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蒙云龙 《传承》2013,(7):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壮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歌圩发展的历程来看,歌圩经历了乐神祈福和依歌择配两个重要的阶段。在现代化背景下,歌圩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整合壮族社会的作用,对于构建壮族社会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覃素香 《传承》2010,(9):166-167
校园文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各学校组织机构赢取外部竞争的一张王牌。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能够凸显自己民族主体性的桂西南、桂西北地区要想在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管理中凸显特色,必须走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路线。全力打造壮族自然生态唯美的物质文化、营造壮族人文和谐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弘扬壮族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从而实现该地区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各学校组织机构赢取外部竞争的一张王牌.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能够凸显自己民族主体性的桂西南、桂西北地区要想在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管理中凸显特色,必须走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路线.全力打造壮族自然生态唯美的物质文化、营造壮族人文和谐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弘扬壮族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从而实现该地区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6)
广西左右江流域石山区壮族崖洞葬自古有之,至今仍在发展。崖洞葬遗存反映了壮族由岩洞住人到岩洞安魂的崇宗敬祖情结,体现了深山溪峒壮民与自然和人文和谐共生中的生存智慧。崖洞葬遗存是山地壮民基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是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壮族习惯法及其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着重阐述了壮族在集体生活、社会治安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7.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壮族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壮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化;他们创造了都老制度,使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他们还创造了歌咏文化,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身心愉悦,永远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中,壮族人民利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壮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将当代教育和壮族传统教育相衔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1.
正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大多居住在广西。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的文化形态及特点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在五个主要方面影响着壮族民间文化变迁:城市性使进城农民失去了民间文化活动的环境条件,民间文化实践减少;城市亚文化整合了进城农民,壮族民间文化逐渐丧失其社会基础;频繁的流动过程,强化了壮族农民摆脱传统的心理倾向,民间文化在农村难以恢复;城市文化向农村的传播,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城市化过程中壮族民间文化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以及民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结合在推动壮族民间文化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壮族民间文化体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聚 《前沿》2006,(7):234-235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本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谐性是我国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社会风尚、文化产品、制度机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从外延看,和谐文化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一种是比较专门的、范围清晰的实体文化;另一种是渗透于其他各种文化类型、文化形式、文化现象之中的非实体文化(即广义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就是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代瑜 《桂海论丛》2006,22(6):17-20
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当代和谐文化建设具有三重使命,它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包括四大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这四个层面的文化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共同构成一个文化系统和一种文化思想。当代和谐文化具有创新性、整合性、宽容性、传承性的内涵特质,构建和谐文化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大力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实现多种文化的整合等五条途径着手,使和谐文化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1)
壮族山歌反映了壮族群众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关系的自然生态意识,它在客观上致力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发展民族经济有相通之处。我们应吸取壮族山歌的自然生态意识,发扬生态保护实质,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意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传统文化主要由本地土著文化、汉文化和壮族文化等几部分构成,他是在长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化内部的共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