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述打击虚假信息诈骗工作中应用的技术,并将其整合于反虚假信息诈骗平台。总结了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实现路径、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实现。目前该平台已在福建厦门得到成功应用,为有效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诈骗手段趋于科技化、多样化、隐蔽化。以厦门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为例,联动银行系统、电信运营商,介绍一种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入手,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系统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移动通信平台、互联网平台实施的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与传统的诈骗相比,虚假信息诈骗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幕后化的特点,社会危害性巨大。分析虚假信息诈骗的现状及原因,探讨虚假信息诈骗的特征与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策略,有助于推动对此类犯罪的预防、打击工作,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两高关于诈骗刑事案件新的司法解释和上海市关于办理虚假信息诈骗案件意见出台的背景下,针对虚假信息犯罪刑事管辖权的联结点不易确定、指定管辖实践混乱、管辖地不同导致的刑格不同等问题,从保护被害人角度出发,从证据角度确认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治理相关违法犯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8.
贷款诈骗犯罪常用的作案手段有: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其他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业、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作为一种跨境、跨地域新型团伙犯罪,借助于网络与通信工具实施非接触式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其发展趋势迅速蔓延。公安机关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侦破此类犯罪的打防对策,从根本上遏止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虚假信息诈骗以其信息化、集团化、不特定、非接触等特点,成为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厦门,金融、电信业发达,又毗邻台湾、安溪等电信诈骗重点策源地,较早开始了与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较量,在专业研判、赴外打击、资金截流、防骗宣传上探索了一些先行经验。快!快!快!"喂,您好!反诈骗中心,请讲!"2015年1月25同15点58分,福建省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接线员张聪沛接到周女士的报警电话,称遭遇电信诈骗了。据了解,几分钟前,受害人周女士接到一个17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虽不断受到公安机关打击,但仍然是一类高发的犯罪,很多人因此上当受骗。电信诈骗手段的翻新速度较快,但不论其诈骗手段如何翻新,电信诈骗都是以"通信"和"资金"作为基本要素实施的。因此,根据电信诈骗的"通信"和"资金"这两个要素,分析电信诈骗的侦查模式,能够更好地实施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多元共治网络诈骗防控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均损失同比呈增长态势,虚假兼职和网络金融理财诈骗尤为突出。鉴于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新的实施方式,包括移动快捷支付为诈骗得逞提供便利条件、网络诈骗平台由QQ大量转移到微信、网络兼职和微商成为诈骗的重要方式,以及新的行为特点,包括网络金融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网络色情诈骗犯罪大量涌现、小额诈骗成为网络诈骗的突出特点,结合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原因,包括犯罪行为的智能化与隐蔽性、诈骗行为的广泛性投放与成本低廉、个人信息泄露与缺乏"具体怀疑",应建立"网络用户+运营商"配合、"运营商+监管治理"联动、"网络用户+公安机关"并举的多元化网络诈骗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08,(15):58-58
大约从3年前开始,手机诈骗在广州大规模出现。广州市公安局,广东省公安厅多次发出紧急警示,但至今诈骗行为仍长时间,成规模存在。且不少骗局借助软件新科技,环环相扣,让人防不胜防。诈骗分子甚至还紧跟“社会热点”,如抗震救灾、高考录取等,实施信息诈骗。  相似文献   

14.
声明     
近来,有人假借中介之名,在网上发布涉及本刊的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活动。为了保证作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本刊特作如下声明: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困境破解——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手段多样手法隐蔽、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损失巨大危害严重等特点。近年来,高校频频发生电信诈骗主要源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保管不当、高校防范宣传效果不佳、学生警惕防范意识不强等因素,而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的瓶颈主要体现为案件侦办警力缺任务重、联动机制协同弱成效低、追赃抓捕难度大成本高。应强化校园诈骗防控网络,深化高校反诈队伍建设,优化防范打击合成战力,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和全面防范。  相似文献   

16.
声明     
近来,网上有关本刊的虚假信息和所谓中介进行的诈骗活动愈来愈猖獗,为了保证作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本刊特作如下声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从无到有,犯罪手段从简单到复杂,信用卡诈骗案件的日趋高发性和多样性,严重破坏我国金融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经济的运行。侦查机关要认真研究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实践,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侦查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非接触式"诈骗具有现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受害人的"心理趋向"。诈骗犯罪的惯用手段有短信诈骗、订货诈骗、互联网诈骗等多种方式。公安机关打击"非接触式"诈骗犯罪,应以"防控"为抓手,遏制诈骗犯罪的发生,应联合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斩草除根"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网络电话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电话是一种可以在IP网络上互传模拟音讯或视讯的一种技术,其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上利用网络电话发布信息成本低,利润高,使其成为了诈骗犯罪的一种新型工具。而VOIP的技术特性为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使利用网络电话诈骗犯罪有不断上升之趋势。本文从分析VOIP技术、利用网络电话诈骗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关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使用偶然性理论来区分赌博行为与赌博诈骗行为,认为实质上不具有输赢偶然性的"赌博"就是诈骗。但赌博除了具有偶然性特点之外还具有规则性,赌博诈骗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行为人隐瞒了自己违反规则从而使得结果无效的事实,使相对人陷入结果有效的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从赌博活动的规则性特点入手界定赌博诈骗,可以避免偶然性视角的缺陷,应当综合使用偶然性和规则性视角认定赌博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