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法是一种动态的、有序的活动。整个立法过程,由进行立法预测、形成立法创议、编制立法规划、确定立法项目、起草法律议案、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草案、表决法律草案、公布法律等一系列环节构成。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09,(4):39-39
公开中央预算草案有利于公众监督,预算报告草案被打回修改体现了人大监督效果,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看守所管理应由人大立法  相似文献   

3.
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是民主立法的重要体现。作为公民,我们对立法草案中所呈现出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精神由衷赞赏,对政府作出的各项承诺表示钦佩。但是在我看来,这项法律草案还有值得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1年到全国人大,在这里一干就是18年,亲历了许多法律的出台过程。我觉得“文革”之后的立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扩大立法民主的过程。立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立法不民主,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民主了。我曾去过前苏联考察,他们当时的立法是,上午念法律草案,下午就通过。1979年“文革”之后,  相似文献   

5.
立法     
《人民政坛》2012,(10):4-4
甘肃:拟出台国内首部规范公众参与立法专项地方性法规 据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未来参与地方性立法也将“有法可依”。记者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获悉,《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该草案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成为目前我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律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审议认为,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英杰 《公民导刊》2008,(12):18-18
深圳拟引入立法辩论机制,颇值得关注与期待。这一机制的重点在于,在立法过程中召集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专家、行业人士和公众代表,就法规内容进行公开辩论。相对于以往一些立法运作,比如发布法规草案来征集公众意见,立法辩论机制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不同利益群体(及代理人)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8.
告读者     
周家修 《公民导刊》2006,(11):31-31
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对此,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有规定。立法过程程序性很强,法律规定包括法律法规的起草(下称法律起草)、草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等五个必需环节。一个立法课题的完成应该包括这五个环节。后四个环节都只能是立法机关的行为。第一个环节,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和立法惯例,起草法律草案,主要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或提案人所属部门或工作机关来完成。而由社会人或组织、团体起草的法律草案很少。因此,“立法课题向社会‘发包’”的提法,笔者认为不准确。根据目前有些地方的所谓“立法课题发包”的做法看,实际上只包括了立法全过程中的“法律起草”这一个环节。所以,可以称为立法课题起草招标(发包)或干脆就叫法律起草招标(发包)。  相似文献   

9.
吴斌  赵代根 《中国人大》2000,(20):18-19
李鹏委员长多次强调,立法要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些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公布于众,广泛征集意见”。委员长的论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实行公众参与的“开门立法”,有利于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决策机制,增强立法透明度,不断推进立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法制委员会对法规草案进行统一审议,是立法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法规草案深加工、精加工的过程。在统一审议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对提高立法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举措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是将已进行三审的物权法草案没有进行表决,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发布公告,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过程中涉及的起征点举行听证会。立法听证在全国人大立法尚属首次,堪称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地方立法大多采用由相关行政部门起草法规草案,然后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立法模式。随着部门立法的增多,“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问题也备受世人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和立法方式的不尽完善。由部门主导立法的传统方式,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平衡利益和公众参与机制,加之社会监督的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在起草法规草案时溶入部门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将有法可依。前不久,《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基础,一部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在种种民主立法措施中,最为开放的莫过于公布立法草案征求全民意见,这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全民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08年4月起已推行“法律草案全公开”,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也早已成为常态。至少在形式上,我国已构建起了这一民主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2,(19):15-16
采取委托立法方式,将立法项目委托给省地方立法研究会进行起草。常委会一审、二审之后两次将草案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征求意见。公众自愿报名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让公众向立法部门面对面地建言献策。多次召开专家学者论证会。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6,(2):34-35
公开法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立法,有益于法律执行,有益于科学决策,有益于普法,有益于人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更有益于促进民主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人大》2014,(9):14-17
综观整个环境保护法修法过程,从“修正”变为“修订”,首次将法律草案二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出台前评估,历经四审,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等等,可以说亮点纷呈,表明我们国家立法过程更加民主、科学和透明。在环境保护法的引领下,其他环境保护类法律的修改也都将逐步提上全国人大立法日程。  相似文献   

18.
《人大研究》2011,(4):48-49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国家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扎实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国家法律草案在甘肃的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充分发挥常委会立法联系点、立法顾问、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地方性法规评估中心的作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函联系、召开认证会、网上讨论等方法,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等9部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汇总、研究整理和及时上报。为国家法律高质量地制定、修改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要靠发扬民主。主要是通过改进立法程序,使人民群众有切实可行的渠道参与立法,表达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部门利益。为了提高立法质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立法民主化的措施,如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由“二审制”改为“三审制”;常委会增  相似文献   

20.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2,(11):3
甘肃:公众可参与地方性立法《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近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这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草案》规定,"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面谈、参加相关会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