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其中,身边无子女的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有30万人,占4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0万人,占16%。全市城乡60%以上、中心城区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为此,吉安市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路子,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那些住不起老年公寓的困难老人和不愿意离家的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9)
正《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5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常回家看看"将归入信用平台,"失信者"将进"黑名单"。那么,征信能把子女们"喊回家"看望老人吗?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指出,对拒不探望老人的子女及家庭成员,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探望义务,法院可根据老年人的起诉,做出相关判决,要求子女回家或到养老机构探望老人。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老年人和机构老年人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和子女都保持了较高的联系频度,亲子关系较为密切;2高龄、丧偶、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而低龄、有配偶、身体状况较好、有子女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3老年人和子女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是"见面",其次是"打电话",居家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比机构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更加紧密;4居家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受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配偶和子女数量、子女居住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机构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主要受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辖22个行政街道,设19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常住人口70多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8.5%。近几年来,我区坚持按照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老人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新模式,不断提升老年人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先后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数字     
《中国民政》2014,(2):6-6
<正>99.6%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养老形式仍较为传统,99.6%的受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0.4%的受访者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另外,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资质可靠、值得信任、口碑"方面的关注度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精神没有寄托,三是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四是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谢松保 《世纪行》2012,(11):27-27
(一)广覆盖。其一,老年人福利从城乡“三无”老人向全体老年人拓展。以“三无”老人、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等老年群体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社会老人。尽可能将他们都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保障范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机构养老的骨干作用.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全省养老床位年增长10%以上。其二,儿童福利从机构供养孤儿弃婴向全体孤儿弃婴拓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     
44% 据不久前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一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9.
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养老服务合同立法的必要性近几年养老服务机构迅猛发展,老人入住率不断提高,展示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说明养老服务产业化已初露端倪。然而,有关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备,如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的入住协议(合同),就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老年人福利机构要“有与入院老年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但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这种认知的缺乏和立法的滞后,必然导致对社会养老服务互相关系调整的乏力,也不利于充…  相似文献   

10.
<正>各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格局是"9064"或"9073"模式(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阶段,能够提供的社区、居家高龄失能老人医养服务不能满足大部分老人需要。结合国情,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重点建立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医互融互动,实现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正>为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住得起养老院,近日,常熟市结合落实民盟市委建议,破解养老难题,对特困家庭中无力照料的老人、高龄老人以及低收入群体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予以政府资助,逐步实现普惠养老。民盟常熟市委调研发现,常熟市60岁以上人口达26.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18%,而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已滞后于人  相似文献   

12.
正"医养一体化"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对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化养老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医养一体化"主要发展模式有:一是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我国现在的养老机构一方面提供的床位数相对于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床位的利用率却不能让人称道。主要就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机构在满足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  相似文献   

13.
裴元顺:70岁,退休中专教师。 家庭成员:73岁的老伴吴迎繁。 梦想:希望能有更多的向老年人倾斜的政策实施;希望老年人异地看病、养老等问题能尽快解决;希望外地户口的老人也能享受北京老人的福利;希望老年人呼叫器能普及;希望有更多的、各种档次和形式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4.
政府和子女共同为老人养老"本次新政策的实质,就是由杭州市财政以补贴的形式出资,和这些没有养老保障的老人的子女,共同承担起为老人养老的责任",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解读新政策。  相似文献   

15.
尽管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来看,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在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满足老年人福利需求方面有所欠缺。为强化完善居家养老功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政府要进一步关爱空巢老人家庭。近几年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广州等地政府和社区正在探索一条以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4,(6):58-58
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1)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2)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量的70%以上。确保政府举办养老机构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5)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6)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很多人认为依靠商业保险养老不靠谱,尚未将其作为养老保障方式。过去针对三无老人有专门赡养制度,但是现在失独老人、低保老人也被纳入救助对象,在既有五保户和三无老人抚养政策之外的人群还可以延伸吗?对社区失能老人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信任度较低。受儒家文化影响,老年人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私密照顾,而偏爱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顾。  相似文献   

18.
匡亚林  李灿 《重庆行政》2015,(1):109-1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国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问题不期而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也加强了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视,其中重点关注了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失能老人家庭也在逐渐增多,目前重庆市大约有失能老人30多万。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的万州,60岁以上老龄人口2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远高于老龄人口均匀比例,失能人口比例也位居重庆市前列。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关注和重视空巢老人与失能老人,帮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相关的新词汇不断出现,无不精准地描绘着老人们的各种境遇。先是为人熟知的"啃老族",即子女无法独立,平常吃喝老人的。后来出现了大城市中的"老漂族",即为了替子女分担生活压力,老人们离乡进城……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与老人有关的新词汇,那就是"甩老族",即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期,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  相似文献   

20.
正提到"信用",人们一般会联想到"欠钱要还"或者"承诺的要做到"。如今,上海已经将"信用"与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挂起了钩。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常去院看看"。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