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到政府管理碎片化,学者们大多认为其作用是消极的。然而研究发现,碎片化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此谓良性碎片化。良性碎片化是现代社会政府管理专业分工和理性组织的结果,其具体内容是:作为官僚体系内部制衡机制的碎片化,作为公民监督政府管理的手段和载体的碎片化,作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碎片化,作为达成决策共识、提高政策执行力的碎片化。碎片化的良性视角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政府管理碎片化,避免陷入只看消极后果忽视积极作用的片面化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2.
柔性化组织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化组织是当代组织变革的新趋势。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从现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看,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大致是遵循着个体视角、关系视角、网络视角这样一个路径展开的。不同视角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深化了我们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认识。但与此同时,三种视角彼此研究传统间的割裂又阻碍了我们对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认识。因此如何将这三个视角的研究进行整合,将断裂的逻辑链条加以连接是未来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可以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公共管理学者主要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阐述社会管理创新;政治学者主要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法学学者则从制度规范的角度进行概念解读。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义应该建立在这些定义基础之上。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多元社会主体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通过理念、制度、技术和机制的创新,对非政府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服务、协调、组织和控制,以实现善治和达到社会良性运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组织合法性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脉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丹  张英华 《求索》2012,(10):8-10
作为新制度学派的核心本质及最重要的行动逻辑,组织合法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新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下,界定了组织合法性的概念及构成维度,指出合法性不仅源于社会规范、准则及公众认知的压力,同时也是组织发挥能动性,将其看作一种资源来提升社会绩效的过程;而后依据合法性概念的不断深化和演进,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详细分析了组织合法性在管理领域的研究脉络,得出了以合法性模仿导致的组织趋同研究为主线的制度视角和以合法性在企业创业、战略联盟、环境管理等应用性研究为主线的战略视角;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以充实和完善由理论驱动的组织合法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缺乏报酬、福利甚至晋升等物质激励下,志愿服务组织这种非“经济理性” 共同体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凝聚力.本文着重研究其领导者是如何选择和进行了一条摒弃营利和物质激励的组织模式,制定迎合社会精神需求的组织理念,采用文化管理的手段,使成员社会化,接受、延续并维护组织文化,最终使组织的理念和文化被社会所认同,强化志愿服务NGO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1974年,哈耶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其对世界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领域。他对政治、法律、历史的独到研究和贡献,无疑使其在20世纪政治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作为与政治学、法律学有极为密切亲缘关系的组织管理学,却很少谈及哈氏的影响。哈氏“无知”认识论为我们审视组织的管理问题、探讨组织活力的源泉、寻求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拓展了传统组织管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吴艳 《思想战线》2012,38(5):129-130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职能的现实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社会管理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如行政的视角、经济的视角、法治的视角等来观察和研究。从法治的视角来看,我国现在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治理方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中的人本管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本管理的兴起导致各类组织管理理念的变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人本管理在各类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新兴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实行人本管理,对于促进其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释人本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在非营利组织中实施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现代政府管理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作者从政府管理环境、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四方面,认真探究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青团战略性课题的破解与共青团组织自身的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共青团是兼具政治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复合型公共组织,具有多样化的组织资源类型及其获取方式.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生存、运行、发展和创新有赖于对共青团组织资源的合理规划、充分汲取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编制管理流程再造:机理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部门编制管理流程再造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编制管理流程在编制占有上以"部门所有"为导引,在编制分配上以"三定方案"为核心,在编制审批上以"流程割裂"为特色,在编制管理上以"手工操作"为手段,在编制监督上以"控制失灵"为常态。编制管理"金堂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编制审批前置、集中编制资源、双轨动态调整、信息技术支撑。新流程按照"三元"衔接的管理思路,即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财政预算部门相互衔接,共同为执行编制负责,在实践中推动了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变革影响引起了公共管理领域的普遍重视,但在强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必然导致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形态的前提假设下,相关研究可能继承了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思维,从而低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潜在贡献。自然科学视角对于强人工智能的否定揭示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多种技术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组织、全球三个层面的议题重构更多强调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其社会变革过程的影响,而由此启发学科、制度、政策三方面治理创新进而推动相关理论和实践以更为开放的态度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组织环境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创新。本研究借鉴先进组织的经验,探索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阐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整体性绩效管理框架: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西方政府较为普遍建立起整体性的绩效管理框架,拓展了绩效管理的发展空间,推进了绩效管理的发育成熟。绩效管理框架凸显指标体系的元工具作用、加强组织实施的操作流程,是西方政府绩效管理发展新阶段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16.
谈“二八法则”在警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公安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二八法则”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因此,不论从个人层面的管理,还是从组织层面的管理,运用“二八法则”探讨警务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解决思路,对提高各级警务管理者的管理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务员伦理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个人主义理念将使自我利益、组织利益和效率在公务员的伦理决策中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标准,新公共服务的平等主义理念则使利益相关者和个人的道德等标准成为关键的伦理标准,传统行政管理的层级制视组织原则和法规等为重要伦理标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务员的伦理决策或非伦理行为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三种行政管理理论之间并不是相对抗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莫光辉  祝慧 《中国发展》2009,9(3):31-3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该文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着力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王黎芳 《思想战线》2007,(1):109-113
利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选择行为的生成机制,可以得出招聘中男性偏好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组织认知定型化和正式制度虚置化所致。组织认知定型化是由非正式制度即传统性别文化塑造而成的,而正式制度虚置化则归因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不相容、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无效。如果要改变单位的选择行为,就要强化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业主参与物业管理、处理自身事务的需要.在此次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出台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在立法过程、立法目标和立法实施上,充分发挥了包括政府部门、业主群体和智囊机构的作用,通过多中心共同参与的立法方式,不但协调了各方的利益冲突,还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协调、多中心共同参与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