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国家文化安全形势应从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两个维度展开。国际文化环境和由文化势能、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共同构成的国家文化力以及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是决定国家文化安全状况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在存在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的国际文化环境中 ,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产生四种不同的国家文化安全状况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 ,就是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 ,谋划全面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听昌 《国际展望》2012,(3):41-58,140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构成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的动因之一。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安全困境"现象很难完全消除。中国在崛起的进程中,其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美国把中国列为主要的地缘战略对手,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甚至威胁美国的安全;日本面对中国崛起,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千方百计强化日美同盟,增强军事实力以牵制中国;中俄互有需求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俄地理上的邻近使发展动力有限,也存在若隐若现的"安全困境"问题;印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的崛起,肯定会分散中国的精力,使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完善、反思与变革、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中国人适应内外安全形势变化,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与问题,摆脱安全困境与风险的一种需要。不管这些挑战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现有的安全环境与安全观的和谐关系被打破,新的国家安全观也就获得了生成的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全球安全治理失灵失衡问题突出,这些使得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有必要。国家安全能力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基于对国内外战略资源的动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国家安全的能力。总体来看,国家安全能力主要包括国家安全观念能力、国家安全制度能力、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和国家安全动员能力等要素。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系,重视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促进安全事务的全面统筹与协调以及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科技赋能。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加迫切。虽然中国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未来还需多措并举,从观念革新、制度保障、战略动员等多方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多层面的,涉及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非传统安全等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指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指周边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水安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环境难民和军事与核扩散等方面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几个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形象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化将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它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力争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美教育交流已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在改善中美关系和中国国际环境方面意义重大,为我国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大力发展对美教育交流是我国崛起和民族兴旺的重大举措,在发展教育交流中强化国家意志是保证中美教育交流健康发展并促进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亚信会议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关于亚洲安全与信任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亚洲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局部冲突,需要有一些机制性措施加以沟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分裂主义对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核心安全的威胁巨大,它不仅危害到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对国家认同造成严重冲击,而且在分裂主义采用暴力方式和外部干涉的情况下,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军事安全。分裂主义不是非传统安全的问题,而属于传统安全威胁。中国所面临的分裂主义威胁非常严重,在反分裂及安全研究方面,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解释我国的核心安全利益问题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国际展望》2012,(5):40-51,143
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不仅是中国周边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事关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及其相关势力,维护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建立中亚——中国能源运输新通道,消除中国能源安全隐患,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走向富裕,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消除外部势力驻军中亚对中国所造成的军事安全威胁,与中亚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的军事关系,确保中亚成为中国稳固的战略安全后院。  相似文献   

13.
张超  吴白乙 《国际展望》2022,14(2):19-35
安全概念及其适用范围是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的边界被打破,非传统安全领域议题越来越多地占据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议题的中心地位。国家行为体追求绝对安全状态和无节制扩充安全议题,可能造成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导致国内政治的保守化和国际交往的封闭趋向,最终反而不利于实现安全目标,从而掉入“泛安全化陷阱”。当前,国际上少数国家表面上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扰国际合作,实则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多边主义秩序规则、国际合作、大国关系造成严重冲击,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同时面临复杂的安全形势和较大的发展压力。中国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理性平衡好安全与开放、发展之间的关系,审慎塑造安全议程,防止落入“泛安全化陷阱”。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应坚决反对滥用安全概念的行为,在新兴全球性议题上高举合作旗帜,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安全治理机制改革和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广泛共识和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层     
《南风窗》2014,(12):18-18
习近平 习近平5月21日在上海亚信峰会上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否则,就会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诸多创新性、颠覆性新兴科技的涌现与融合,技术加速迭代,引领人类社会跨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此背景下,这些新兴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治理中,在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层面、物质与意识层面、整体与个体层面皆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升了国家安全治理效力,丰富了国家安全治理的内涵与实践。但是,在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国内外因素的交织互动下,新兴科技的应用也存在诸多风险,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赋能与风险共同塑造着技术与安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技术竞争范式与技术和合范式两种不同的选择。在前者支配下,国家会因过度关注技术的威胁性而形成充满竞争与零和性质的国家安全治理策略;在后者支配下,国家可以意识到以技术合作促共同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强调平等对话与合作共赢的国家安全治理策略。中国在技术和合范式驱动下的国家安全治理已有丰硕成果,对于在全球实现技术与安全良性互动,构建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从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再审视。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从战略层面审视,就目前而言,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应予以正视并给予充分的战略考量。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亚太安全:概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亚太地区尚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地处亚太,又是亚太地区大国,国家利益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与不少亚太国家长期存在领土争端,而且,在亚太地区,中国与其他大国存在地缘战略和国家统一上的矛盾与冲突,因此,中国政府和学者对亚太安全相当关注,理论界对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与探索。本文想在此对学界在亚太安全方面所做的探索作一简单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对我国亚太安全研究的梳理 安全研究如同整个国际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一样,它体现着连续性与变化性的统一。在冷战后世界,安全问题仍然在国家战略、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主政新中国长达27年之久。在这27年间,中国身处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经历了几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的时间上都创纪录的局部战争。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这也印证了新中国国际环境的复杂。毛泽东不但对此应付裕如,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固,而且成绩不俗,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一副不虚张声势,敢说敢做的架式,一丁点唯唯诺诺都没有,更不会看别人眼色行事。这里面如果没有毛泽东一整套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怕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关于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我想大体上做如下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对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分析独到而精辟 ,他据此对国家权力—安全战略的阐述亦颇有深意 ,为理解国家安全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仔细探究。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逻辑国家的生存环境及由此而来的国家行为模式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关于大国为何陷入无休止的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基底和逻辑起点。米尔斯海默认为 ,国际政治素来残酷而危险。尽管大国竞争的烈度消长无常 ,但大国总是彼此惧怕并相互争夺权力。因为在国际政治中 ,权力是确保安全的终极手段 ,最大的权力确保最大的安全。② 他说 …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力量与资源实现安全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安全目标,而安全目标及可用的力量、资源决定国家可选择的手段。基于这样的逻辑,讨论中国的安全战略,首先需要讨论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