宪法,其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1982年宪法成为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奠定了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基础,确立了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与目标,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982年宪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宪法治理初步形成了社会共识,凝聚了民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未来的宪法发展应当以宪法理念为本,重视宪法运行机制,以宪法意识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宪法的发展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与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文化是政治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阿尔蒙德和维巴的研究中,公民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它们是支撑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我国在建设宪法政治的过程中,也必须认真对待公民文化对于宪法政治的支撑作用,并从宪法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公民文化对宪法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来说,正确处理公民文化和宪法制度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自1982年至今共经历了四次宪法修改,形成了四份宪法修正案。本文首先运用与宪法变迁作比较的比较分析法阐述宪法修改的含义,其次列举并归类分析了历次宪法修改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时代背景,试谈自己由宪法修改引起的思考,在此浅析了宪法修改中存在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从宪法作为政治法的性质方面、从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方式即民主方式方面和宪法修改频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对1982年宪法进行追根溯源,询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就会回到1954年。毫无疑问,1954年宪法是1982年宪法最重要的渊源。研究1982年宪法,不能绕过1954年宪法。不理解1954年宪法,也就不能真正理解1982宪法。近年来,人们经常提到斯大林对中国1954年宪法的影响。敷位代表性学者均认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自1982年至今共经历了四次宪法修改,形成了四份宪法修正案。本文首先运用与宪法变迁作比较的比较分析法阐述宪法修改的含义,其次列举并归类分析了历次宪法修改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时代背景,试谈自己由宪法修改引起的思考,在此浅析了宪法修改中存在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从宪法作为政治法的性质方面、从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方式即民主方式方面和宪法修改频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宪法的规范和保障下,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权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国家保持了和谐稳定与繁荣兴盛。可以说,我国现行宪法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宪法。  相似文献   

19.
宪政是按宪法运作的政治和政治体制,是颁布宪法的必然目标和实践归属。我国一些学者却明确提出了“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的主张,这种“宪政否定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新中国对宪政建设的贡献,也削弱我国公民本来就很淡薄的宪法意识,应予纠正。宪政是一个比民主、法治和人权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可以涵括我国现行政治理念,客观地对待现代政治文明,确立宪政的目标,加强宪法实施,把宪法规定的东西切实落实下去,是一种积极、稳妥、务实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宪法来之不易、生逢其时、角色特殊,31年变迁、4次修改、31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35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31条修正案集中回应了我国经济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发展的深切呼唤,宣导了摒弃集权、打破垄断、放松规制、约束权力、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注重平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鼓励公开等价值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法治内涵,直观地描述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梦想。从宪法规范走向宪法现实必须进行长期艰巨的努力,树立宪法观念、改善施宪机制、完善修宪程序是其中的三项重要举措;现实生活中人们反复追问的关于宪法权威、宪法生命和宪法发展的若干尖锐问题,应当坦诚认真地给予有说服力的回答,才能在宪法实践中充满自信地不断推动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