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王珏 《中国司法》2006,(2):61-63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2005年9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10月,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意见》,指导全系统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在此之前,司法部还在江西召开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进一步推动司法所建设,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的发展措施。这一系列举措,强有力地…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司法部召开了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意见》,连同上半年在江西召开的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了加强基层建设的整体部署。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同时也是难点和薄弱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把基层工作搞上去,对于全面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建设,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这次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是司法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总结近年来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关心司法行政…  相似文献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锻造实力、成就作为,更鼓舞士气、构筑未来。司法行政能力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标志全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与未来发展态势,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的一项根本建设。因此,系统而非零散、整体而不局部、感性而又理性地深入思考司法行政能力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社会管理意义和战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是指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的程序、措施、人员、保障、效果等方面情况。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司法行政事业的根基所在,是司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县级司法行政工作,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做好新时期的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对于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大力支持、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司法局把加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作为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坚持司法行政部门与宣传部门联手、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联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建、司法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联合,较好地发挥了传达宣传、动员引导、挖掘推广的作用,实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树立形象的效果,为推动上海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司法部于6月6日至7日在天津市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出席会议并讲话。吴爱英强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基层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  相似文献   

9.
王珏 《中国司法》2005,(11):13-15
9月7日至8日,司法部隆重召开了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从基层建设的综合性、持续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了司法行政基层建设问题。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对于夯实司法行政基础,推进司法行政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这次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是司法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司法功能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达到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的司法目的 ,首先要依靠司法公正。而作为实体公正的司法公正与作为程序公正的公正司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正是这些局限性成为导致司法不信任的口实 ,从而影响人们对司法判决的信从。克服这一局限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现阶段我国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缺失的现状几乎到了可怕的境地。必须正确认识制度权威、法律权威与法院权威、法官权威之间的关系 ,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确保司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批复上所见的疑难案件裁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复系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所作的答复"。以法律论证的角度来看,司法批复具有法律解释与替代裁判两种功能,因此可以之作为观察我国法院之疑难案件裁判方法的实证材料。在法律解释的层面,由于中西方司法体制与法律行文的差异,西方法学方法论上的一般解释理论在用来说明我国司法解释操作特别是再解释问题时未必适用。在法律论证的层面,特别是理由给出的层面,我国法院主要依据制定法、司法解释与行政政策作为法律论证理由,但是在理由的给出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具体化解释与正当性说明、同时过分地依赖审判委员会的集体人格权威来作为论证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13.
司法权的性质与司法改革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司法权是法治社会里最重要的权力,它是法律的生命之所系,是权力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权利的最后屏障。长期以来,我们对司法权的“刀把子”定位是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产物。在法治社会,司法权是宪法性的权力,是中立的权力,是社会的权力。我们应当在这一社会主义的司法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司法改革,以建立符合法治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相关司法解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至少有四个司法解释涉及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 ,其中 ,195 5年司法解释并没有排除宪法在诉讼中适用的可能性 ;1986年司法解释排除了宪法在诉讼中适用与引用的可能性 ,是违宪的 ,应予以废除 ;1988年司法解释与 2 0 0 1年司法解释以特有的方式确认了宪法的司法适用 ,成为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需要宪法解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河北法学》2004,22(3):83-86
司法机关内部检察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 ,是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重要环节。制约的目的在于防止滥用其司法职权。但制约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与制度进行 ,否则构成对司法职权的不当影响和非法干扰  相似文献   

16.
新刑诉法司法解释是起草者勤苦劳动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证据一章存在着内容失当、语言失范、判例缺失等问题.司法机关应通过完善司法判例制度来解释刑诉法中不够明确或产生歧义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克制下的司法能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榕 《现代法学》2008,30(2):179-185
司法能动或是司法克制体现了法官释法的意识形态。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是法官在司法中进行自由裁量时享有多大的自由或者受到多大的限制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供遵循。在我国当下,去除僵化的司法克制与无序的司法能动,并且实现司法克制下的司法能动应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论司法秩序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对于有规则状态的概括,蕴含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秩序可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秩序,乃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秩序包含着社会秩序和非社会秩序两类。社会秩序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9.
张钦 《中国司法》2008,(6):95-97
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在积极慎重中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党的十六大强调,要“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本文拟就审判与司法行政职能的分离问题,发表以下拙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司法体制质量还未达到现代先进行列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严把改革督察关,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应当全面深入的调查确定,做些有益探索和分析,为司法体制改革和诉讼正义等若干问题探索接地气,攒底气,对一些司法改革方案进行考核验收,查哨查岗,确保落实。同时,也应体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制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