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邱文 《政协天地》2015,(4):40-41
杨新华,福建辉扬律师事务所主任,第十届、十一届福建省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经济与法制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司法行政系统拔尖人才"、"福建省中青年十佳法学法律工作者"、"2003年度福建省优秀律师"、"当代律师风采奖"……这些头衔和荣誉并没有成为他傲人的资本,反而激励他更加踏实  相似文献   

2.
李建 《传承》2008,(24):118-119
谢觉哉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战士",在他的法律方法思想中,以一贯之的是对于马克思对于法律的思想的具体运用。谢觉哉在1949年1月23日的"在司法训练班上的讲话"上,阐述了立法、法律适用的原则、法律适用与政治的内在关系等法律方法关注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他的法律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建 《传承》2008,(12)
谢觉哉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战士",在他的法律方法思想中,以一贯之的是对于马克思对于法律的思想的具体运用.谢觉哉在1949年1月23目的"在司法训练班上的讲话"上,阐述了立法、法律适用的原则、法律适用与政治的内在关系等法律方法关注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他的法律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柳依 《楚天主人》2013,(11):51-51
<正>近来,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法律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绑架"着司法。同样的案件,有的能快速结案,有的则大大超过审限;同样的案件,判决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能让当事人"绑架"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司法活动不是当事人手中任意拿捏的"橡皮泥",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案件从一开始就被当事人"以  相似文献   

5.
"辱母杀人案"一审判决书公布的法律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暴露出了当前公众法律信任与司法权威之间存在的严重断裂现象。公众判意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复杂交织、当下司法无法胜任适格的权力信源角色是形成信任断裂的内在原因。司法要回应公众质疑、赢得公众信任,重接与维续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任的正向联系,需纾解公众判意中的非理性因素、努力构建与公众的"重叠共识",同时要提供具备技术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司法产品以提振智识权威;公众则要对司法形成理性的法律信任。  相似文献   

6.
《论语·学而》中有子对"礼"与"和"关系的论述,微言大义。采用不同于学界通说的断句方式后我们发现,有子的论述是对西方法学界探讨近两千年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冲突的儒学表述。有子的表述揭示了"礼"与"和"之间的紧张关系:若重视"礼",忽视"和",则法律会走向僵化和形式主义;若重视"和",而忽视"礼‘,法律虚无主义会使得司法成本升高。后世儒家学者为了解决此矛盾,实现"礼"与"和"在实践中的结合,提出了贤人政治的设想。目前而言,有子的论述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我们既应该避免法律虚无主义,也应该避免法律万能主义,实现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实质主义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旁听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各类典型案件,提高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法律素质,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司法工作情况创造条件,从而增强了人大法律监督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这是邓州市人大常委会1998年以来加强法律监督的有益探索。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以往评议司法工作的经验时,感到存在着抓面上评议多、抓个案监督少;就案说案多、以法评案少;所提批评、意见涉及单位的多、追究执法人员责任少的"三多三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法律素质薄弱、对司法工作不熟悉,造成调查司法工作时,限于听汇报、开座谈会;审议司法工作时,泛泛而论,缺乏针对性,致使人大的司法监督工作显得苍白无力。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去年年初就明确要求,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年度评议司法工作要点,选择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各类典型案件,有计划地分批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旁听。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法律人对诸如"法庭辩论"或"辩论权"这样的法律概念是能够理解的.法官可以更多的使用制定法的概念以及其他法言法语同法律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由这些法律工作者同他们的当事人交流,有很多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基层司法实践中,苏力先生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法官经常而频繁地向许多当事人用过分通俗乃至有点不雅的语言("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所谓法庭辩论就是吵架,但不要打架"等)来解释诸如像"辩论权"这样的在我们看来人人天生都应明白的概念;法庭辩论也常常确实变成了一种"吵架",连法官想插话也插不上.这时,法律工作者往往就会告诫他的当事人不要抢话,等等.这俨然是一幅中国基层司法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9.
2007年,省司法厅将带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坚持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努力为吉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坚持"两个创新":一是理念创新:即牢固树立促进社会和谐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标准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行政工作生命线的理念;牢固树立把社会破坏者更多地教育改造挽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是监狱劳教工作最高价值追求的理念;牢固树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是司法行政工作主线的理念;牢固树立"以有为求有位"是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再要工作方式的理念。二是实践创新,即在工作上实现四个延伸:监狱劳教工作要"向外"延伸,围绕提高教育改造挽救质量、把服刑人员、劳教人员更多地教育改造挽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价值目标,推进监狱劳教工作社会化;人民调解工作要"向上"延伸,探索在县(市、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努力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法律援助工作要"向下"延伸,依托乡镇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法律服务工作要"向前"延伸,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前介入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及各类经济主体的意向性行为,特别要注重诉前调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水平。做好"三个服务"。一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构建平安和谐吉林服务。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监狱劳教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二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工作的"四个目标",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资源,全力开展法律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为营造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和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县、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继续开展好"法律六进"、"一学三讲"、"法律护你行"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从明年起即将实行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进一步强调了法律从业者的专业资格,正体现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之决心,让"法律"二字更具分量,让"法律"的应有之义——公平、正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各地动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并经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凡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具有执法、司法和法律职能的区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拟任前都要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和向人大常委会作任职报告。法律知识考试范围主要是:宪法、地方组织法、有关专业法律等。任职报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司法文件是中国文件政治现象在司法中的投影。它既非多数民主、也非个体决策,而是高层精英司法偏好的制度化。在法律软执行后成为法律的等功能替代物,发挥着与法律近似的制度供给功能。建构论唯理主义立法进路、审判纪律约束、法官的功利化、地方法院竞争及治理化倾向是催生它的动力机制。法官对司法文件有"位阶优先"的强倚赖心态;中国的政法传统与司法管理的强科层制是它运行的制度环境。立法权对司法文件等"非法律之法"的容忍,传递出法律设计的理性之非。欲解围二律背反之困局,不能仅期待立法权主导的精细化立法,该目标只是立法者不可放弃的理想;还应规范与强化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等"辅佐"机制,鼓励地方法院"试点"替代法律适用性司法文件的新举措。否则,即使催生机制全部消除,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司法需求还会使法治期冀的规则之治屡遭否弃,臆造出新的超法律之法。  相似文献   

13.
李文军 《思想战线》2013,39(1):103-106
民国时期,中国法律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使社会本位司法理念具有中国化的可能性。政治领域的"党国体制",使国家主义与司法党化成为中国式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境下,妥善处理与传统司法的关系及注重发扬"法治"内涵,是社会本位司法理念中国化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他是重庆市与贫困生签订资助合同的第一人;他将法制课堂搬进社区;他建立了"失足青少年自学考试奖励基金",鼓励失足少年参加自考;他获得过"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全国青少年法律学校优秀法制教育辅导员"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他始终认为,法学是法律静态的哲学形式,而司法是法律动态的应用表现;出庭是每一位执业律师崇高的职业梦想,法庭就是这个梦想美妙而神圣的殿堂。所以,他勤勉于庭内庭外的这份耕耘。作为一名出庭律师,罩在熊智头上的光环闪亮而夺目——"全国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北京赛区最佳辩手"……每一项荣誉,是肯定,是鞭策,更意味着法律人的使命。法庭之内,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事实和各种可能的司法强势,他始终坚守着正义和良知,以缜密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大司法监督力度和效果虽不断增强,但社会上对人大监督"走过场"、"流于形式"等议论仍然存在。近些年来,浙江省人大围绕支持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以监督促监督",有力地推动了人大司法监督的转型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提升是今年"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以来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在推行司法公信力建设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明取信、由能取信、由廉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发展道路。该院从2010年开始,主动邀请法学专家、学者、法律院校师生、律师等专业人士,在全市法院率先开设"法律志愿者窗口",每周一、三、五义务为来访群众、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窗口常常"人气爆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灵宝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探索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四长联席会议"制度,由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和有关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定期召开市公安局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四长"会议。其内容,一是定期和"四长"们一起学习有关法律,通报总结一段时期内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二是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对一些不好定性、处理意见上有分歧的案件,通过"四长"  相似文献   

19.
正生了病要去看医生,有了法律问题该去哪里"医治"?近年,北京、江苏、山东、重庆、湖南等地纷纷推出"法律门诊" "法律诊所"等法律服务形式,通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法官、公证员等专业法律人士"坐诊""出诊",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有效打通了法治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民愤"对刑事司法领域的渗透和影响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令人困惑的难题之一.随着传媒深度介入刑事司法,"民愤"得到激化和渲染,媒体审判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现代法治国家要求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尊重司法理性,尊重司法机关的地位及其对司法权的行使,不能以冲动代替思考,以义愤代替理性.法官应当在坚持法治原则的前提下,对"民愤"进行准确的理性分析和鉴别,坚持法律思维,服从法律规则,做到既密切关注"民愤",又不为"民愤"所染,不为媒体所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