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探析胡凤媛(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750004)关键词: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中图法分类号:R221.1;R212王冰次注《素问》,有功于医界,而且他“夙好养生”(王冰序),将养生诸篇移至《素问》之首,突出了《内经》“治未病”...  相似文献   

2.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张宇享(山东省海阳市凤城康复医院265118)关键词:阴阳学说;《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1;R226《内经》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的总纲,故深...  相似文献   

3.
肺主治节的内涵孟令军(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014)关键词:肺;治节中图法分类号:R223.11《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内经》将肺比作一国之相,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后世称曰:肺主治节。治节,即治...  相似文献   

4.
《内经》互文探析徐谦德(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内经》;互文;修辞中图法分类号:R221;H15互文,又称互言,是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再者,为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交替使用同义词也叫互文。〔1〕在《内经》中大量存在着互文。由...  相似文献   

5.
伏气温病学说《内经》探源杨钦河(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510407)关键词:伏气温病;《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8;R22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医家大多认为是伏气温病学说的主要理论渊源所在,但...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心神病候证治及临床意义探析况执本范仁忠(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伤寒论》;心神病候;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22.2;R254.1;R256.21证治要法1.1清宣郁热法本法用于余邪未尽,化热内传,热郁胸膈发生的心神失常症...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中医防治探析王华(安徽省政协机关门诊部合肥230001)关键词:老年病;辨证论治;预防中图法分类号:R242;R161.7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源远流长,在历代医家的著述中,有关这方面内容论述不少。“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是人们梦寐以...  相似文献   

8.
试析五味     
试析五味王锡安(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疗一系合肥230038)关键词:五味;《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6近读周祯祥同志写的《〈内经〉五味学说探讨》一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9~11页),颇受启发。现再就其中几个问题探析如下。1五味...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文垣医案》是新安医家孙一奎所著,分为《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其中辨治痹证颇具特色:宗《内经》之旨析痹证之因,善凭脉辨痹证之病机,善用二陈化裁从痰瘀论治痹证,善用威灵仙、五加皮、海桐皮等治痹证之达药,善调情志以促痹证之康复。  相似文献   

11.
风灸仪治疗寒湿腰痛80例疗效观察徐敬堂唐永芬(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风灸仪;寒湿腰痛;灸法中图法分类号:R246.1;R245.33FJY-1型风灸仪,是笔者根据传统灸法结合现代电热能原理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医疗保健产品(国家专利号...  相似文献   

12.
灸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韩瑞英雷磊汪健(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灸法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致残甚或致死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我们采用灸药并用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  相似文献   

13.
重灸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积水27例疗效观察彭长林李佩芳(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30038)关键词:重灸;针刺;小儿脑积水中图法分类号:R742.7;R246.4我科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27例脑积水患儿,经重灸配合针刺治疗,效果尚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丁甘仁咳嗽辨治试析方化琪(安徽省宣州市人民医院242000)关键词:咳嗽;辨证论治;《丁甘仁医案》中图法分类号:R256.11;R249.52丁甘仁(1866~1926年),名泽周,系著名近代医学家。毕生专志临床,又热心中医教育事业,1916年创办上...  相似文献   

15.
艾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腹泻63例陈祥珍张秉琴(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合肥230031)关键词:泄泻;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中药灌肠疗法;灸法中图法分类号:R516.1;R256.34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证,我科近年来采用艾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肠炎...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叶天士宗奇经对治脏不应的补救图治解浚沅(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卫生院130715)关键词:叶天士;奇经八脉中图法分类号:R249.49;R224.0;R241.7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众多医案中,广泛存在着治脏不应转从奇经施治的案例。如《临证...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临床新用三则刘春苗(安徽省界首市血站门诊部236500)关键词:逍遥散;心悸;痉证;便秘中图法分类号:R249.7逍遥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舒肝解郁、理脾养血之功,是治疗肝郁脾虚症的常用方剂。笔者变通此方运用于临床,辨治多种病症,收...  相似文献   

18.
在经络学说的早期,灸法可能是使刺激量积累而引起经络感传的最主要方法。古时的灸法多是直接灸。直接灸的痛热刺激是最强的,能使痛热感持续积累而产生热循感。文献记载最早定经络的方法亦是灸法。 汉·刘向《说苑·辨物篇》说:“俞跗之为医也……炊灼九窍而定经络”。“定经络”是记载感传的线路,“炊灼九窍”是指灸法。《说文》:“灸,灼也”。《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杨倞注云:“炊与吹同”。“九窍”之“九”下笔与“孔”同,笔误也。因此在孔窍(穴道)上,用艾灸法,口吹之使艾火旺以加强刺激,这便是古人定经络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骏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髓海空虚为本,脑络瘀阻为标,治宜化瘀通络、填髓益智。灸法可以温经通络,兼具补益之效,压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可达化瘀血、通脑络、填髓海、醒神智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熏器灸法是熏灸法的一种,是指将艾条一端或以艾绒置于特制的熏灸器内点燃后,以其艾烟熏灸患处的一种施灸方法.本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用干艾、柳蕈熏治"朐养(肛门部瘙痒)"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