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7月,由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鉴定管理干部和司法鉴定专家组成的中国司法部司法鉴定培训团,对荷兰的司法体制、欧洲司法鉴定联盟的运行机制及职能作用、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和改革方向、司法鉴定的实施制度、司法鉴定质证和认证及采信制度、司法鉴定结论评价机制和标准及争议解决机制、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兼谈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科学证据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旨在帮助法官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的本质,审查司法鉴定意见(或结论)的方法,以及法医学鉴定意见(或结论)可采信的条件。而对于司法鉴定人来说,正确认识司法鉴定意见(或结论)作为科学证据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或作为科学证据被采信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取决于:①鉴定人;②鉴定所依据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③被鉴定的客观材料是否满足鉴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司法鉴定技术科学性的讨论目的在于向法官等未经本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员提供一个从专业科学技术角度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和司法实践,对司法技术鉴定文书的主体资格、鉴定人资格、司法鉴定文书的形式、内容及其客观性、公正性、法律标准适用提出审查内容和方法,供侦察、检察、审判人员及司法工作者在办理人身伤害案件中,正确审查和采信司法鉴定结论,提高办案质量,提供规范性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通常在"有鉴定必要时"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出席庭审,鉴定意见在法庭上接受质证,但是法官并不完全受制于鉴定意见。我国刑事诉讼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属于职权型启动,当事人的相关权利保障不足,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意见难以在庭审时接受充分质证,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缺乏统一的规则。应当加强我国司法机关运用职权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义务,鉴定人原则上应当出庭,并规范法官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  相似文献   

6.
柴振兴 《中国司法鉴定》2010,(3):I0006-I0007
人体损伤程度司法鉴定书对于澄清事实、明辨是非、鉴别真伪、揭露犯罪、定罪量刑、处理矛盾纠纷起着十分重要的证据作用。通过人体损伤程度司法鉴定文书的审查和分析,发现鉴定结论(意见)常见差错的主要原因为:医学资料审查粗心,盲目采信;未全面采信医学资料,断章取义;未综合分析医学资料,采信草率;“标准”条款鉴定依据掌握不当;对损伤类型认识含糊,牵强附会;适用“标准”条款不当。为切实提高人体损伤程度司法鉴定的质量,鉴定人需加强法律业务知识学习,正确采用医学资料,并正确适用鉴定标准条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司法鉴定几种定义中概括了司法鉴定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司法鉴定科学性和法律性的统一关系、论证了司法鉴定的准司法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的本质属性,并对司法鉴定结论的特殊功能,司法鉴定的分类标准以及面向社会服务司法鉴定的含义范围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多年的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实践及教训,指出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不同之处,举例说明怎样做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证据链的完整性,对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意见采信率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的科学性是其作为证据而具有证据属性之客观性的具体表现,而科学性是一个宏观而抽象的概念.从实践方面来考察,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就是可重复性.我国目前司法鉴定领域中存在部分鉴定项目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应该是司法鉴定行政管理机关重点监管的范畴.因此,应当以立法的形式来明确规定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审查标准,司法解释对司法鉴定可重复性做出具有可操作的审查规范,司法行政管理机关加强对鉴定机构鉴定项目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鉴定职能.  相似文献   

10.
此案是标准的零口供类型案件,案件虽经两级法院四堂庭审,终未采信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结论;旷日持久的审判让被告人家庭支离破碎,坠入痛苦的深渊之中,也让律师在艰辛的申诉之路奔波着,苦寻科学鉴定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不强人所难"是期待可能性最通俗的表述,其理论的出发点便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限制司法权的适用。期待可能性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理论问题,当行为人的意志自由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时,如何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本文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认定标准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张对行为人"不得已"的行为,基于对"脆弱人性"的关怀,应当以无期待可能性为由减免刑事责任,同时作为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适用期待可能性时应持慎重态度,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要求控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除非被告人提出积极的辩护主张;而证明责任倒置则是根据刑事政策或客观需要,将本应由控方承担的证明责任转嫁于被告人承担,如果被告人不能履行则承担败诉后果;很多学者将证明责任倒置误认为是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中的证明责任移转,进而错误地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系证明责任倒置的典型;刑事证明责任倒置的理论根基是有罪推定,在现代法治环境下也有存在的价值,但必须对其适用进行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3.
实行行为在理论中的重大实用价值无疑给实行行为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在相应的刑法理论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原有实行行为概念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实行行为与我国的犯罪构成并不协调。危害行为的概念能够解决因果关系起因限定问题,因此,构建实行行为在我国因果关系中的言说语境似无必要。在我国的客观要件当中,没有评价实行行为的必要和可能,而只需要对危害行为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骗取信用证行为的认定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骗取信用证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不仅涉及到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犯罪的界限,而且涉及到信用证诈骗罪与骗取金融票证罪的界限。对于以往实践中,直接由骗取信用证的客观行为推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目的进而认定行为人构成信用证诈骗罪的做法,应当进行深刻反思与检讨。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实施的骗取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行为应认定为信用证诈骗罪,滥用目的支配下实施的骗取信用证行为,造成金融机构严重损失的,成立骗取金融票证罪,即应当根据骗取信用证过程中有无真实的基础交易、被骗资金的实际用途、走向等客观方面的情况,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正确认定骗取信用证行为,建立起民刑责任衔接、重罪轻罪完善的科学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建设法治政府的模式与政府法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模式是以行政为主导的,这已成为法治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而议会主导型模式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法治政府论对于民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治理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平权型政府五种价值的阐述直接证成了选择议会主导型模式的理性要素。以政府法治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可知,扭转立法不作为、缓解司法不独立和改善民主监督不充分将成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最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参与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限制豁免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习惯。如何认定国家行为,是限制豁免理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行为是由合格的主体代表国家所从事的行为,判断国家行为的标准有"目的标准"和"性质标准"。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性质标准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已经从绝对豁免的立场向限制豁免的立场转变,但根据什么标准来认定国家行为,国内尚存在立法空白,因此,应尽快制定《外国主权豁免法》,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太宁 《行政与法》2008,2(4):117-120
犯罪构成模式评价标准,对于研究犯罪构成具有前提性意义。评价标准的确立取决于对犯罪构成的属性、犯罪构成的机能、犯罪构成的价值三个基本前提的认识。犯罪构成不是法律,而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具理论。犯罪构成的机能包括工具机能和理论机能。前者又分为解释机能,联系机能,评价机能,指导机能,后者又分为整合机能,体系机能。犯罪构成的价值包括目的价值和形式价值。犯罪构成模式的评价标准是:是否适当解释,是否支持评价,是否和谐,是否经济。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存在主次顺序,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可得利益赔偿的公平性,各国法律都从不同角度限制违约可得利益赔偿,其限制方法无非是过错、因果关系、损害的确定性等既有规则。就总体来看,过错已经不再是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主要因素,合理预见规则成为主要限制方法,另外原告必须合理确定地证明可得利益。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主体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式上借用了法、日概念的外壳,实质上却有将民事主体理论、法人学说迁入行政法的痕迹。当前行政主体理论遇到的问题,是与法人制度渐行渐远的结果。通过彻底摹写法人,就能够让行政主体理论继续运转下去。而目前处于上风的、仿效德、法分权主体模式之建议,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必须做有条件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